寄字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

admin2021年05月04日学生问答5240

本文章为您提供的字问答是:寄字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这个关于寄字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的字问答,由小编摘录自在线新华字典找到的相关答案,同时为您提供了寄字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相关的字的拼音及含义,详细可点击链接查看。

寄生 [jì shēng] ,含义:通过邮局寄递。

邮寄 [yóu jì] ,含义:1.借宿:我暂时~在一个朋友家里。","2.(学生)在学校宿舍里住宿(区别于“走读”):~生。~学校。

寄宿 [jì sù] ,含义:1.传话;转告话语:~青年朋友。 ","2.所传的话语,有时也指寄托希望的话语:新年~。

寄语 [jì yǔ] ,含义:委托代为出卖物品或受托代卖:~行。收音机放在信托商店里~。也说寄售。

寄卖 [jì mài] ,含义:给予关怀、同情等。

寄予 [jì yǔ] ,含义:托付给别人抚养或饲养:她从小~在姑母家。我出门这几天,把猫~在邻居家里。

寄养 [jì yǎng] ,含义:把感情寄托在某一事物上。

寄情 [jì qíng] ,含义:寄居,依附。

寄寓 [jì yù] ,含义:依靠别人过活:身处异乡,只能~于亲友。

寄食 [jì shí] ,含义:指长期离开原籍居住外地而有的外地籍贯(区别于“原籍”)。

寄籍 [jì jí] ,含义:旧俗叫幼童认僧尼为师或认他人为义父母,以求长寿,叫做寄名。

寄名 [jì míng] ,含义:(把书信等)交由邮局递送:~包裹。~邮件。

投寄 [tóu jì] ,含义:邮资。

寄费 [jì fèi] ,含义:调:曲调。 寄:依靠,托付。

调寄 [diào jì] ,含义:寄托感慨。

寄慨 [jì kǎi] ,含义:义儿,干儿。《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忆昭楼洪杨奏稿》:“为首者,系 青浦 周立春 之寄儿 王 姓也,年约十七、八。”

寄儿 [jì ér] ,含义:1.犹托孤。 ","2.独身寄居他乡。

孤寄 [gū jì] ,含义:谓送给人看,示知。

寄示 [jì shì] ,含义:1.指长上对下属的信任托付。","2.特指帝王的授职。

交寄 [jiāo jì] ,释义:1.递送书信。 ","2.现代多通过邮局递送。

寄信 [jì xìn] ,释义:南朝 宋高祖 刘裕 的乳名。

寄奴 [jì nú] ,释义:寄送远方。 谓寄给在远方的丈夫。

寄远 [jì yuǎn] ,释义:邮寄。

函寄 [hán jì] ,释义:委托;托付。

寄付 [jì fù] ,释义:义父。

寄父 [jì fù] ,释义:寄托或传达自己的心意。

寄意 [jì yì] ,释义:犹托身。

寄身 [jì shēn] ,释义:清廷给地方高级官员的谕旨,不由内阁寄出,而由军机处密封交兵部捷报处寄往各省,直接书上某官开拆,叫廷寄。

廷寄 [tíng jì] ,释义:在外乡停留或暂住。

寄迹 [jì jì] ,释义:寄居。

寄住 [jì zhù] ,释义:委托一方把信件寄给另一方。

转寄 [zhuǎn jì] ,释义:辽 的一种祭奠活动。又旧时迷信,人在生前焚冥钱,作佛事,寄属冥吏,备死后取用,亦称寄库。

寄库 [jì kù] ,释义:1.传送给。 ","2.犹致送,赠送。

寄与 [jì yǔ] ,释义:1.犹兴寄。指文艺作品的深刻寓意。","2.寄寓情趣。

寄兴 [jì xīng] ,释义:1.犹寄语、带信。","2.谓把某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诗文之中。

寄言 [jì yán] ,释义:指寄托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兴寄 [xīng jì] ,释义:抒发、寄托情怀。

寄怀 [jì huái] ,释义:非生身之母,义母。也叫寄娘。

情寄 [qíng jì] ,释义:寄托旷放高傲的情怀。

寄傲 [jì ào] ,释义:1.寄托忠诚之心。","2.指汇寄钱款。

寄款 [jì kuǎn] ,释义:暂时放置灵柩。

寄灵 [jì líng] ,释义:浮萍寄迹水面。 比喻行止无定,不能安居。

萍寄 [píng jì] ,释义:发送邮件的动作。

寄发 [jì fā] ,释义:好像暂时寄居。比喻时间短促。

如寄 [rú jì] ,释义:将自己的田地伪报在他人名下,借以逃避赋役的一种方法。

诡寄 [guǐ jì] ,释义:把未经审判的罪犯暂时拘禁。蒲剧《薛刚反朝》第二场:“你可知 宋廉 前来 阳河 时节,张台 老贼恐我来此有变,已将 老田 寄押在监。”柳青《铜墙铁壁》第八章:“原来区上没有专门的禁闭窑,临时寄押犯人都在一个小仓窑里。”柳青《铜墙铁壁》第九章:“尚生光 首先后悔这种案子和一般的犯人不同,开始就不该让在仓窑里寄押。”

寄押 [jì yā] ,释义:汇款;寄钱。

汇寄 [huì jì] ,释义:赠送梅花。

寄梅 [jì méi] ,释义:推心相托。《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吾病如此,深虑不济;安六军,保社稷者,捨汝而谁!何容方更请人以违心寄乎!”胡三省 注:“心寄,谓推心以託之也。”

心寄 [xīn jì] ,释义:谓委任付托。

委寄 [wěi jì] ,释义:寄放在别家传种的公猪。喻指在别人家淫乱的男子。

寄豭 [jì jiā] ,释义:犹请托。

请寄 [qǐng jì] ,释义:托人传话。

寄声 [jì shēng] ,释义:没有着落;无所寄托。

无寄 [wú jì] ,释义:谓附乘别人的交通工具。

寄载 [jì zǎi] ,释义:见“象寄译鞮”。

象寄 [xiàng jì] ,释义:旧体词曲必须依照一定的调式进行写作,称寄调。亦借指写作上模仿其他作品的形式。

寄恨 [jì hèn] ,释义:所传递的皇帝的谕旨。

寄谕 [jì yù] ,释义:古谓农田少的国家移民到别国去种田。

寄田 [jì tián] ,释义:寄禄官。宋 陆游《吏部郎中苏君墓志铭》:“以 绍熙 三年五月某甲子,遇疾捐馆舍,享年六十有四,寄禄至朝请大夫。”

寄禄 [jì lù] ,释义:暂缓应受的责打。

寄打 [jì dǎ] ,释义:犹寄托,依附。

寄撘 [jì dā] ,释义:谓在他物中孕育生成。

寄孕 [jì yùn] ,释义:亦作“栖寄”。安身,寄住。

栖寄 [qī jì] ,释义:传递书信。

寄笺 [jì jiān] ,释义:谓把军令寄寓在庶政之中。

寄政 [jì zhèng] ,释义:立足,落脚。 引申为托身、存身。

寄足 [jì zú] ,释义:谓寄托侥幸。

寄幸 [jì xìng] ,释义:谓掌握的实权。 《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三年》:“王俭 常曰:‘我虽有大位,权寄岂及 茹公 邪!’”

权寄 [quán jì] ,释义:寄托愁思。

寄愁 [jì chóu] ,释义:1.向远方递送:给指挥部发电,~胜利喜讯。","2.向远方寄托:用歌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遥寄 [yáo jì] ,释义:犹寄居。

寄泊 [jì bó] ,释义:谓委以重任。

寄属 [jì shǔ] ,释义:津逮。寄,通“暨”。至。

津寄 [jīn jì] ,释义:寄居他乡。

旅寄 [lǚ jì] ,释义:1.旧俗,为使孩子长寿而给他穿僧衣,谓之寄褐。","2.旧称不信教不念经只穿道士衣服的人为寄褐。

寄应 [jì yìng] ,释义:犹言职权范围。

事寄 [shì jì] ,释义:预先支付钱币。《管子·山国轨》:“重岁,丰年五穀登,谓高田之萌曰:‘吾所寄币於子者若干,乡穀之櫎若干,请为子什减三。’穀为上,币为下。”

寄币 [jì bì] ,释义:犹寄放,留居。

寄留 [jì liú] ,释义:寄寓廊庑。谓从师学艺。

寄庑 [jì wǔ] ,释义:传递消息。

寄讯 [jì xùn] ,释义:1.寄以心意。","2.犹寄托。

意寄 [yì jì] ,释义:寄望,即寄托希望之意,寄有依赖,依附之意,望有希望,期望之意。

寄望 [jì wàng] ,释义:唱酬寄赠。

詶寄 [chóu jì] ,释义:托身他国之臣。

寄臣 [jì chén] ,释义:犹寄赠。

酬寄 [chóu jì] ,释义:谓寄身于危境之中。

危寄 [wēi jì] ,释义:谓飘泊外乡。

流寄 [liú jì] ,释义:谓船舶抛锚停航。《林则徐日记·嘉庆十八年四月十四日》:“晚开闸,北风甚大,行数里即寄椗。”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十三日》:“各轮寄椗皆在 刘公岛,以其水深风静,虽遇东北风大作无虞也。”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上》:“其餘零星港口,可寄椗停泊及用浅水小火轮突入,尤指不胜屈。”

寄椗 [jì dìng] ,释义:赏识并委以重任。

奖寄 [jiǎng jì] ,释义:寄托妻子和儿女。

寄孥 [jì nú] ,释义:谓分散转嫁。

俵寄 [biào jì] ,释义:传递书信。唐 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寄牋东南风,天门西北祈风通。”

寄牋 [jì jiān] ,释义:1.寄居栖身。","2.寄送的处所。

寄处 [jì chǔ] ,释义:赏识并委以重任。 唐 元稹《祈雨九龙神文》:“大惧兹岁患成于人,以羞陛下之奬寄。”宋 范仲淹《谢传宣表》:“窃念臣素乏才策,误膺奬寄,经制西事,三年于兹。”

寄音 [jì yīn] ,释义:1.付托。","2.指所受付托。","3.谓寄托情意。","4.委托寄送。

讬寄 [tuō jì] ,释义:谓死在所依附的人家中。

寄死 [jì sǐ] ,释义:在异乡安家居住。

寄家 [jì jiā] ,释义:观看;注视。

寄目 [jì mù] ,释义:《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 孟仁 卒”裴松之 注引《吴录》曰:“﹝ 孟仁 ﹞自能结网,毛以捕鱼,作鮓寄母,母因以还之,曰:‘汝为鱼官,而以鮓寄我,非避嫌也。’”《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侃 少为 寻阳县 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鮓遗母。

寄鲊 [jì zhǎ] ,释义:祖籍与寄居地。 《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五》:“凡民之著於籍,其别有四:一曰民籍,二曰军籍,三曰商籍,四曰灶籍,察其祖寄,辨其宗系,区其良贱。”原注:“人户於寄居地方置有坟庐已逾二十年者,准其入籍,出仕令声明祖籍迴避,文员罢职不准寄居别省。”

祖寄 [zǔ jì] ,释义:1.借他人之手以报己怨,犹言借刀杀人。《战国策·齐策五》:“今天下之相与也不并灭,有而案兵而后起,寄怨而诛不直,微用兵而寄於义,则亡天下可跼足而须也。”鲍彪 注:“寄,言假手於人,不为主也。”","2.寄托私怨。犹言借事以泄私忿。《宋史·綦崇礼传》:“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

寄怨 [jì yuàn] ,释义:谓窝藏赃物。

寄赃 [jì zāng] ,释义:谓随声附和,言无定论。

寄论 [jì lùn] ,释义:依靠别人生活。

寄口 [jì kǒu] ,释义:宠信而委托以重任。

宠寄 [chǒng jì] ,释义:指寄托心意。

寄心 [jì xīn] ,释义:朝廷的委托。

朝寄 [cháo jì] ,释义:寄存的棺材。

寄菆 [jì zōu] ,释义:犹言推心置腹。《宋书·武帝纪中》:“推寄相与之怀,正当如此?”《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一年》:“推寄相与,正当如此。”胡三省 注:“推寄,谓推心置人腹中也。”

推寄 [tuī jì] ,释义:遣怀和寄志。

遣寄 [qiǎn jì] ,释义:寄托重大的责任。

寄深 [jì shēn] ,释义:依托,安身。

寄託 [jì tuō] ,释义:谓凭借外物进行观察。

寄贶 [jì kuàng] ,释义:寄养。

寄乳 [jì rǔ] ,释义:注入到河川的地方,指的就是名寄河川汇入天盐川。

名寄 [míng jì] ,释义:亲近倚重。

亲寄 [qīn jì] ,释义:厚望,重托。南朝 齐 王俭《单拜录尚书优策议》:“即事缘情,不容均之凡僚,宜有策书,用申隆寄。”唐 苏颋《为宋尚书谢加三品表》:“臣年未知命,识未半古,旋叨厚禄,仍受隆寄。”

隆寄 [lóng jì] ,释义:委以军事重任。

阃寄 [kǔn jì] ,释义:僧人在某处居留。 锡,僧人出外所用的锡杖。

寄锡 [jì xī] ,释义:1.古指在州县官学就学的外地士人。宋 王溥《唐会要·学校》:“会昌 五年正月制:公卿百官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脩明经、进士业者,并宜隶於太学,外州县寄学及士人,并宜隶各所在官学。”","2.明 代童生,通过捐纳或经提学考试核准,而取得同秀才同等的待遇,称为“寄学”。俞樾《茶香室续钞·儒士观场》引 清 张穆《顾亭林年谱》:“天啟 五年乙丑,年十三岁,时有纳穀寄学之例。蠡源公 以先生天资颖异,合早取科名,遂为先生应例。”又引 清 车守谦 语云:“明 时寄学,亦经提学考取岁试后,准作附生。”

寄学 [jì xué] ,释义:1.无依托。","2.不定居。

浮寄 [fú jì] ,释义:1.亦作“寄托”。依托,安身。","2.托付,委托。","3.艺术作品中的寄情托兴。语出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诗有寄託便佳。”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初学词求有寄託,有寄託则表面相宣,斐然成章。”","4.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寄讬 [jì tuō] ,释义:古时指能通传东方与西方之语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

寄鞮 [jì dī] ,释义:寄放妻儿财货的地方。

寄地 [jì dì] ,释义:关押在监狱中。

寄监 [jì jiān] ,释义:持物寄人。

持寄 [chí jì] ,释义:1.古时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 后泛指翻译。","2.寄托物象。

寄象 [jì xiàng] ,释义:寄放。

顿寄 [dùn jì] ,释义:犹寄住。

寄榻 [jì tà] ,释义:别有寄托。

旁寄 [páng jì] ,释义:谓远处在外。

悬寄 [xuán jì] ,释义:意为所传的话语,有时也指寄托希望的话语。

寄汲 [jì jí] ,释义:暂时托身。

寄栖 [jì qī] ,释义:寄居。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今侨寄道旁,非无意也。彼 卢相 者,蠹贤怙势,恣行不法,终当南窜,幸未死间,或可见之耳。”

侨寄 [qiáo jì] ,释义:1.指所委托的重要职任。隋 江总《为沉君理让仆射领吏部表》:“必大厦之栋梁,总其寄任;亦巨川之舟楫,未有绵力薄材。”宋 范仲淹《润州谢上表》:“臣之所言,殊未尽意。重烦上听,再贬远方,削天阁之班资,夺神州之寄任。”宋 曾巩《奏乞复吴中复差遣状》:“欲乞召至左右,使典司献纳,或委以藩镇,使剸治烦剧,必能上副忧勤,不负寄任。”","2.托付重任。《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二年》:“六月,甲戌,鸿渐 来自 成都,广为贡献,因盛陈利害,荐 旰 才堪寄任。”宋 王谠《唐语林·政事上》:“况全 蜀 重地,数十年间,硕德名臣,方可寄任。”宋 苏轼《与汪道济书》之二:“某见报移 汶 上,而勑未下。老病不堪寄任,方欲力辞,未知得免否。”

寄任 [jì rèn] ,释义:志向和抱负。

趣寄 [qù jì] ,释义:谓作郡太守。

郡寄 [jùn jì] ,释义:犹寄住,寄居。

寄止 [jì zhǐ] ,释义:1.指帝王临终遗命;遗诏。 ","2.指帝王临终时的顾命大臣。","3.死者临终时嘱咐身后寄交某人之物。

遗寄 [yí jì] ,释义:犹借重。

寄重 [jì zhòng] ,释义:1.寄生在别的动物或植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如跳蚤、虱子、蛔虫、姜片虫、小麦线虫。 寄生虫从宿主取得养分,有的并能传染疾病,对宿主有害。","2.比喻能劳动而不劳动、依靠剥削为生的人。

寄生虫 [jì shēng chóng] ,释义:计算机中用来在操作时暂时存储信息的部件。

寄存器 [jì cún qì] ,释义:在学校宿舍里住宿的学生。

寄宿生 [jì sù shēng] ,释义: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叫做内寄生。如蛔虫寄生在人的肠子里。

内寄生 [nèi jì shēng] ,释义: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并摄取养分以维持生活,如虱、蚤寄生在人或动物的身体表面。

外寄生 [wài jì shēng] ,释义:桑寄生科。 常绿小灌木,常寄生于山茶科和山毛榉科等植物上。叶革质,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夏秋开花,紫红色。浆果椭球形。另有毛叶桑寄生,也称桑上寄生。枝、叶、花均被褐色毛。中医以茎叶入药,叫广寄生,能治风湿痛、腰背痠痛等。

桑寄生 [sāng jì shēng] ,释义:木名。桑寄生科。常绿小灌木,寄生于其他落叶树上。茎柔软,有节,叶子对生,花淡黄色,结浆果,球形。常寄生在槲、杨、柳、榆等树枝上。茎和叶子中医都入药,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槲寄生 [hú jì shēng] ,释义:药草名。 多指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

刘寄奴 [liú jì nú] ,释义:寄生于其他昆虫的幼虫、蛹或卵中的蜂类。 如金小蜂、赤眼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