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字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
本文章为您提供的字问答是:德字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这个关于德字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的字问答,由小编摘录自在线新华字典找到的相关答案,同时为您提供了德字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相关的字的拼音及含义,详细可点击链接查看。
道德 ,含义:品质道德:~高尚。
品德 ,含义:美好的品德:勤劳节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
美德 ,含义:明武宗(朱厚照)年号(公元1506—1521)。
正德 ,含义:指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应遵从的行为规范。
师德 ,含义:政治教育、思想教 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也特指道德教育。
德育 ,含义:道德和品行:先生的文章、~都为世人所推重。","讥讽人的话,表示看不起他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看他那~,不会有什么出息。也作德性。
德行 ,含义:公共道德:讲~。社会~。
公德 ,含义:1.功劳和恩德:歌颂人民英雄的~。","2.指佛教徒行善、诵经念佛、为死者做佛事及道士打醮等活动:做~。
功德 ,含义:阴功。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好事。迷信的人认为在人世间做好事可在阴间记功,故名。
阴德 ,含义:恩惠。
恩德 ,含义:迷信的人指为了求福而做好事,泛指做好事:~行善。 你可积了大德了。
积德 ,含义:缺乏好的品德,指人做坏事,恶作剧,开玩笑,使人为难等等:~话。~事。真~。
缺德 ,含义:在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失检。
私德 ,含义:1.善良的德行。 ","2.贤惠:~女子。
贤德 ,含义:有益于人民的政治 措施。
德政 ,含义:品德和名望:~双馨。
德望 ,含义:对受到的恩德予以报答:以德~。
报德 ,含义:美德。《国语·齐语》:“有人居我官,有功休德。”韦昭 注:“休,美也。”汉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夫拯民於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夷,继 周氏 之絶业,天子之亟务也。”北周 王褒《上庸公陆腾勒功碑》:“是知 周 卫 设险,所务非山川河岳作固,所宝惟休德。”明 宋濂《寅斋后记》:“公精白一心,上承休德,夙兴夜寐,敬畏弗懈。”《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七年》:“朕以凉昧,嗣承六圣休德鸿绪,今兹禋礼,奠币上帝。”
休德 ,含义:恩惠。
商德 ,释义:不合道德﹔违背道德。
非德 ,释义:违反道德。《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君无违德,方国将至,何患於彗?”《汉书·文帝纪》:“上下驩欣,靡有违德。”唐 韩愈《顺宗实录二》:“居有令闻,动无违德。”
违德 ,释义:1.顺从道德。","2.美德。
顺德 ,释义:鸟名。
德牧 ,释义:1.谓建立德行或功业。《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论》:“当是时,翦 为宿将,始皇 师之,然不能辅 秦 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圽身。”汉 班固《两都赋》序:“道有夷隆,学有麤密,因时而建德者,不以远近易则。”","2.指建立的功业。《史记·平準书》:“朕闻 五帝 之教不相復而治,禹 汤 之法不同道而王,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唐 杨炯《少室山少姨庙碑》:“天子建德,重规叠矩。”","3.谓立有德者为诸侯。《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杜预 注:“立有德以为诸侯。”","4.刚健之德。建,通“健”。《老子》:“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清 俞樾《诸子平议·老子》“建德若偷”:“建,当读为健。《释名·释言语》曰:‘健,建也,能有所建为也。’是建、健音同而义亦得通。健德若偷,言刚健之德,反若偷惰也,正与上句‘广德若不足’一律。”","5.见“建德国”。
建德 ,释义:旧指以道德感化人。
德化 ,释义:仁德的光辉。
德华 ,释义:德行节操之小者。
小德 ,释义:封建礼教指妇女应尊从的四种德行,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四德 ,释义:王朝的气运。帝祚。
德运 ,释义:美德。
明德 ,释义:恩德与威信。
德信 ,释义:佛教徒对年高有道的高僧的尊称。 《景德传灯录·诸方广语》:“先贤古德,硕学高人,博达古今,洞明教网。”《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仙官謫降,便是古德转生。”
古德 ,释义:表彰有德之人。
旌德 ,释义:1.犹妇德。旧指妇女应具备的品德。《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女德无极,妇怨无终。”《国语·晋语八》:“昼选男德以象穀明,宵静女德以伏蛊慝。”南朝 齐 王融《永嘉长公主墓志铭》:“肃穆妇容,静恭女德。”","2.女色。《史记·晋世家》:“重耳 爱 齐 女,毋去心…… 齐 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汉书·杜周传》:“废而不由,则女德不厌;女德不厌,则寿命不究於高年。”颜师古 注:“女德不厌,言好色之甚也。”《晋书·石季龙载记上》:“盘于游田,耽于女德,三代之亡恒必由此。”","3.尼姑。《宋史·徽宗纪四》:“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
女德 ,释义:1.犹大德。","2.深厚的恩德。","3.谓施以厚泽。","4.谓深深地感激。
厚德 ,释义:圣人之德;天子之德。
龙德 ,释义:1.谓以德行威。","2.恩德与威权。昆曲《十五贯》第四场:“执法严明,德威并行……平生愿,效包拯。”
德威 ,释义:巩固德行;安养德行。 《左传·襄公十一年》:“失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厉之,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所谓乐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今观君气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
立德 ,释义:1.大功德;大恩吾且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2.品德高尚。","3.德行高尚的人。","4.大节,坚定地按照道德、艺术和其他价值准则办事。
大德 ,释义:宋恭帝年号(1275—1276)
德佑 ,释义:皇帝的恩德。
睿德 ,释义:背弃道德或恩德。
背德 ,释义:培养德性。 《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南朝 梁 沉约《改天监元年恩诏》:“莫不振民育德,光被黎元。”明 刘基《菜窝说》:“故植之以芷,芷者祉也,引祉莫大乎育德。”
育德 ,释义:1.通行不变的道德。","2.大德;极高的道德。","3.荐举有德者。","4.谓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达德 ,释义:犹德泽。
德润 ,释义:大德、盛德。
孔德 ,释义:中国封建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八德 ,释义:1.古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2.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温、良、恭、俭、让。","3.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智、信、仁、勇、严。","4.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玉有仁、智、义、礼、信五德。","5.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6.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蝉有文、清、廉、俭、信五德。","7.东、西、南、北、中五方种的五色谷物。
五德 ,释义:犹实惠。
实德 ,释义:待人宽厚而好施恩德。
仁德 ,释义:犹美德。
伟德 ,释义:1.福分和德行。","2.指福分,福气。
福德 ,释义:道德声誉。问,闻,名声。
德问 ,释义:树立美德。
树德 ,释义:1.崇高的品德。","2.深厚的恩德。
盛德 ,释义:1.指潜蓄而不著于外的德性。","2.指自然无为的德性。","3.天德。
玄德 ,释义:德行和才能。
德云 ,释义:美德。
懿德 ,释义:1.祖宗的功德。《管子·四称》:“循其祖德,辩其顺逆,推育贤人,谗慝不作。”唐 丘丹《奉使过石门瀑布》诗序:“小子 大历 中奉使,窃有继作,虽不足克绍祖德,追踪昔贤,盖造奇怀感之志也。”宋 范仲淹《赠樊秀才》诗:“始知祖德长,光辉传佩刀。”《红楼梦》第一一八回:“我劝你从此把心收一收,好好的用用功,但能博得一第,便是从此而止,也不枉天恩祖德了。”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九七回:“惟我皇 汉 遗裔,奕叶久昌,祖德宗功,光被四海。”","2.祖师的功德。《法音》1981年第2期:“中 日 两国佛教徒之间的法情友谊,源远流长。缅怀祖德,策励来兹。我们今天更应该为巩固我们先人架起的友谊之桥而努力工作。”
祖德 ,释义:1.谓始终如一,永恒其德。","2.同心同德。","3.犹一能。","4.谓法令划一。
一德 ,释义:盛大的恩德。
鸿德 ,释义:美德。
秀德 ,释义:亦作“圣惪”。 犹言至高无上的道德。一般用于古之称圣人者。也用以称帝德。《史记·五帝本纪》:“昌意 娶 蜀山氏 女,曰 昌僕,生 高阳,高阳 有圣惪焉。”《后汉书·李固传》:“四海欣然,归服圣德。”唐 杜甫《哀王孙》诗:“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明 宋濂《送刘永泰还江西序》:“圣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那 周公 姓 姬 名 旦,是 周文王 少子,有圣德,辅其兄 武王 伐 商,定了 周 家八百年天下。”《清史稿·礼志八》:“惟 世祖皇帝 神功圣德,纂述成书,光华万世,羣臣欢忭,礼当庆贺。”
圣德 ,释义:1.语本《易·恒》:“恆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后用以指恒久不变的德行。","2.久远的恩德。
恒德 ,释义:语出《书·大禹谟》:“皋陶 迈种德。 ”谓勉力树德。
迈德 ,释义:1.至德;盛德。《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韩非子·解老》:“德盛之谓上德。”南朝 梁 江淹《后让太傅扬州牧表》:“自非上德横乎天地,高绩格於区宇,烈誉馥於一时,茂名鬱乎当世者,岂有降今日而莫先哉!”元 耶律楚材《题万寿碑阴》诗:“端然居上德,非碑道亦行。”","2.指帝德。汉 班固《<两都赋>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諭,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3.借指帝王。明 徐渭《代被论乞免得温旨谢表》:“重誓餘生,捐酬上德。”","4.崇尚德行。上,通“尚”。《管子·戒》:“是故圣人上德而下功,尊道而贱物,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二月,晋 郤縠 卒,原軫 将中军,胥臣 佐下军,上德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
上德 ,释义:1.民众的道德。","2.指有德之人。","3.犹民力。
民德 ,释义:宋 温州 人 林灵素,少从浮屠学,苦其师打骂,改当道士。后以方术为 宋徽宗 所宠,“欲废释氏以逞前憾”,请改僧为德士。徽宗 采纳其建议,遂于 宣和 元年正月下诏废佛。宋 费衮《梁溪漫志·改德士颂》:“宣和 庚子,改僧为德士,一时浮屠有以违命被罪者。”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诗》:“政和 间,林灵素 主张道教,建议以僧为德士,使加冠巾,其意以释氏为出其下耳。临川 饶德操,时弃儒为僧,作《德士颂》四首。其一云:‘德士旧来称进士,黄冠初不异儒冠。种种是名名是假,世人谁不被名谩。’”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释道·废佛氏》:“除佛之禁,莫酷於 元魏 太武帝 ……又次,则 宋 宣和 中除佛教,改佛为大觉金仙,佛寺为神霄宫,僧加冠簪为德士,其事皆 徽宗 独断。”参阅《宋史·徽宗纪四》。
德士 ,释义:1.犹同德。 ","2.汉代美女。
合德 ,释义:辐射吸收剂量的单位,1拉德等于1克物质吸收100尔格能量(1千克物质吸收0.01焦耳能量),等于0.01戈瑞。
拉德 ,释义:谓道德美盛。
德茂 ,释义:德行与功业。
德业 ,释义:德行与才能。
德艺 ,释义:1.善言。《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及尔同死。”郑玄 笺:“夫妇之言无相违者,则可与女长相与处至死。”后亦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魏书·宗钦传》:“足下兼爱为心,每能存顾,养之以风味,惠之以德音。”唐 韩愈《高君画赞》:“遗书一张,德音不忘。”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倘能先赐德音,犹所说豫大庆。”","2.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国语·楚语上》:“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3.用以指帝王的诏书。至 唐 宋,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汉 桓宽《盐铁论·诏圣》:“高皇帝 时,天下初定,发德音,行一切之令,权也,非拨乱反正之常也。”唐 白居易《杜陵叟》诗:“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宋 曾巩《英宗实录院申请》:“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应虫蝗、水旱、灾伤及德音赦书蠲放税赋,及蠲免欠负,并具实数,供报当院。”《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却又不知向何方流荡,竟无跡迹,以辜朝庭德音。”","4.指朝廷所定的正统音乐。《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5.好名声。《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瑕。”朱熹 集传:“德音,犹令闻也。”《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德音不已。”晋 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高勋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虽沉鑠於渊壤,美谈飘颻而日载。”明 何景明《古怨诗》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德音 ,释义:1.盛德。 《易·乾》:“君子以成德为行。”《左传·成公十三年》:“不穀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唐 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年几八十,坚悍不衰,事可传载,可谓成德。”宋 王安石《枢密使张昪父惠赠太师可赠中书令制》:“积仁之庆,实在其子,终有成德,为吾宗工。”","2.成年人应有的品德。《仪礼·士冠礼》:“始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郑玄 注:“既冠为成德。”贾公彦 疏:“案冠义,既冠,责以父子君臣长幼之礼,皆成人之德。”","3.成就品德。汉 王充《论衡·量知》:“故夫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材成德也。”唐 韩愈《顺宗实录三》:“左右前后,罔非正人,是以教諭而成德也。”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
成德 ,释义:1.归附于德政。《逸周书·大聚》:“譬之若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而民自来,此谓归德。”汉 应劭《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京师归德,四方影附。”三国 魏 李康《运命论》:“西河 之人,肃然归德。”","2.谓归顺。《后汉书·袁安传》:“伏念南单于 屯,先父举众归德,自蒙恩以来,四十餘年。”
麟德 ,释义:1.谓妇女贞顺的德行。 为妇女四德之一。","2.指妇女的德行。
妇德 ,释义:佛教语。谓功德宏大如海。
德海 ,释义:说话的道德。谓不出口伤人。《1957年曲艺选·双窝车》:“用不着说些风凉话,年轻人儿说话要留口德。”
口德 ,释义:1.谓人的六种美德。 ","2.古代使臣的六项守则。","3.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项道德标准。","4.兵家之六德:礼、仁、信、义、勇、智。
六德 ,释义:富于道德。
裕德 ,释义:古代阴阳家称帝王受命的五德之一。谓以水而德王。《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 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 周 得火德,秦 代 周 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汉书·郊祀志上》:“今 秦 变 周,水德之时。昔 文公 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南朝 梁 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水德方衰,天命未改。”
水德 ,释义:1.五德之一。以五行中的火来附会王朝历运的称火德。","2.火的功能。","3.指热力。","4.称南岳之神。
火德 ,释义:1.道德教化。","2.指德育。
德教 ,释义:1.谓德行可与之相比配。","2.旧时尊称人妻。
德配 ,释义:1.饮酒时应具备的品德。 ","2.酒醉后仍不乱的品性。
酒德 ,释义:盛德。
昌德 ,释义:盛德。《左传·宣公十五年》:“狄 有五罪……怙其儁才而不以茂德,兹益罪也。”晋 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茂德渊冲,天姿玉裕。”宋 王安石《韩忠献挽辞》之二:“英姿爽气归画图,茂德元勛在鼎彝。”
茂德 ,释义:德行完备。
德全 ,释义:《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何晏 集解:“方以类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邻,是以不孤。”后指有德之人相聚为伴。
德邻 ,释义:度量德行。图,通“度”。
图德 ,释义:人主的德行或恩德。《易·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无乃非盟载之言,以闕君德。”唐 韩愈《明水赋》:“明为君德,因取以名焉。”清 昭槤《啸亭续录·福文襄王夫人》:“务须招其至 粤,以彰君德。”
君德 ,释义:谓太阳照育万物的德性。旧时用以歌颂帝王之德。
日德 ,释义:1.犹仁厚。 ","2.谓德泽深厚。参见“德厚流光”。
德厚 ,释义:1.谓言行不合社会的准则和规范;没有德行。 《左传·闵公二年》:“无德而禄,殃也。”《国语·晋语九》:“君子哀无人,不哀无贿;哀无德,不哀无宠。”《史记·龟策列传》:“渔者利其肉,寡者贪其力,下为不仁,上为无德。”","2.指无德行之人。《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鬼神不顺无德,灾殃将及吏人,朕甚惧焉!”","3.不用感恩。《管子·明法解》:“以法诛罪,则民就死而不怨;以法量功,则民受赏而无德也。”","4.见“无德而称”。","5.见“无得”。
兴德 ,释义:道德的法则,标准。
德经 ,释义:1.才德杰出的人。","2.美德。
俊德 ,释义:1.谓修养德行。《管子·中匡》:“公曰:‘请问为身。’对曰:‘道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此为身也。’”郭沫若 等集校引 于省吾 曰:“‘长’宜读为养……‘长心长德’即养心养德。”","2.犹盛德。汉 扬雄《城门校尉箴》:“唐 虞 长德而四海永怀,秦 恢 长城 而天下畔乖。”","3.年长而有德。《文选·任昉<为褚谘议蓁让代兄袭封表>》:“世载承家,允膺长德。”吕延济 注:“年长而復有德。”
长德 ,释义:恶劣的品德。
恶德 ,释义:1.政事和德行。《左传·昭公四年》:“恃此三者,而不脩政德,亡於不暇。”","2.端正的德行。《孔子家语·入官》:“政德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发乎声。”南朝 梁 何逊《七召·治化》:“政德洽於霜风,教义穷於足跡。”
政德 ,释义:得道,获道。德,通“得”。
德道 ,释义:1.德泽恩惠的庇荫。","2.犹气度、器量。
德宇 ,释义:1.累世的功德;先世的德行。","2.祖上及本人均有美德的人。
世德 ,释义:犹火德。
炎德 ,释义: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
德法 ,释义:美德。
淑德 ,释义:仁善之心。
德心 ,释义:修养无为而治的德性。亦泛指修养德性。
养德 ,释义:大德。
洪德 ,释义:薄德。常用为自谦之词。
菲德 ,释义:共同遵循的道德。
通德 ,释义:文治之德。
温德 ,释义:1.指大德之人。 《晋书·隐逸传·索袭》:“索先生 硕德名儒,真可以諮大义。”《南史·周弘正传》:“弘正 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德名僧,莫不请质疑滞。”唐 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可谓古之老成,朝之硕德。”明 宋濂《送璞原师还越中序》:“白云悦公,时硕德也,身居巖壑,名闻禁闕。”清 刘大櫆《方府君寄巢墓志铭》:“桐 多名家,方 为巨族,硕德英贤,联行并育。”","2.大德。唐 刘禹锡《为京兆李尹答于襄州第一书》:“其宗勋有八柱之贵,其硕德有三老之重。”宋 苏轼《上监司谢礼上启》:“此盖伏遇某官硕德庇民,宏才伟世。”金 王若虚《王氏先茔之碑》:“侯既以硕德宏量高出一时,而君復以忠厚济之。”沈从文《边城》二:“惟运用这种习惯规矩排调一切的,必需一个高年硕德的中心人物。”
硕德 ,释义:有德之家。晋 陆机《为陆思远妇作》诗:“洁己入德门,终远母与兄。”《南史·谢灵运传论》:“然 谢 氏自 晋 以降,雅道相传,景恒、景仁 以德素传美,景懋、景先 以节义流誉……可谓德门者矣。”唐 韩愈《祭左史李员外太夫人文》:“胄於茂族,配此德门。克成厥家,享有全福。”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事隔百年,诗题三代,亦德门佳话也。”
和德 ,释义:1.明德;美德。 《国语·郑语》:“唯 荆 实有昭德,若 周 衰,其必兴矣。”汉 刘向《说苑·善说》:“天有昭德,宝鼎自至。”","2.宣扬美德。南朝 宋 鲍照《河清颂》序:“鏤山岳,雕篆素,昭德垂勋,可谓多矣。”《清史稿·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传》:“抑有请者,垂謨昭德,莫先於史。”","3.汉 代雅舞名。汉 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见《汉书·礼乐志》。又 五代 后晋 天福 五年,诏有司复修正至朝会二舞之制,以文舞为《昭德》之舞,武舞为《成功》之舞。见《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晋昭德成功舞歌》引《唐馀录》。
昭德 ,释义:1.阳气。《西京杂记》卷五:“阳德用事,则和气皆阳,建巳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阳之月。”明 方孝孺《郊祀颂》:“乃諏令辰,正月壬午。誓戒臣工,大祀攸举。阳德显融,歛戢群阴。”","2.指阳光。《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傅玄《众星诗》:“阳德虽普济,非阴亦不成。”《文选·谢庄<月赋>》“日以阳德,月以阴灵”唐 李善 注:“《春秋説题辞》曰:‘阳精为日。’《易辩终备》曰:‘日之既,阳德消。’郑玄 曰:‘日既蚀,明尽也。’”唐 韩愈《送惠师》诗:“大哉阳德盛,荣茂恒留春。”","3.喻指皇帝的恩泽。宋 苏轼《内中御侍以下贺皇帝冬至词语》:“君道寖长,阳德光亨。”","4.指古代乡射饮酒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孙诒让 正义:“阳德亦即谓乡射饮酒之礼。本於性情之谓德,制其节文之谓礼,其实一也……以地产作阳德者,谓乡射饮酒有酒醴,献酬之礼,酒醴出於五穀也。”一说为分地利以致富。见 郑司农 注。","5.指月中德神。清 允禄《协纪辨方书·义例四·阳德》:“《总要歷》曰:‘阳德者,月中德神也。所值之日,宜交易开市,结亲姻。’”
阳德 ,释义: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
乐德 ,释义:1.大德。 高尚的品德。","2.大德。厚泽;大恩。
峻德 ,释义:道德智慧。
德慧 ,释义:见“德曜”。
德耀 ,释义:1.道德上完美无缺。 ","2.全部特性。
全德 ,释义:1.五德之一。 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会王朝命运,谓土胜者为得土德。《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 ﹞有土德之瑞,故号 黄帝。”司马贞 索隐:“炎帝 火,黄帝 以土代之。”《汉书·张苍传》:“苍 为丞相十餘年,鲁 人 公孙臣 上书,陈终始五德,言 汉 土德时,其符黄龙见,当改正朔,易服色。”唐 张说《圣德颂》:“稽诸瑞典,昔祚 轩皇;而今表圣,土德以昌。”","2.大地的功德。清 金农《客来自覃怀见饷地黄奉酬十韵》:“灵品彰土德,流膏藴精腴。”","3.用称帝后的功德。明 徐渭《五色鹦鹉黄鹦鹉并是圣母所驯》诗之三:“饮啄定应歌帝力,生成何幸稟中央,千秋万岁欢无极,土德坤舆本肇祥。”
土德 ,释义:1.秦汉方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胜,附会王朝的命运,以木胜者为木德。 ","2.谓上天生育草木之德。亦特指春天之德,谓其能化育万物。语出《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孔颖达疏:“盛德在木者,天以覆盖生民为德,四时各有盛时,春则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晋傅玄《柳赋》:“美允灵之鑠气兮,嘉木德之在春。”唐高适《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诗:“春野变木德,夏天临火星。”
木德 ,释义:1.指德化。","2.风范德行。","3.谓宣扬德化。
风德 ,释义:仿效学习前人的德政。访,通“仿”。
访德 ,释义:1.美德。《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子产 寓书於 子西,以告 宣子 曰:‘子为 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 也惑之。’”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定谥》:“昔 周公,文王 之子,諡曰 文公。苟有令德,不嫌同諡。”清 刘大櫆《程府君墓志铭》:“奕奕 程 宗,世继其美,传序及君,令德愷悌。”","2.指有高尚道德的人。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太子官属,宜搜选令德,岂有但取丘墓凶丑之人?”
令德 ,释义:谓勤于修德。
勤德 ,释义:1.指武功的七种德行。《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梁书·武帝纪》:“大司马攸纵自天,体兹齐圣,文洽九功,武苞七德。”唐 柳宗元《柳州贺破东平表》:“五兵永戢,七德无亏。”明 杨慎《凤赋》:“览七德,律五音,通天祉,应地灵。”","2.指文治的七种德行。《国语·周语中》:“尊贵、明贤、庸勋、长老、爱亲、礼新、亲旧……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韦昭 注:“七德,谓尊贵至亲旧也。”","3.指诗歌的七种特性。唐 皎然《诗式·诗有七德》:“一识理,二高古,三典丽,四风流,五精神,六质干,七体裁。”","4.隋 唐 时舞名。又乐曲名。《隋书·音乐志上》:“帝御茶果,太常丞跪请进舞《七德》,继之《九序》。”《旧唐书·音乐志一》:“癸巳,奏《七德》、《九功》之舞,观者见其抑扬蹈厉,莫不扼腕踊跃,凛然震竦。”《旧唐书·音乐志一》:“立部伎内《破阵乐》五十二遍,修入雅乐,祇有两遍,名曰《七德》。”参见“七德舞”。
七德 ,释义:拜谢恩德;礼拜大德。 《左传·昭公十六年》:“子产 拜,使五卿皆拜,曰:‘吾子靖乱,敢不拜德?’”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三折:“我拜德不拜寿,我把哥哥擒于山寨,触犯着贤士,休怪,请贤士稳稳安坐,受取 马武 八拜。”
拜德 ,释义:1.谓治民之道,以德为先。","2.祖先的德行。","3.称别人的父亲为先德。","4.有德行的前辈。
先德 ,释义:指以道德相交的朋友。
德友 ,释义:德之体性。
德体 ,释义:1.谓显明的美德。","2.指有显德者。
黄德 ,释义:1.谓宽容之德。《书·立政》:“率惟谋从容德,以竝受此丕丕基。”孔 传:“武王 循惟谋从 文王 宽容之德。”","2.容貌品德。《南史·垣昙深传》:“﹝ 郑氏 ﹞年既盛美,甚有容德,自厉冰霜,无敢望其门者。”唐 白居易《续古诗》之五:“窈宨双鬟女,容德俱如玉。”南唐 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下:“闻邻氏女有容德,求娶之。”
容德 ,释义:1.见“德寿宫”。","2.宋高宗赵构的代称。
德寿 ,释义:施恩德的政令。
德令 ,释义:高洁的品德。 称颂人坚持操守,不因私情干谒他人。
清德 ,释义:谦虚、俭约之德。
谦德 ,释义:犹好德,好善。
欣德 ,释义:1.犹言增进道德。","2.即进德冠。
进德 ,释义:才能德行。
才德 ,释义:保持美德。
秉德 ,释义:感谢恩德。
谢德 ,释义:指有德行的男子。
男德 ,释义:1.犹积德。","2.施行德化。","3.具备高尚的道德。","4.谓记载其德政。
载德 ,释义:1.黄河 的别名。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 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 周 得火德,秦 代 周 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更名 河 曰 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史记·封禅书》:“秦始皇 既并天下而帝,或曰:‘……昔 秦文公 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於是 秦 更名 河 曰 德水。”南朝 陈 徐陵《孝义寺碑》:“昔 岱山 徙号,重华 著其受终;德水 移名,秦 人表其嘉运。”《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五·贺圣欢》:“四海皇风被,千年 德水 清。”","2.佛教语。谓功德水。南朝 梁简文帝《奉阿育王寺钱启》:“难遇者乃 如来 真形舍利,照景蜜瓶,浮光德水。”参见“八功德水”。
德水 ,释义:1.大德;厚德。 亦指大德之人。《汉书·车千秋传》:“千秋 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唐 罗隐《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物情须重德,时论在明公。”《宋史·向敏中传》:“居大任三十年,时以重德目之。”","2.以品德为重。汉 阮瑀《吊伯夷文》:“东海让国,西山食薇,重德轻身,隐景潜暉。”
重德 ,释义:修养德性。
毓德 ,释义:亦作“德几”。犹生机。
德机 ,释义:刚健之德,阳刚之道。《左传·文公五年》:“《商书》曰:‘沉渐刚克,高明柔克。’夫子壹之,其不没乎!天为刚德,犹不干时,况在人乎?”《古文苑·班固<十八侯铭·王陵>》:“明明丞相,天赋庭直,刚德正行,不枉不曲。”章樵 注:“其刚正盖得之天性也。”《世说新语·排调》“头责 秦子羽”刘孝标 注引 晋 张敏《头责子羽》:“头曰:‘子所谓天刑地网,刚德之尤。’”
刚德 ,释义:1.评判品德的高下。","2.论赞天子的功德。
论德 ,释义:谓在德行上勉力。
逸德 ,释义:天子的德性。
帝德 ,释义:人的道德。
人德 ,释义:1.谓德行播及远方。","2.高尚的德操。
远德 ,释义:有道禅师。
禅德 ,释义:1.有德的人。 指德操高尚者。《庄子·天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汉 贾谊《鵩鸟赋》:“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宋 秦观《俞紫芝字序》:“天下皆知有物所以失己也,不知有己所以失己也。,而德人知之。”清 梅曾亮《<阮小咸诗集>序》:“君之子 肇星 以诗稿属序。余读之,清婉恬适,如君其人,不以不得志於有司也,而有怨词,有矜气,真德人之音也。”","2.明 代初期对高级官员母、妻的封号。清 周亮工《书影》卷八:“洪武 八年,宋濂 官礼部侍郎,封 濂 母 陈氏、妻 贾氏 为德人。见誥命。后无‘德人’之称。”
德人 ,释义:亦作“沉德”。谓丧失道德。
沈德 ,释义:注重道德修养。
慎德 ,释义:败坏德义;败坏品德。
败德 ,释义:道德涵养和气量。
德量 ,释义:1.大地的本性;大地的德化恩泽。","2.谓大地赐恩。","3.土地所产之物,指五谷。
地德 ,释义:才德杰出的人。
隽德 ,释义:亦作“湻德”。淳厚的德行。
淳德 ,释义:1.勉行大德。","2.盛德。
懋德 ,释义:1.指仁与信。《左传·哀公七年》:“民保於城,城保於德。失二德者危,将焉保?”杜预 注:“二德,信与仁也。”","2.指阴阳二气。因阴阳二气有生养化育之盛德,故称。《宋书·颜延之传》:“人者兆气二德,禀体五常。二德有奇偶,五常有胜杀,及其为人,寧无叶沴。”
二德 ,释义: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后因以“表德”指人之表字或别号。
表德 ,释义:衡量德行。
校德 ,释义:俭约的品德。
俭德 ,释义:指古代帝王所乘五路(辂)中的玉、金、象、木四路(辂)。路,车。
德车 ,释义:先辈遗下的德泽。
强德 ,释义:向慕德化。
慕德 ,释义:丧失德性。
丧德 ,释义: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而流露出来的神色。
德色 ,释义:《论语·微子》:“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后即以“凤德”指德行名望。 《晋书·周顗传》:“初,顗 以雅望获海内盛名;后颇以酒失,为僕射,略无醒日,时人号为‘三日僕射’。庾亮 曰:‘周侯 末年,所谓凤德之衰也!’”唐 司空图《成均讽》:“雉门灾起,谁惩 燕 女之荒;凤德日衰,无救关雎之乱。”清 曹寅《移竹东轩和高竹窗学士来韵》:“身无凤德难谐俗,日对云心与逝波。”
凤德 ,释义:道德风范。
德范 ,释义:指德星。
德精 ,释义:1.内禀的德性;自身固有的道德。","2.妇德。多指后妃之德。亦借指后妃。
内德 ,释义:大德,谓品德高洁出众。
巨德 ,释义:妇德与妇功。旧指妇女应有的贞顺品德和纺织、缝纫、刺绣等手艺。
德功 ,释义:宽厚的德政。
宽德 ,释义:1.谓取代旧朝以治天下之德。《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戊午,晋侯 朝王,王饗醴,命之宥。请隧,弗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逸周书·芮良夫》:“以予小臣 良夫 观天下有土之君,厥德不远,罔有代德。”孔晁 注:“言无远德,罔有天下也。”","2.战国、秦、汉 时,盛行“五行代德”之说,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附会于皇朝的兴亡。“代德”作为改朝换代的一种说法,后遂具有迷信的色彩。北周 庾信《周宗庙歌·皇夏》:“龙图基代德,天步属艰难;謳歌还受瑞,揖让乃登坛。”《宋书·武帝纪中》:“代德之符,著乎幽显,瞻乌爰止,允集明哲,夫岂 延康 有归、咸熙 告谢而已哉!”
代德 ,释义:1.德教;合乎仁德的言论。","2.指妇德,妇言。参见“德言容功”。
德言 ,释义:谓享受先人的德泽。语本《易·讼》:“六三,食旧德。”唐 杜甫《奉送苏州李长史丈之任》诗:“食德见从事,克家何妙年。”何启 等《曾论书后》:“夫人生于 中国,长于 中国,其宗祖千百年食德饮和于 中国 者,虽身居异地,亦莫不欲高抬宗国,盛称故乡,以天下交游之光宠。”
食德 ,释义:宽仁之德。
宥德 ,释义:立德。
植德 ,释义:犹功德,功用。《墨子·尚贤中》:“若昔者 伯鯀,帝之元子,废帝之德庸,既乃刑之于 羽 之郊。”孙诒让 间诂:“《左传·襄二十五年》杜 注云:‘庸,用也。’”
德庸 ,释义:1.天德;上天的恩泽。","2.帝王之德。","3.刚健之德。
干德 ,释义:亦作“慙德”。 因言行有缺失而内愧于心。
惭德 ,释义:1.道德法则。《左传·襄公四年》:“鉴于 后羿,而用德度,远至邇安。”","2.道德气度。宋 叶适《法度总论三·资格》:“彼其号为德度智略,足以居大位者,亦已素许之矣,特欲其履歷以实之而已。”清 朱仕琇《道南讲授序》:“德度凝粹,莫窥其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