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字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
本文章为您提供的字问答是:墨字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这个关于墨字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的字问答,由小编摘录自在线新华字典找到的相关答案,同时为您提供了墨字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相关的字的拼音及含义,详细可点击链接查看。
墨鱼 ,含义:1.墨汁。","2.写钢笔字用的各种颜色的水:蓝~。红~。","3.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他肚子里还有点儿~。
墨水 ,含义:用墨晶制成的眼镜,泛指用黑色或墨绿色等镜片做的眼镜,有养目和避免强烈光线刺眼的作用。
墨镜 ,含义:黑色或近于黑色的软玉。
墨玉 ,含义:1.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蘸墨汁大片地洒在纸上或绢上,画出物体形象,像把墨汁泼上去一样:~山水。擅长~。","2.指用墨画画儿或写字:~作画。挥毫~。
泼墨 ,含义:印刷用的有色黏性油质,是用植物油、矿物油、合成树脂等加入各种颜料调制而成的。
油墨 ,含义:先秦时期的一个政治思想派别,以墨子(名翟dí)为创始人。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墨家同时也是有组织的团体,在战争中扶助弱小抵抗强暴。但相信有鬼(明鬼),相信天的意志(天志)。墨家后期发展了墨翟思想的积极部分,对朴素唯物主义、古代逻辑学的发展都有一定贡献。
墨家 ,含义: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或额上刺字,然后再涂上墨。
墨刑 ,含义:用墨加水研成的汁,也指用黑色颜料加水和少量胶质制成的液体。
墨汁 ,含义:1.红黑两色:~加批。~套印。","2.用朱砂制成的墨。
朱墨 ,含义:1.中国画用笔运墨技法的总称。 ","2.指文字或文章:难以用~形容。
笔墨 ,含义:旧徽州府歙(shè)州(今安徽歙县)出产的墨。 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之说,历史悠久,闻名全国。
徽墨 ,含义:指写作文章的事,泛指文化知识:~人。 ~事。粗通~。
文墨 ,含义:旧指贪污。
贪墨 ,含义:落笔:思绪万千,无从~。写意画贵在大处~,得其神似。
落墨 ,含义:水晶的一种,深棕色,略近黑色。 可做眼镜片。
墨晶 ,含义:盆状的大砚台。
墨海 ,含义:木工打直线的工具,比喻规矩或法度:不中~。 拘守~。见〖墨斗〗。
绳墨 ,含义:状态词。非常黑;很暗:天阴得~,恐怕要下大雨。两眼~(比喻对事物一无所知)。
墨黑 ,含义:国画的一种画法。为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使画面滋润鲜明,用浓墨破淡墨,或用淡墨破浓墨。
发墨 ,释义:指死者遗留下来的亲笔书札、文稿、字画等。
遗墨 ,释义:碑帖的拓本。
墨本 ,释义:墨的精神。
墨魂 ,释义:1.水和墨。多用以指一种不着彩色,纯以水墨点染的绘画法。","2.水墨画的简称。","3.浅黑色。常形容或借指烟云。
水墨 ,释义:1.(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创始人。 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刻苦学习,反对不劳而食,是儒家的主要反对派。承认天地鬼神的存在,有宗教色彩。长于辩论,对古代逻辑学的形成有重要贡献。其主要思想保存于《墨子》一书中。","2.书名。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现存五十三篇。其中《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贤》《尚同》《非乐》《节用》等篇反映了墨子的思想。《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是后期墨家的哲学、逻辑学和科学论著。
墨子 ,释义:1.墨画的兰。","2.兰的一种。花深紫如墨,故名。
墨兰 ,释义:墨画的梅。
墨梅 ,释义:1.墨画的竹子。相传始于唐吴道子。一说,始于五代郭崇韬之妻李氏。","2.竹的一种。
墨竹 ,释义:墨的色泽。亦泛指如墨之色。
墨色 ,释义:1.昏暗貌。 ","2.默默;使无言。","3.失意貌。
墨墨 ,释义:1.菊花的一个品种,花瓣紫黑色。 ","2.墨画的菊花。如:这幅墨菊,画得太好啦!
墨菊 ,释义:贪赃不法的臣子。明 张居正《少师斋徐相公八十寿序》:“当 嘉靖 季年,墨臣柄国,吾师所为矫枉以正,激浊而清者,幸及耳目。”
墨臣 ,释义:见“李廷珪墨”。
李墨 ,释义:1.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汉张芝、晋王羲之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2.指砚。","3.指习书写字处。","4.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
墨池 ,释义:青色和黑色。泛指各种色彩。
青墨 ,释义:1.墨黑的痕迹。","2.指前人留下的诗文书画等。
墨痕 ,释义:1.黑衣。 指丧服。《新唐书·吐蕃传上》:“居父母丧,断髮,黛面、墨衣,既葬而吉。”","2.指僧服。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六:“至奔 牛埭,浮屠出腰间金,市斗酒,夜醉 五百 而髠其首,解墨衣衣之,且加之械而縶焉。”
墨衣 ,释义:乌贼类软体动物体内能分泌黑色汁液的囊状器官,遇到敌害时,即将墨囊内的黑色汁液喷出,使水混浊,借以逃脱。
墨囊 ,释义:修饰。
余墨 ,释义:1.战国 时 杨朱 与 墨翟 的并称。 《庄子·胠箧》:“削 曾 史 之行,钳 杨 墨 之口。”成玄英 疏:“杨朱、墨翟 秉性宏辩。”《孟子·滕文公下》:“杨 墨 之道不息,孔子 之道不著。”唐 韩愈《上宰相书》:“杨、墨、释、老 之学,无所入于其心,其所著皆约六经之旨而成文。”","2.指 杨 墨 的学说。杨朱 主张为我,墨翟 主张兼爱,是 战国 时期与儒家对立的两个重要学派。《孟子·滕文公下》:“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 杨 墨,放淫辞,邪説者不得作。”汉 扬雄《法言·吾子》:“古者 杨 墨 塞路,孟子 辞而闢之,廓如也。”宋 陈亮《与应仲实书》:“近世 张给事 学佛有见……其为人心之害,何止於 战国 之 杨 墨 也!”清 赵翼《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昌黎 以道自任,因 孟子 距 杨 墨,故终身亦闢佛 老。”","3.借指儒家以外的各学派。唐 李白《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诗:“炎炎四真人,摛辩若涛波。交流无时寂,杨 墨 日成科。”王琦 注:“《通典》:开元 二十九年,始於京师置 崇玄馆,诸州置道学生徒有差,谓之道举……习《老》、《庄》、《文》、《列》,谓之四子。荫第与国子监同。”
杨墨 ,释义:1.比喻极少的文化。 ","2.以笔濡墨圈点文章。
点墨 ,释义:积留在砚台上的陈墨。
宿墨 ,释义:指醉后所作的书画。
醉墨 ,释义:1.见“墨彩”。","2.亦作“墨綵”。谓图画中深浅程度不同的墨色。唐 澹交《写真》诗:“水花凝幻质,墨綵染空尘。”阿英《民元以前的中国年画发展概貌》:“最突出的成就是运用墨彩,就是用不同程度深浅的黑色,取得匀称调和的多彩的效果。”
墨彩 ,释义:1.战国 时,墨翟 善于守城。后因称善于防守为 墨翟 之守,简称“墨守”。《战国策·齐策六》:“今公又以弊 聊 之民,距全 齐 之兵,朞年不解,是 墨翟 之守也。”宋 苏轼《次韵张甥棠美述志》:“云梯雨矢集无方,我已中灰同墨守。”罗惇曧《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公输 善攻,墨翟 善守,故谓善守者为‘墨守’。”","2.谓固执保守,不思进取。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 钟嶸 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準的也。”清 朱焘《北窗呓语》:“然 戈氏 墨守韵学,未免为法所拘。”鲁迅《二心集·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我以为考证固不可荒唐,而亦不宜墨守,世间许多事,只消常识,便得了然。”参见“墨守成规”。
墨守 ,释义:指文书;书简。
简墨 ,释义:干枯的墨色。指国画中的枯笔技法。
焦墨 ,释义:墨子 之后,墨 家分为三派,称三 墨。
三墨 ,释义:带香味的墨。
香墨 ,释义:一滴墨水。比喻一点点学问。
滴墨 ,释义:1.书画的技法。唐 柳宗元《祭弟宗直文》:“汝墨法絶代,知音尚稀,及所著文,不令沉没,吾皆收録,以授知音。”宋 王安石《中茅峰石上徐锴篆字题名》诗:“百年风雨草苔昏,尚有当年墨法存。”清 侯方域《倪云林十万图记》:“河阳 名 熙,世传其《瀟湘图》最精,此盖借意成之,而墨法在有无之间,居然苍润。”","2.造墨的方法。宋 何薳《春渚纪闻·烟香自有龙麝气》:“西洛 王迪,隐君子也。其墨法止用远烟、鹿胶二物,铣泽出 陈赡 之右。”
墨法 ,释义:制成棒、块状的黑颜料(如混以胶质粘接剂的特制灯黑,有时加香料),用以画图或写字。
黑墨 ,释义:1.指砚石上的墨渍花纹。 ","2.指水墨花卉画。
墨花 ,释义:1.见“墨猪”。 ","2.亦作“墨猪”。比喻笔画丰肥而无骨力的书法。旧题 晋 卫铄《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唐 韦续《书诀墨薮》:“王逸少 云……‘字有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宋 李洪《次韵子都兄寄伯封论书》:“竞作墨猪无健骨,谁知笔髓贵丰筋。”清 曹寅《雨夕偶怀桐皋僧走笔得二十韵却寄》:“佩笔二十年,画字苦不了。墨猪负躑躅,欹雅乱潦草。”","3.墨画的猪。徐悲鸿《题<墨猪图>》诗:“少小也曾锥刺股,不徒白手走江湖;乞灵无着张皇甚,沐浴薰香画墨猪。”
墨猪 ,释义:唐 以后,科举考试时令士子笔答经义,谓之“墨义”。《旧唐书·宪宗纪上》:“壬申,礼部举人,罢试口义,试墨义十条,五经通五,明经通六,即放进士。”《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免贴经,只试墨义二十道,皆以经中正文大义为问题。”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上》:“唐 进士试诗赋,明经试墨义。所谓墨义者,每经问义十道,五道全写疏,五道全写註。”
墨义 ,释义:挥洒墨水。 谓写作或作书画。
挥墨 ,释义:1.汉代西域国名。 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阿克苏一带。","2.三国时属魏,附于龟兹。
姑墨 ,释义:复姓。
黛墨 ,释义:见“墨衰絰”。
墨绖 ,释义:1.牡丹的一种。花色深紫近黑。","2.指作画时用墨笔在纸上晕染。
墨晕 ,释义:中国画用墨由淡而深,逐渐渍染的一种技法。
积墨 ,释义:1.儒家和墨家。 ","2.泛指多种学派。
儒墨 ,释义:指藏书;书丛。
墨庄 ,释义:1.弹劾的奏章。 ","2.工匠以墨线规划形状尺寸等。
弹墨 ,释义:谓不善于使墨的书画家。
墨痴 ,释义:战国 时 鲁 人 公输班 和 墨翟 的并称。
班墨 ,释义:指笔砚文具。
墨研 ,释义:随兴而成的写意画。
墨戏 ,释义:科举时代,刊行官撰或士人中式试卷以为范例的文章。
程墨 ,释义:1.明清科举制试卷名目之一。 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试卷,称墨卷。墨卷由誊录生用朱笔誊录,再送试官评阅,称硃卷。","2.宋以来,称取中士人的文章为程文。
墨卷 ,释义:墨竹的雅称。
墨君 ,释义:1.拓印。 亦指拓本。","2.制墨的模子。
墨模 ,释义:不加文饰的黑色车乘。
墨车 ,释义:即鱼鹰。
墨鸭 ,释义:黑灰色。
墨灰 ,释义:1.以松烟或桐烟等调胶制成的墨。","2.指墨迹。","3.油烟凝聚的黑色粉末。","4.烟熏的黑迹。
烟墨 ,释义:1.皇帝写的字。","2.泛指珍贵的书画。
墨路 ,释义:1.帝王写的字。","2.御用的墨锭。","3.内府所制之黑色香饼。
御墨 ,释义:1.脏黑的面容。","2.犹墨刑。在面额上刺字后涂以墨。
墨面 ,释义:挥毫书写、作画。
洒墨 ,释义:指文字或诗文。
行墨 ,释义:文人的别称。宋 叶适《宜兴县修学记》:“罨画 之溪,犹浴 沂 也;善拳 之竇,亦 舞雩 也;非骚人墨士专而有也。”清 龚自珍《<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之六:“辨士之虚锋,墨士之旁瀋。”吴晗《三百年前的历史教训》:“南京 的 秦淮河 畔,盛极一时,豪商富贾,文人墨士,衣香鬓影,一掷千金,画舫笙歌,穷奢极欲。”
墨士 ,释义:题诗的墨迹。
诗墨 ,释义:谓对书画进行摹刻及用墨硾拓。
墨刻 ,释义:蘸润墨汁。谓用墨书写。
濡墨 ,释义:亲手书写的墨迹。
手墨 ,释义:指 唐 末造墨名家 奚鼐、奚超 父子所创制的一种优质墨。金 元好问《学东坡移居》诗之三:“谿石含餘润,奚墨凝幽香。”明 陶宗仪《辍耕录·墨》:“唐 高丽 岁贡松烟墨。用多年老松烟和麋鹿胶造成。至 唐 末,墨工 奚超,与其子 廷珪 自 易水 渡 江,迁居 歙州,南唐 赐姓 李氏,廷珪 父子之墨始集大成。然亦尚用松烟。廷珪 初名 廷邽,故世有 奚廷珪 墨。”参阅 元 陆友《墨史》卷上、明 麻三衡《墨志》。
奚墨 ,释义:黄色与墨色。古代校书常用这两种颜色。借指校点书籍。
黄墨 ,释义:即马黑。
马墨 ,释义:天子的墨迹。
天墨 ,释义:1.墨迹,字迹。","2.积聚墨汁。
渍墨 ,释义:战国 时 墨家 各派均自命 墨家 的正支,视其他各派为“别墨”。
别墨 ,释义:黑漆。
漆墨 ,释义:见“墨版”。
墨板 ,释义:同“幽默”。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眴兮窈窈,孔静幽墨。”墨《楚辞·九章·怀沙》作“默”。
幽墨 ,释义:亦作“墨勅”。由皇帝亲笔书写,不经外廷盖印而直接下达的命令。
墨丸 ,释义:雷州 每大雨后,多于野中得黳石,光莹如漆,叩之玱然,谓之“雷墨”。可入药。
雷墨 ,释义:谓纸质好,显得出墨色。
托墨 ,释义: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与 墨 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 的并称。 亦指儒 墨 二派。
孔墨 ,释义:符合准绳。
中墨 ,释义:用以进贡之墨。后亦称名贵的墨。
贡墨 ,释义:指暗黑色的劫后余烬。
灰墨 ,释义:北齐 于正旦劳诸郡上计吏。劳毕,赐纸命陈事宜。书迹滥劣者罚饮墨水一升。事见 唐 韩鄂《岁华纪丽·元日》。后以为习字之典。
吞墨 ,释义:即 欧 美。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志士多危心,亦相率赴 欧 墨,欲采掇其文化,而纳之宗邦。”马和《变雅楼三十年诗征题词》:“文明开发真吾事,欧 墨 新潮尽向东。”参见“欧美”。
欧墨 ,释义:1.墨汁。","2.犹墨迹。","3.指学问。
墨渖 ,释义:汉 班固《答宾戏》:“孔 席不暖,墨 突不黔。”此谓 墨翟 东奔西走,每至一地,烟囱尚未熏黑,又到别处去了。后用其事为典。有时亦以“墨突不黔”形容事情繁忙,犹言席不暇暖。
墨突 ,释义:笔和墨。 借指文字、图画。
毫墨 ,释义:1.指法规,法制。","2.指手书。
尺墨 ,释义:犹泼墨。亦泛指纵情作画。
拨墨 ,释义:洗毛笔时用以盛水的器具。
墨洗 ,释义:在人身上刺字或图案,再涂以墨作标志。古代五刑之一有墨刑。
涅墨 ,释义:含有麝香的墨。后泛指名贵的香墨。
麝墨 ,释义:1.文墨,指文辞的情调。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十一》:“石田先生 已病亟,文恪 即遣人问之,石田 书一絶为谢……字墨惨淡,遂为絶笔。”","2.文字,文化知识。沙汀《堰沟边》:“他读过两年私馆,字墨早丢生了。”克非《春潮急》二十:“在 梨儿园 老一辈庄稼人中,松林 老汉是唯一懂得字墨的人。”
字墨 ,释义:1.指文字,诗文。 ","2.副本。
副墨 ,释义:古指煤矿。
婪墨 ,释义:晦暗;深黑。
深墨 ,释义:龟卜术语。指灼龟时龟兆与事先画好的墨画相合。
食墨 ,释义:皇帝亲笔书写的诏旨。《宋书·谢庄传》:“于时 世祖 出行,夜还,敕开门,庄 居守,以棨信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詔乃开。”唐 元稹《上阳白发人》诗:“满怀墨詔求嬪御,走上高楼半酣醉。”《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及帝崩,继恩 白后至中书召 端,议所立。端 前知其谋,即紿 继恩,使入书閤检 太宗 先赐墨詔,遂锁之,亟入宫。”
墨诏 ,释义:笔墨。
铅墨 ,释义:遵守法度,按照规矩。
践墨 ,释义:程文墨卷。
墨程 ,释义:暗淡的墨色。清 曹寅《题王南村副使风木图》诗:“穷年护丘壠,黲墨变松茨。”
黪墨 ,释义:上呈皇帝的手书奏启。 《南史·王彧传》:“泰豫 元年春,上疾篤,遣使送药赐 景文 死……乃墨启答敕,并谢赠詔。”
墨启 ,释义:狂放的笔迹。
狂墨 ,释义:古指 四川 出产的墨。
川墨 ,释义:1.慎到和墨翟的并称。","2.珍惜墨迹。
慎墨 ,释义:谓佳妙的书法。
妙墨 ,释义:1.墨刑。","2.对被刑者以墨涂面,不刺字。一说,即墨幪。
墨黥 ,释义:御书,诏书。
奎墨 ,释义:犹纸墨。
缣墨 ,释义:见“纠纆”。
纠墨 ,释义:昏黑,漆黑。
顽墨 ,释义:即拟程。
拟墨 ,释义:见“墨敕”。
墨制 ,释义:盾鼻上磨墨。后借指紧急时写的檄文。
盾墨 ,释义:造墨之官。
墨官 ,释义:贪污纳贿。宋 洪适《乾道二年殿试策题》:“赃墨之刑,非不严而未能使人皆君子之行;钱穀之问,非不勤而未能使国有积年之储。”
赃墨 ,释义:相传 唐 姑臧 太守 张宪 使家伎代书札,号墨娥。
墨娥 ,释义:犹墨敕。
墨封 ,释义:黑色丧服。《魏书·李彪传》:“愚谓如有遭大父母、父母丧者,皆听终服……其军戎之警,墨縗从役,虽愆於礼,事所宜行也。”《旧五代史·梁书·敬翔传》:“臣闻 李亚子 自墨縗统众,於今十年,每攻城临阵,无不亲当矢石。”清 昭槤《啸亭杂录·癸酉之变》:“时 科尔沁 贝勒 鄂尔哲依图 有母丧,闻变,墨縗守 神武门 外,纪律颇严。”
墨缞 ,释义:古称上官给属员的笔示。
墨旨 ,释义:法度刑律。
网墨 ,释义:谓脸部以墨化妆。
墨妆 ,释义:墨和纸。泛指各种文具。清 龚自珍《海门先啬陈君祠堂碑文》:“君之屋於 海 也,几六十年,不蓄墨楮,结绳而治。”
墨楮 ,释义:《北史·文苑传·荀济》:“济 初与 梁武帝 布衣交,知 梁武 当王,然负气不服,谓人曰:‘会楯上磨墨作檄文。’”后因以“楯墨”为文人从军研墨草檄的典故。
楯墨 ,释义:残酷贪婪。
苛墨 ,释义:烟灰。
埃墨 ,释义:明 清 流行的八股文选本。 从流传的八股文章中,选编成书,供应试者学习、摹仿。选文的来源有程墨、房稿、行卷和社稿等。有的选文中还有评点。
墨选 ,释义:见“墨衰絰”。
墨衰 ,释义:磨墨是中国书法的优良传统,为中日韩三国书法家所推崇。
磨墨 ,释义:1.装在墨斗上的线绳,木工用来在木料上打直线。","2.用墨线打出来的直线。
墨线 ,释义:对他人书信的敬称。
教墨 ,释义:墨家的学说,主要由墨翟提出,有“兼爱”,“非攻”,“明鬼”等。
墨银 ,释义:即 咸黑。人名。
咸墨 ,释义:用笔蘸墨。
吮墨 ,释义:即 力牧。参见“力牧”、“力黑”。
力墨 ,释义:欺蒙毁谤。
诖墨 ,释义:古代黥刑。
刀墨 ,释义:指像墨一般的的眼黑,形容眼睛漂亮。
墨瞳 ,释义:见“螺子墨”。
螺墨 ,释义:刻版墨印。
板墨 ,释义:隃麋 产的墨。 借指名墨。
隃墨 ,释义:深绿色。
墨緑 ,释义:指内容丰富的诗文。
赡墨 ,释义:昏昧。
闇墨 ,释义:刻板印刷。
刊墨 ,释义:犹帖经。
帖墨 ,释义:墨水雨,一种气候现象。像墨一样的黑色的雨。
墨雨 ,释义:部分油墨从丝网上释放到承印物上的过程。
释墨 ,释义:慎到、墨翟 的并称。顺,通“慎”。
顺墨 ,释义:1.谓谨守优良的成法。","2.谓法度、准则。犹绳墨。
职墨 ,释义:墨刑。
墨册 ,释义: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铜模或木头模后,压成墨锭作为书画类用品的,其精致的样式、文字、图绘、刻工、塑铸及外表装饰等,无一不体现出具有东方气质的艺术价值。
墨锭 ,释义:木工使用绳墨。喻立下规矩、法度。
引墨 ,释义:黑色的丧服。
墨惨 ,释义:1.亦作\"墨\"。","2.古代象刑的一种。在犯人头上蒙以黑巾。
墨幪 ,释义:指面色黧黑的人。
麋墨 ,释义:古西域国名。在今 新疆 温宿 阿克苏 一带。
亟墨 ,释义:墨:就是黑色。蚺,是一类体型巨大的蛇。墨蚺就是巨大的黑色蛇。
墨蚺 ,释义:狡诈;无赖。
墨杘 ,释义:即古之墨刑。在受刑者额上刺字。
刁墨 ,释义:1.铜印黑绶。《汉书·西域传下》:“责大禄、大吏、大监以 雌栗靡 见杀状,夺金印紫綬,更与铜墨云。”《北史·魏纪五》:“刺史二千石铜墨已上,有讜言嘉谋,勿有所讳。”宋 欧阳修《送馀姚陈寺丞》诗:“铜墨佩腰间,中流望若仙。”王闿运《<桂阳州志>序》:“俱綰铜墨,各有遗爱。”","2.《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 秦 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又:“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綬。”因亦以“铜墨”借指县令。《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二》:“顷深汰珪符,妙简铜墨。”吕延济 注:“铜墨,谓县令。”唐玄宗《戒县令敕》:“朕稽古前哲,寤寐全才,委之銓衡,慎择铜墨。”清 冯桂芬《赠资政大夫有庚吴公暨配邱太夫人合葬墓志铭》:“公之职十年铜墨,驥坂中息。”
铜墨 ,释义:诏令上的墨迹。
诏墨 ,释义:犹笔试。
墨试 ,释义:木工常用的名词,又叫叉墨。 差:长度的差值;墨:用墨水画的标记。木工有时要用榫头连接不是垂直的木方,如凳子的‘八’字形的腿,需要从上下两面打孔,标记打孔位置的线不是正对的线,而是要根据木方的倾斜度画出边界线,山下边界线需要设计一定的差值,把这种上下有差值的墨线就叫差墨。
差墨 ,释义:贴经和墨义。 两者均为科举考试方式。
贴墨 ,释义:比喻零星散见的作品。
剩墨 ,释义:锅底烟煤。
灶墨 ,释义:犹黑暗。
昧墨 ,释义:谓绳之以法。
宪墨 ,释义:指官吏枉法妄为,贪赃受贿。语出《左传·昭公十四年》:“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 之刑也。”《隋书·刑法志》:“杀伤有法,昏墨有刑,此盖常科,易为条例。”清 萧山庸闲叟《<秋女士赞>序》:“乃一班昏墨官吏,施其野蛮手段,杀及无辜,竟使热心毅力之豪侠家,断送於 轩亭 市口,岂不寃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