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的二字词语大全

admin2021年05月14日学生问答3480

本文章为您提供的字问答是:黄的二字词语大全,这个关于黄的二字词语大全的字问答,由小编摘录自在线新华字典找到的相关答案,同时为您提供了黄的二字词语大全相关的字的拼音及含义,详细可点击链接查看。

黄色 [huáng sè] ,含义:黄而微红略像金子的颜色:~色头发。 麦收时节,田野里一片~。

金黄 [jīn huáng] ,含义:1.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有卷须,叶子大,五角形,花黄色。 果实圆柱形,通常有刺,成熟时黄绿色,是常见蔬菜。","2.这种植物的果实。

黄瓜 [huáng guā] ,含义:表皮黄色的大豆。

黄豆 [huáng dòu] ,含义:像黄土那样的黄色。

土黄 [tǔ huáng] ,含义:鸟卵中黄色胶状的物体,球形,周围有蛋白。 也叫卵黄。

蛋黄 [dàn huáng] ,含义:干枯焦黄:~的禾苗。过了中秋,树叶逐渐~。

枯黄 [kū huáng] ,含义:时间词。日落以后天黑以前的时候。

黄昏 [huáng hūn] ,含义:黄而微红的颜色。

杏黄 [xìng huáng] ,含义:指新生的树木的枝条。

黄梢 [huáng shāo] ,含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根入药,有泻火凉血、活血祛瘀等作用。小剂量可用于健胃。炮制后称熟大黄。

大黄 [dà huáng] ,含义:鱼类。 体长达50余厘米,黄褐色,有暗色斑点,无鳞。栖息于池塘、小河等处,常潜伏在泥洞或石缝中。是中国常见的淡水食用鱼。

黄鳝 [huáng shàn] ,含义:1.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的膏状油脂,黄色或褐色,黏度大,多用作润滑油。","2.从牛奶或奶油中提取的淡黄色固体,主要成分为脂肪,是一种食品。

黄油 [huáng yóu] ,含义: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曾打败炎帝和蚩尤,由部落首领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传说古代文字、历法、养蚕、舟车、音律、医学、算数等都创始于黄帝时期。

黄帝 [huáng dì] ,含义:用糯米、大米、黄米等酿造的酒,色黄,含酒精量较低。

黄酒 [huáng jiǔ] ,含义:鳡(gǎn)。

黄钻 [huáng zuàn] ,含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对生,花唇形,蓝色。根入药,有清热、燥湿、解毒、安胎等作用。芩(qín)。

黄芩 [huáng qín] ,含义: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三片小叶的复叶,花小,黄绿色。根状茎味苦,黄色,可入药。

黄连 [huáng lián] ,含义:矿物,成分是硫化砷,橘黄色,有光泽。 用来制农药、染料等,可入药。也叫鸡冠石。

雄黄 [xióng huáng] ,含义:1.因胆色素代谢障碍而使皮肤、眼巩膜、尿液等黄染的现象。见于黄疸性肝炎等。","2.也叫黄瘅、黄病。中医病证名。病因是湿热、寒湿、瘀血、血亏等。症状同。

黄历 [huáng li] ,释义:多年生草本植物。老枝木质化,呈小灌木状,多分支,茎节明显,叶退化成片状。全草入药,可提取麻黄素,有发汗、止喘等作用。

麻黄 [má huáng] ,释义:在黑暗、温湿条件下培育的韭菜,颜色浅黄,嫩而味美。

韭黄 [jiǔ huáng] ,释义: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毛,叶丛生,花筒状。根茎肥大,供药用。药材分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三种。分别有清热凉 血、滋阴养血、滋补养阴等作用。

地黄 [dì huáng] ,释义:同“黄檗”。

黄柏 [huáng bò] ,释义:1.鱼,身体侧扁,尾巴狭窄,头大,侧线以下有分泌黄色物质的腺体。生活在海中。分大黄鱼和小黄鱼两种。也叫黄花鱼。","2.旧时指轮船水手、汽车司机等为捞取外快而私带的旅客。","3.指金条。

黄鱼 [huáng yú] ,释义:螃蟹体内的卵巢和消化腺,橘黄色,味鲜美:~包子。

蟹黄 [xiè huáng] ,释义: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卵形或倒卵形,秋季变红,花单性和两性同株共存,果实肾脏形。 木材黄色,可以制染料。

黄栌 [huáng lú] ,释义:黄豆、面粉等发酵后制成的酱,呈红黄色。

黄酱 [huáng jiàng] ,释义:在不受日光的照射和适当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培育出来的黄色蒜叶。 做蔬菜用。

蒜黄 [suàn huáng] ,释义:黍子去了壳的子实,比小米稍大,颜色很黄,煮熟后很黏。

黄米 [huáng mǐ] ,释义:红糖。

黄糖 [huáng táng] ,释义:像小鹅绒毛那样的黄色;嫩黄。

鹅黄 [é huáng] ,释义:白磷。

黄磷 [huáng lín] ,释义:金丝雀的通称。

黄鸟 [huáng niǎo] ,释义:白而微黄的颜色。

米黄 [mǐ huáng] ,释义:眼球后部视网膜正中央正对瞳孔处的部分。略呈圆形,黄色。黄斑中央有一浅凹,此处视觉细胞较集中,物体的影像正落在这一点上时,看得最清楚。

黄斑 [huáng bān] ,释义:哺乳动物,身体细长,四肢短,尾蓬松,背部棕灰色。昼伏夜出,主要捕食鼠类,有时也吃家禽。尾毛可制毛笔。通称黄鼠狼, 有的地区叫貔子。

黄鼬 [huáng yòu] ,释义:指黄帝和岐伯,传说是中医的始祖。古代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多用黄帝和岐伯问答的形式写成。后来用“岐黄”作为中医学术的代称:~之术。

岐黄 [qí huáng] ,释义:1.矿物,成分是三硫化二砷,晶体呈柱状或片状,柠檬黄色,略透明,燃烧时放出大蒜气味。可用来制颜料或做退色剂。","2.古人抄书、校书常用雌黄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称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为“信口雌黄”。

苍黄 [cāng huáng] ,释义:1.体育比赛中,裁判员对严重犯规的运动员、教练员出示的黄色警示牌。黄牌警告比红牌警告轻。","2.对有违法、违章行为的个人或单位进行警告叫亮黄牌:管理部门向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亮~。

黄牌 [huáng pái] ,释义:藏传佛教的一派。本名格鲁巴,意为善律派。因其僧人(喇嘛)戴黄色帽,故俗名黄教。15世纪宗喀巴所创,是藏传佛教中最大的一派。

黄教 [huáng jiào] ,释义:昏黄不明亮。晕,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光圈,也指光亮周围的影子。

黄晕 [huáng yùn] ,释义:硫的通称。旧也作硫磺。

硫黄 [liú huáng] ,释义:落叶乔木,树皮淡灰色,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小,黄绿色,果实黑色。 木材坚硬,木纹美观,用来做家具等,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和果实可入药。也作黄柏,也叫黄波椤。

黄檗 [huáng bò] ,释义:一种工艺品。把竹筒去青、煮、晒、压平后,里面向外胶合或镶嵌在木胎上,然后磨光,刻上人物、山水、花鸟等。产品以果盒、文具盒等为主。也作竹簧。也叫翻黄(翻簧)。

竹黄 [zhú huáng] ,释义:像橙子那样黄里带红的颜色。

橙黄 [chéng huáng] ,释义:纯正鲜亮的黄色。

明黄 [míng huáng] ,释义:戏曲声腔,西皮和二黄的合称。也作皮簧。

皮黄 [pí huáng] ,释义:亚热带全年湿润地区及低湿的地形部位发育的黄色土壤。 含水量高,所含铁质水化而成黄色,酸性大,表层常有灰黄色腐殖质层。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的亚热带地区。

黄壤 [huáng rǎng] ,释义:蛋黄。

卵黄 [luǎn huáng] ,释义:黄而暗淡模糊(用于天色、灯光等):月色~。

昏黄 [hūn huáng] ,释义:像韭黄那样的浅黄色。

嫩黄 [nèn huáng] ,释义:旱烟。

黄烟 [huáng yān] ,释义:用打散了的鸡蛋摊成的菜叫摊黄菜,熘成的菜叫熘黄菜。

黄菜 [huáng cài] ,释义:头癣的一种,在头部发生黄色斑点或小脓疱,有特殊臭味,结痂后,毛发脱落,痊愈后留下疤痕,不生毛发。北方叫癞,南方叫瘌痢。

黄癣 [huáng xuǎn] ,释义:状态词。黄而干枯的颜色:面色~。~的豆荚。馒头烤得~~的。

焦黄 [jiāo huáng] ,释义:状态词。形容颜色黄得像蜡:~色的琥珀。病人面色~。

蜡黄 [là huáng] ,释义:同“仓皇”。

鸭黄 [yā huáng] ,释义:竹黄。也作翻簧。

翻黄 [fān huáng] ,释义:谷类作物成熟时,子实内部变硬,植株大部分变成黄色,不再生长,叫黄熟。

黄熟 [huáng shú] ,释义:收不回来的账。

黄账 [huáng zhàng] ,释义:芥末。

芥黄 [jiè huáng] ,释义:水蛭的别名。

烂黄 [làn huáng] ,释义:见“黄檗”。

黄蘗 [huáng bò] ,释义:亦作“黄閤”,读作huáng gé。

黄阁 [huáng gé] ,释义:见“ 黄花 ”。

黄华 [huáng huá] ,释义:传说中仙人所乘的一种鹤。

黄鹤 [huáng hè] ,释义:1.黄土之精。指土德。《后汉书·李云传》:“高祖 受命,至今三百六十四岁,君期一周,当有黄精代见,姓 陈、项、虞、田、许氏,不可令此人居太尉、太傅典兵之官。”李贤 注:“黄精谓 魏氏 将兴也。陈、项、虞、田 并 舜 之后。舜 土德,亦尚黄,故忌也。”晋 陆云《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景灵垂祐,黄精协符。”清 王夫之《南岳赋》:“结天元以纽灵,扢阳冶之鸿施。母黄精之函载,焫相见于重离。”","2.药草名。多年生草本,中医以根茎入药。三国 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闻道士遗言,饵朮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黄精》:“黄芝、戊己芝、菟竹……黄精为服食要药,故《别録》列于草部之首,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恨海》第七回:“我一月以来,只吃些熟地黄精之类当饭,噙点乌梅代茶。”

黄精 [huáng jīng] ,释义:1.书名。 ","2.借指畿辅、京都。","3.借指中国。

黄图 [huáng tú] ,释义:亦作“田坑石”。寿山 石的一种,产于田坑,色黄,故名田黄,是极珍贵的印石。寿山,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北 芙蓉峰 下。清 徐康《前尘梦影录》卷下:“田黄本 福建 寿山 石。出诸田阬者名田黄。”沉善志《寿山印石初探》:“寿山 石最名贵的产于田野中,俗称田坑石……田坑石即田黄石,其中有桂黄、杏黄、葵黄、芽黄等之分。”

田黄 [tián huáng] ,释义:许多有翅的膜翅目昆虫的一种,通常有一个细长、光滑的身体,靠一个细柄与腹部相连,有发育完整的翅,嚼吸式口器,雌蜂和工蜂有一根多少有点可怕的螫针,属于很多不同的科,包括社会性和单个习性的,大部分是肉食性的,经常用螫针杀死或麻醉毛虫、昆虫或蜘蛛,为巢窝内的幼虫供应喂养食物。

黄蜂 [huáng fēng] ,释义:1.亦作“黄爵”。 鸟名。雄鸟上体浅黄绿色,腹部白色而腰部稍黄。雌鸟上体微黄有暗褐条纹。鸣声清脆,饲养为观赏鸟。","2.《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成帝时謌谣又曰:‘邪径败良田,谗口辞善人。桂树华不实,黄爵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桂,赤色,汉家象。华不实,继无嗣也。","3.比喻俗士或以闲散自适者。

黄雀 [huáng què] ,释义:(1874—1916)中国民主革命家。 原名轸,字厪午,号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早年留学日本时,积极参加爱国运动。1904年与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次年任同盟会总部执行部庶务,代表孙中山主持总部日常工作。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率敢死队攻入总督署,起义失败后去香港。10月武昌起义,被推为战时民军总司令。次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临时政府北迁,出任南京留守。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讨袁之役,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讨袁失败后流亡日本。1916年在上海病逝。有《黄兴集》。

黄兴 [huáng xīng] ,释义:一种亚洲乔木(芸香科 Rutaceae);亦指黄皮的果实,其大小如葡萄,具坚硬的果皮。

黄皮 [huáng pí] ,释义:人和哺乳动物卵巢里由许多黄色颗粒状细胞形成的内分泌腺体。卵巢每次排卵后即有黄体出现,妊娠后,则黄体发育增大,所分泌的激素有使子宫黏膜增厚,抑制子宫收缩,促进乳腺分泌等作用。

黄体 [huáng tǐ] ,释义:(?—约215)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人。赤壁之战,曾向周瑜献火攻计,大破曹军。

黄盖 [huáng gài] ,释义:1.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花淡紫色或黄白色。木材黄色,木质坚硬致密。凡受强力冲撞之器具,多用此材为之。","2.檀香的一种。

黄庭 [huáng tíng] ,释义:1.欧洲人把十三四世纪蒙古人的扩张称为黄祸。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兴起“黄祸”论,它宣称中国等东方黄种民族的国家是威胁欧洲的祸害,为西方帝国主义对东方的奴役、掠夺制造舆论。","2.黄河决口所造成的灾难。

黄祸 [huáng huò] ,释义:轩辕黄帝陵墓的略称。 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因而亦称桥陵。陵前有黄帝庙和汉武帝所修的祈仙台,周围有数以万计的千年古柏。黄帝庙中残存北宋以来的碑刻50多块。

黄陵 [huáng líng] ,释义:1.用于装饰的黄色粉。 ","2.黄色花粉。

黄粉 [huáng fěn] ,释义:黄帝 时的歌谣。

黄歌 [huáng gē] ,释义:黄色的光辉。

黄辉 [huáng huī] ,释义:桑耳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木耳》。

桑黄 [sāng huáng] ,释义:1.水名。 上海市 境内 黄浦江 的旧称。源出 浙江省 嘉兴市 境,受 三泖 诸水,东流经 松江、金山 诸县,至 上海市 东北,合 吴淞江 入海。相传为 战国 楚 春申君 黄歇 所开,故亦名 春申浦,又名 黄歇浦。明 称 大黄浦,清 以来通称 黄浦江。《孽海花》第二回:“但见 黄浦 内波平如镜,帆檣林立。”","2.在 浙江省 湖州市 境内,一名 黄蘗涧。源出县西南 黄蘗山,北流入县南 碧波湖。南朝 宋 鲍照 有《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唐 颜真卿《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寺前二十步,跨涧有 黄浦桥,桥南五十步,又有 黄浦亭,并 宋 鲍昭 送 盛侍郎 及 庾中郎 赋诗之所。其水自 杼山 西南五里 黄蘖山 出,故号 黄浦,俗亦名 黄蘗涧。”

黄浦 [huáng pǔ] ,释义:古代官员佩戴的黄色带子。

黄带 [huáng dài] ,释义:麂的一种。雄的有短角,雌的无角。四肢细长,能疾走。栖息树林中。

黄麂 [huáng jǐ] ,释义:1.指天地的颜色。 玄为天色,黄为地色。《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汉书·扬雄传上》:“灵祗既乡,五位时叙,絪緼玄黄,将绍厥后。”颜师古 注:“玄黄,天地色也。”晋 潘尼《乘舆箴》:“元元遂初,芒芒太始,清浊同流,玄黄错跱。”","2.指天地。汉 扬雄《剧秦美新》:“玄黄剖判,上下相呕。”唐 杨炯《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及其玄黄再造,日月重轮,功成而不居,名遂而身退。”明 宋濂《燕书四十首序》:“玄黄之间,事变无垠。”郭沫若《十年建国增徽识》诗:“劳动精神昭日月,人民意气华玄黄。”","3.泛指颜色。《古文苑·班婕妤<捣素赋>》:“閲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章樵 注:“择颜色所宜而染之。”唐 欧阳詹《出门赋》:“路实多岐,丝无定色,任玄黄之濡染,信疆理之南北。”","4.古人谓天地混沌之气。汉 焦赣《易林·蛊之泰》:“玄黄四塞,阴雌伏谋。”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元气否塞,玄黄喷薄,辰星乱逆,阴阳舛错。”晋 陆云《愁霖赋》:“于是天地发挥,阴阳交激,万物混而同波兮,玄黄浩其无质。”","5.指彩色的丝织物。《书·武成》:“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 周 王。”孔 传:“言东国士女,篚筐盛其丝帛,奉迎道次,明我 周 王为之除害。”《文选·张衡<思玄赋>》:“献环琨与深縭兮,申厥好以玄黄。”刘良 注:“以玄黄之繒,申其好也。”明 王錂《春芜记·赐婚》:“感皇恩浩荡,天使殷勤,不必玄黄稠曡,把红丝为聘。”","6.比喻外表,非本质的东西。晋 道恒《释驳论》:“自非一举顿诣体备圆足,其间何能不有小失?且当録其真素,略举玄黄。安浑举一概,无復甄别?”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谢安 目 支道林 如 九方皋 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儁逸。”","7.《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高亨 注:“二龙搏鬦于野,流血染泥土,成青黄混合之色。”《云笈七籤》卷十五:“云雷未泰之日,玄黄流血之时。”后因以“玄黄”指血。清 李渔《奈何天·掳俊》:“涂肝分脑,杀出玄黄路一条。”陈毅《淮北初战歼蒋军九十二旅》诗:“十万旌旗 泗水 阳,淮南、淮北 遍玄黄。”","8.指战乱。清 春梦生《维新梦》:“玄黄世界羣龙舞,黑白棋枰万马腾。”","9.马病貌。《诗·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隤……陟彼高岗,我马玄黄。”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虺隤叠韵字,玄黄双声字,皆谓病貌也。”唐 王建《闻故人自征戍回》诗:“亦知远行劳,人悴马玄黄。”清 方文《卖马行为祝一之赋》:“主人见马意凄楚,嗟尔玄黄瘦如许!”郁达夫《赠王沉》诗:“鳶肩火色长如此,我马玄黄又日曛。”","10.指有病的马。晋 陆机《七徵》:“策玄黄於榛险,凭穴岩而放言。”唐 欧阳詹《瑾瑜匿瑕赋》:“玄黄已疲,奚復骋乎千里;轮囷则疴,焉得用於九重。”","11.指古代传说中五天帝的中央之帝。《楚辞·王逸<九思·守志>》:“謁玄黄兮纳贄,崇忠贞兮弥坚。”洪兴祖 补注:“玄黄,中央之帝也。”","12.道教指称水银和铅液化融合后的液体,为合成丹药的一种原料。《云笈七籤》卷六五引《金丹诀·合丹法》:“取水银九斤,铅一斤,置土釜中,猛其火,从旦至日下晡,水银铅精俱出,如黄金,名曰玄黄。”

玄黄 [xuán huáng] ,释义:木名。 牡荆的别称。

黄荆 [huáng jīng] ,释义:黄发。借指年幼的人。《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大王 包凯 心焦躁,喝駡黄毛欺侮人。”老舍《二马》第三段二:“一个没有门牙的黄毛孩子还过去揪 马老先生 的衣裳。”

黄毛 [huáng máo] ,释义:古代妇女的面饰。用金黄色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点黄色。

花黄 [huā huáng] ,释义:李的一种。

黄建 [huáng jiàn] ,释义:同“黄犬”。 《逸周书·王会》:“都郭先生 若黄狗,人面能言。”宋 苏轼《石鼓歌》:“当年何人佐 祖龙,上蔡公子 牵黄狗。”王文诰 辑注:“《史记·李斯传》:斯 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林子夏《留别亚子》诗:“故国牵黄狗,空山射白虹。”参见“黄犬”。

黄狗 [huáng gǒu] ,释义:1.泛滥的洪水。 老舍《宝船》第一幕第二场:“幕启:天昏地暗,黄水横流。一片锣声,众人惊叫:‘水来了!水来了!逃命啊!’”田汉《洪水》:“地点:黄水南侵中的某大堤。”","2.体内分泌出的黄色液体。朱家胜《飘动的篝火》:“我们几个人,因为脚被草鞋磨破,加上碱水的腐蚀,已经发炎破烂;每走一步,脓和黄水,就往外流出一些。”午星《一个红军女游击战士》:“吐吧,吐尽了饭菜,又吐黄水;吐完了黄水,便干呕着。”","3.古水名。在 河南省 新郑县 西北,源出 自然山,东南流入于 洧 水。《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过 郑,郑伯 不在,伯有 廷劳於 黄崖”晋 杜预 注:“滎阳 宛陵县 西有 黄水,西南至 新郑 城西入 洧。”

黄水 [huáng shuǐ] ,释义:槿的一种。

黄槿 [huáng jǐn] ,释义:1.粟米名。即黄小米。","2.同“黄粱梦”。

黄粱 [huáng liáng] ,释义:1.草名。 荩草的别称。多用于编织生活用品。唐 白居易《昼寝》诗:“坐整日单衣,起穿黄草屨。”宋 叶适《故大宗丞兼权度支郎官高公墓志铭》:“常穿黄草屨,刺白篾艇,往来田间。”《文汇报》1978.12.23:“上海市 的 嘉定县 是著名的‘黄草之乡’。这里出产的在国内外市场素享盛誉的黄草织品,从人们日常穿戴的草帽、拖鞋,到一般家庭中使用的提篮、杯套、盆垫、糖果盒等,品种繁多,花色新颖,工艺精细,别具一格。”","2.草名。艾草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艾》。

五黄 [wǔ huáng] ,释义:黄帝 和 老子 的并称。后世道家奉为始祖。《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申子 之学本於 黄 老 而主刑名。”唐 韩愈《原道》:“黄 老 于 汉,佛于 晋、魏、梁、隋 之间。”宋 陆游《古风》诗之一:“少年慕 黄 老,雅志在山林。”

黄老 [huáng lǎo] ,释义:1.以土德王之家。 ","2.指黄疸病。

黄家 [huáng jiā] ,释义:黄羽毛鸡。唐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鷄啄黍秋正肥。”宋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词:“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髮唱黄鷄。”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荷担赴市,行数十里,十日一见黄鷄,三日一见白豕。”

黄鸡 [huáng jī] ,释义:1.黄颜色的帽子。","2.船夫。","3.借指船。

黄帽 [huáng mào] ,释义:1.宫禁。 《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通典·职官三》:“凡禁门黄闥,故号黄门。”","2.官署名。《汉书·霍光传》:“上乃使黄门画者画 周公 负 成王 朝诸侯以赐 光。”颜师古 注:“黄门之署,职任亲近,以供天子,百物在焉,故亦有画工。”《汉书·元帝纪》:“詔罢黄门乘舆狗马……假与贫民。”唐 张说《玄武门侍射》诗序:“乃命紫微黄门,九卿六事,与熊羆之将,爪牙之臣,合宴焉。”宋 苏轼《赐新除太中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吕大防辞免恩命不允诏》:“端揆黄门之任,虚之久矣。”","3.官名。本 秦 官,汉 因之。因给事黄门,故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秦 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有六丞。属官有……中书謁者、黄门、鉤盾、尚方。”后为非宦者充任的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等官的简称。南朝 梁 江淹 有《萧太尉子姪为领军江州兖州豫州淮南黄门谢启》一文。胡之骥 题注引《资治通鉴纲目》:“﹝ 萧长懋 ﹞ 昇明 二年,除中书郎,迁黄门侍郎。”又《杂体诗三十首》中有《效潘黄门〈述哀〉》一首,潘黄门 即指给事黄门侍郎 潘岳。","4.宦者,太监。因 东汉 黄门令、中黄门诸官,皆为宦者充任,故称。《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李周翰 注:“黄门,阉人也。”《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今宫女旷积,而黄门復走州郡,条牒民女。”唐 杜甫《丽人行》:“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明 何景明《雷黄门凯旋图歌》:“将军五道催飞符,黄门铁鞚按营垒。”","5.谓男子不育。《阿毗昙毗婆沙论》卷三:“黄门般吒,无形二形。”原注:“有男形不能男,有女形不能女。”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七:“此云黄门,其类有五:般茶迦,总名,谓具男根而不生子。二、伊利沙般茶迦,伊利沙,此云妬,谓见他共婬即发情欲,不见不发。三、扇茶般茶迦,谓本来男根不满,故不能生子。四、博叉般茶迦,谓半月作男,半月作女;博叉,此云助,谓两半月助成一满月也。五、留拏般茶迦,谓被刑男根;留拏,此云割也。”宋 周密《齐东野语·黄门》:“世有男子虽娶妇而终身无嗣育者,谓之天阉,世俗命之曰黄门。”

黄门 [huáng mén] ,释义:黄色的胶。

黄胶 [huáng jiāo] ,释义:1.东汉 末年 张角 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黄巾而得名。《后汉书·皇甫嵩传》:“角(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勑诸方,一时俱起,皆着黄巾为摽帜,时人谓之‘黄巾’。”《三国志平话》卷上:“黄巾併聚三十六万。”清 赵翼《读史》诗之七:“康成 居 北海,黄巾拜其门。”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二节:“从 秦 朝的 陈胜、吴广、项羽、刘邦 起,中经 汉 朝的新市、平林、赤眉、铜马和黄巾……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2.借指作乱者,寇盗。唐 杜甫《遣忧》诗:“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仇兆鳌 注:“白马,指 侯景。黄巾,指 张角。是时 高暉 以城降 吐蕃,王献忠 胁 丰王 珙 以迎 吐蕃,吕太一 乘机作乱,故云纷纷攘攘。”明 徐渭《沉叔子解番刀为赠》诗之二:“买驴南归只两句,只愁马上逢黄巾。叔子 见我无所仗,解刀赠我行色壮。”清 孙枝蔚《黄河舟中》诗之四:“更闻舟子语,前途满黄巾。”

黄巾 [huáng jīn] ,释义:1.雏鸟的嘴。 借指雏鸟。汉 刘向《说苑·敬慎》:“孔子 见罗者,其所得者皆黄口也。孔子 曰:‘黄口尽得,大爵独不得,何也?’”南朝 齐 谢朓《咏竹诗》:“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唐 元稹《有鸟》诗之十四:“可惜官仓无限粟,伯夷 饿死黄口肥。”清 卓尔堪《题脊令图》诗:“汝雏旦暮啼黄口,汝魂血污归故乡。”","2.指幼儿。《淮南子·氾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高诱 注:“黄口,幼也。”《新唐书·百官志一》:“每岁孟春上其籍,自黄口以上印臂。”清 吴嘉纪《堤决》诗之五:“暮年辛苦饲孤孙,黄口命倚白头存。”阿英《夜》:“孤儿寡妇的哀号,白发黄口的凄吟,一切的经过,又完全涌上心头。”

黄口 [huáng kǒu] ,释义:1.指古代铨选、考绩官吏,登记姓名,上报朝廷使用的黄色纸张。 《隋书·百官志上》:“若勅可,则付选,更色别,量贵贱,内外分之,随才补用。以黄纸録名,八座通署,奏可,即出付典名。”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 钱思公 ﹞自云:‘平生不足者,不得於黄纸书名,每以为恨也。’”宋 陆游《投梁参政》诗:“平生实易足,名幸污黄纸。”","2.写在黄麻纸上的诏书。《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先帝创临天下,黄纸再定。”宋 梅尧臣《送广西提刑潘比部》诗:“白麻新拜大丞相,黄纸首除南省郎。”清 吴伟业《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赤囊条每对,黄纸詔亲承。”","3.指赦免的文告。宋 苏舜钦《感兴》诗之三:“明朝黄纸出,大赦徧中外。”《明史·余珊传》:“乃近年以来,黄纸蠲放,白纸催徵,额外之歛,下及鸡豚。”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皇爷确实免过两省受灾州县钱粮,不过他们的本上说‘黄纸虽免,白纸犹催’。看起来小民未蒙实惠。”

黄纸 [huáng zhǐ] ,释义:药名。即大苦。

黄药 [huáng yào] ,释义:1.黄色长衣。 初,官民可同服黄袍,隋 以后,皇帝常服黄袍,唐高祖 武德 初,禁士庶不得服,黄袍遂为皇帝之专服。《隋书·礼仪志七》:“百官常服,同於匹庶,皆著黄袍,出入殿省。黄祖 朝服亦如之,唯带加十三环,以为差异。”《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傅住儿 入宣 契丹主 命,帝脱黄袍,服素衫,再拜受宣,左右皆掩泣。”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太祖 警起,出视之,诸将露刃罗立于庭,曰:‘诸军无主,愿奉太尉为天子。’太祖 未及答,或以黄袍加 太祖 之身,众皆拜于庭下,大呼称万岁,声闻数里。”《说唐》第四一回:“李渊 再拜受命,戴冕冠,披黄袍,升大殿,即皇帝位。”","2.借指天子。清 孔尚任《桃花扇·劫宝》:“平生驍勇无人当,拉不住黄袍北上,笑断 江 东父老肠。”王季思 等注:“指天子。”","3.僧服。僧众中职位较高者作佛事时穿黄袍。","4.鸟名。三国 吴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黄鸟于飞》:“黄鸟,黄鸝留也……或谓之黄袍。”前蜀 贯休《晚春寄张侍郎》诗:“鸟听黄袍小,城临 白帝 寒。”原注:“黄袍,禽也。”

黄袍 [huáng páo] ,释义:1.形容美好。 ","2.指地。

黄黄 [huáng huáng] ,释义:蜂蜡的通称。

黄蜡 [huáng là] ,释义:1.矿物名。指黄石脂。","2.指额黄、花黄。","3.曲的一种。即女曲。","4.一种野橘名。","5.指蟹黄。","6.行子,行货子。犹东西。用作詈词。

黄子 [huáng zǐ] ,释义:亦作“黄蜨”。黄色的蝴蝶。

黄蝶 [huáng dié] ,释义:鸳鸯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一·鸳鸯》。

黄鸭 [huáng yā] ,释义:古代妇女的额饰。

黄额 [huáng é] ,释义:植物名。

黄独 [huáng dú] ,释义:叶子发黄的桑树。

黄鼠 [huáng shǔ] ,释义:宋 时委任下级官吏的文书。 《宋史·职官志三》:“绍圣 元年吏部言,元丰 法,凡入品者给告身,无品者给黄牒。”宋 岳珂《愧郯录·皇祐差牒》:“今世中臺给黄牒之制,前必曰尚书省牒某官,而右语则曰差充某职替某官成资闕。”

黄牒 [huáng dié] ,释义:1.科举甲科进士及第者的名单。 因用黄纸书写,故名。","2.指进士及第者。","3.一种大蟹。

黄甲 [huáng jiǎ] ,释义:即三簧锁。

三黄 [sān huáng] ,释义:1.指竹。亦指毛竹。","2.《穆天子传》卷五载,周穆王往苹泽打猎,“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首句为“我徂黄竹”。本为传说中的地名。后即用指周穆王所作诗名。其诗亦为后人伪托。

黄竹 [huáng zhú] ,释义:1.亦称“中黄伯”。 古勇士名。《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奋 中黄 育获 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吕延济 注:“中黄伯、夏育、乌获,皆古之力士也。”","2.泛指勇士。明 梅鼎祚《玉合记·拒间》:“看妖摧太白,士列中黄。”","3.指 中黄子。传说中的仙人。见 晋 葛洪《抱朴子·地真》。宋 苏轼《和读山海经》之四:“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安知青藜火,丈人非 中黄。”明 王鏊《震泽长语·仙释》:“冷启敬,隶 淮阳,遇异人,授 中黄 大丹。”","4.指 黄帝。《文选·张协<七命>》:“启 中黄 之少宫,发 蓐收 之变商。”吕延济 注:“中黄,黄帝 也。”《云笈七籤》卷三:“黄帝 以道治世一百二十年,於 鼎湖山 白日昇天,上登 太极宫,号曰 中 黄真人。”","5.黄石脂。《文选·张衡<南都赋>》:“太一餘粮,中黄瑴玉。”吕向 注:“中黄,谓石中﹝黄﹞子,黄石脂也。”","6.中央。三国 魏 曹植《宝刀赋》:“礪以五方之石,鉴以中黄之壤。”唐 崔损《五色土赋》:“众色环封,所以示外共其方职;正色居上,所以表内附于中黄。”宋 范仲淹《明堂赋》:“耽然太室,儼乎中黄。”","7.指黄道。晋 成公绥《天地赋》:“望舒 弭节於九道,羲和 正轡於中黄。”唐 李乂《奉和三会寺应制》:“汉 闕中黄近,泰山 太白连。”","8.帝王府库名。《后汉书·桓帝纪》:“芝草生中黄藏府。”李贤 注引《汉官仪》:“中黄藏府掌中币帛金银诸货物。”三国 魏 曹植《自诫令》:“丰赐光厚,訾重千金,损乘舆之副,竭中黄之府。”","9.中营。南朝 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効足中黄,殉驱驰兮。”刘良 注:“中黄,中营也;以身从物曰徇。言効天子之营以从驱驰。”","10.古指人体的横膈膜。明 高攀龙《文学景耀唐公墓志铭》:“吾尝读 旌阳许仙 书,见其所云中黄者,人身膈膜也,膈下体秽浊之气,不得薰心府。”","11.泛指腹中。《封神演义》第三二回:“天化 在花篮中取出仙药,用水研开,把剑撬开上下牙关,灌入口内,送入中黄,走三关,透四肢,须臾转八万四千毛窍。”

中黄 [zhōng huáng] ,释义:浅褐。

棕黄 [zōng huáng] ,释义:1.黄色的旗帜。古代军中用旗。《墨子·旗帜》:“守城之法,木为苍旗,火为赤旗,薪樵为黄旗,石为白旗。”亦为大将的军旗。《尉缭子·经卒令》:“中军黄旗,卒戴黄羽。”宋 陆游《送汤岐公镇会稽》诗:“黄旗高十丈,大舟凌虚空。”《水浒传》第七八回:“黄旗按中央戊己,镇太将臺,散乱金霞。”《说岳全传》第五三回:“你可同 王贵、张显 领兵三千,都是黄旗黄甲,从北方杀入接应。”","2.黄色的旗帜。指天子的仪仗之一。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江浦 黄旗,匡復之功何远。”明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黄旗入 洛 竟何样,銕锁横 江 未为固。”","3.古代指表示王气所在的祥瑞。《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青精翼紫軑,黄旗映朱邸。”李周翰 注:“青精,星也。黄旗,瑞云也,皆王者将兴之符应也。紫軑,天子车也。朱邸,明帝 所居。谓青精辅车,黄旗映於帝宅,此谓 明帝 将即位之时瑞也。”唐 欧阳詹《曲江池记》:“紫葢凝而不散,黄旗鬱以常在,实陶钧之至,造化之功。”宋 王安石《金陵怀古》诗之四:“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

黄旗 [huáng qí] ,释义:1.白银和黄金。","2.银印和金印或银印黄绶。借指高官显爵。

银黄 [yín huáng] ,释义:1.青黏的别名。 《三国志·魏志·樊阿传》“青黏生於 丰、沛、彭城 及 朝歌 云”裴松之 注引《华佗别传》:“青黏者,一名地节,一名黄芝。主理五藏,益精气。本出於迷入山者,见仙人服之,以告 佗。”","2.黄色芝草。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芝》:“黄芝一名金芝……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黄芝 [huáng zhī] ,释义:1.丘名。清 钱谦益《戏咏雪月故事短歌·穆天子》:“黄臺 高丘夜飞雪,白云西没 瑶池 碣。”","2.唐 李贤 所作的《黄台瓜辞》中的台名。明 高濂《玉簪记·投庵》:“黄臺休怨抱无瓜,瀟洒。且向空门中暂度年华。”清 赵翼《题九莲菩萨画像》诗:“飘絮犹歌杨白花,摘瓜几尽 黄臺 蒂。”傅尃《避地》诗之一:“瓜蔓黄臺一再摘,杨柳 白门 三四围。”参见“黄臺瓜辞”。

黄台 [huáng tái] ,释义:人参的别名。

黄参 [huáng shēn] ,释义:树木名。桐的一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桐》。

黄桐 [huáng tóng] ,释义:橙子色黄,故称。

黄橙 [huáng chéng] ,释义:黄色眉毛。古代妇女的一种化妆方式。

黄眉 [huáng méi] ,释义:红蓝花的别名。又称红花。

黄蓝 [huáng lán] ,释义:见“马蟥”。

马黄 [mǎ huáng] ,释义:1.指酒。 《诗·大雅·旱麓》:“瑟彼玉瓚,黄流在中。”毛 传:“黄金所以饰流鬯也。”郑玄 笺:“黄流,秬鬯也。”孔颖达 疏:“酿秬为酒,以鬱金之草和之,使之芬香条鬯,故谓之秬鬯。草名鬱金,则黄如金色;酒在器流动,故谓之黄流。”按,传、笺所释不同,此从笺疏。参阅 清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南朝 梁 沉约《梁宗庙登歌》之四:“我鬱载馨,黄流乃注。”宋 陆游《题斋壁》诗:“昼存真火温枵腹,夜挽黄流灌病骸。”章炳麟《訄书·原教下》:“夫黄流之祼,鬱金百叶,酹之以达黄泉。”","2.黄河 之水。唐 韩愈《感二鸟赋》:“过 潼关 而坐息,窥黄流之奔猛。”宋 陈师道《口号》:“坐使黄流随指顾,即看丹阁画精神。”清 周亮工《庚子重九杂感用古诗十九首韵呈今醉先生并诸同人》:“泰山 日峩峩,黄流时浩浩。”","3.泛指洪水。宋 苏轼《次韵张昌言喜雨》:“千里黄流失故居,年来赤地到 青 徐。”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言水所衝荡,而民居不见也。”宋 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黄流 [huáng liú] ,释义:1.初吐叶的柳树。因其叶呈鹅黄色,故称。","2.元代诗人黄溍、柳贯的并称。二人均为金华人,与虞集、揭傒斯齐名,时称儒林四杰。

黄柳 [huáng liǔ] ,释义:水虫名。

黄头 [huáng tóu] ,释义:1.鸟名。 《商君书·画策》:“黄鵠之飞,一举千里。”唐 杜甫《秋兴》诗之六:“珠帘绣柱围黄鵠,锦缆牙檣起白鸥。”明 陈汝元《金莲记·媒合》:“一个将青蛾来燎火,且过眼前;一个见黄鵠而关弓,不知背后。”","2.比喻高才贤士。《文选·屈原<卜居>》:“寧与黄鵠比翼乎?将与鸡鶩争食乎?”刘良 注:“黄鵠,喻逸士也。”唐 韩愈《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黄鵠据其高,众鸟接其卑。”钱仲联 集释引 陈沆 曰:“黄鵠谓 元稹、李绅 也。”清 曹寅《赴淮舟行杂诗》之六:“失藪哀鸿叫,摶空黄鵠劳。”","3.指 汉高祖 刘邦 所作《鸿鹄歌》。晋 葛洪《抱朴子·逸民》:“﹝ 汉高帝 ﹞虽飢渴四皓而不逼也,及太子卑辞致之,以为羽翼,便敬德矫情,惜其大者,发《黄鵠》之悲歌,杜婉妾之覦覬,其珍贤贵隐,如此之至也。”清 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愿歌《黄鵠》三千岁,移得金茎五百年。”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加以《大风》、《黄鵠》、《落叶哀蝉》,或步燕歌,或循骚旨,无詔伶人,自成絶调。”","4.汉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所作之歌。《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昆莫年老,语言不通,公主(江都王 建 女 细君)悲愁,自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鵠兮归故乡。’”唐 李德裕《讨回鹘制》:“太和公主 居处不同,情义久絶,懐土多畏,亟闻《黄鵠》之歌,失位自伤,寧免緑衣之叹,念其羈苦,常軫朕心。”唐 杜甫《留花门》诗:“公主歌《黄鵠》,君王指白日。”后以“黄鵠”指离乡的游子。明 高启《甪里村》诗:“紫芝日已老,黄鵠何时还?”","5.据 汉 刘向《列女传》载:鲁 陶婴 少寡,鲁 人闻其义,将求焉。婴 闻之,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黄鵠之早寡兮七年不双。”后指妇女的守节不嫁和空闺寂寞。明 汪廷讷《种玉记·互醋》:“我流落边关,若不回时只恐你终啣黄鵠哀。泪空垂,冷落鸳幃日易西。”清 陈维崧《麦秀两岐·为周贞女题词》词:“既许驱金犊,便合歌《黄鵠》。”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早岁吟《黄鵠》,颠连四十春,怀贞心比铁,完节鬢如银。”","6.山名。参见“黄鵠山”。

黄鹄 [huáng hú] ,释义:黄花粉雨,常见于春季,从针叶林(如松林)处被风吹来。

黄雨 [huáng yǔ] ,释义:见“黄檗”。

黄蘖 [huáng niè] ,释义:见“黄初体”。

黄初 [huáng chū] ,释义:1.隋 唐 时少年穿的黄色华贵服装。《隋书·麦铁杖传》:“将渡 辽,谓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吾荷国恩,今是死日,我既被杀,尔当富贵。’”《新唐书·礼乐志十二》:“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2.泛指飘逸华丽的服装。清 余怀《<板桥杂记>后跋》:“吴园次 弔 董少君 诗序云:当时才子,竞著黄衫;命世清流,为牵红线。”","3.借指少年。宋 陈克《菩萨蛮》词:“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4.指行侠仗义的人。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余云黄衫、押衙,非 君平、仙客 所能自为。”清 寒食生《乘龙佳话·牧龙》:“问君子,作黄衫,可相允?”《孽海花》第三回:“彼此日夜相思,甘为情死。但使无青鸟,客少黄衫,也只好藏之心中罢了。”参见“黄衫客”。","5.古时吏役之服。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洪稚存 题某官《散賑图》云:‘……黄衫小吏足不停,村后村前更招手。’”

黄衫 [huáng shān] ,释义:六朝 妇女施于额上的黄色涂饰。

额黄 [é huáng] ,释义:枯树枝。

黄柯 [huáng kē] ,释义:1.树木名。 落叶乔木,树皮有裂罅,早春开花。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木材可供建筑和制家具、农具、车辆。","2.借指边塞。

黄榆 [huáng yú] ,释义:莲实。

黄螺 [huáng luó] ,释义:1.黄色纤维。 ","2.黄色的蚕丝。","3.指刚抽芽叶之柳条。","4.指花粉管。

黄丝 [huáng sī] ,释义:1.黄色的雪。","2.比喻黄色的花。

黄雪 [huáng xuě] ,释义:1.积水的池塘。 汉 枚乘《七发》之四:“輦道邪交,黄池紆曲。”","2.地名。春秋 时地名。在今 河南 封丘 西南。当 济水 和 黄沟 交会处。春秋 初为 卫 地,后属 宋。《左传·哀公十三年》:“夏,公会 单平公、晋定公、吴 夫差 于 黄池。”清 王士禛《姑苏怀古》诗之一:“争长 黄池 未济师,餘皇舟已徙 熊夷。”","3.地名。镇名。在今 安徽 当涂 东南。唐 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借问几时还,春风入 黄池。”王琦 注:“胡三省《通鑑註》:宣州 当涂县 有 黄池镇。《一统志》:黄池河,在 太平府 城南六十里,东接 固城河,西接 芜湖县河,入 大江,南至 黄池镇,北至 宣城县 界。《江南通志》:黄池河,在 池州 当涂县 南七十里,寧国府 城北一百二十里。一名 玉溪,郡东南之水,皆聚此出 大江。河心分界,南属 宣城,北属 当涂。”

黄池 [huáng chí] ,释义:1.道教炼丹的术语。认为脾内涎能养其他脏腑,所以叫黄婆。","2.即黄道婆。

黄婆 [huáng pó] ,释义:1.变黄的过程或结果;特指由于植物或树的枝叶内叶绿素缺少或含量低所产生病害的一种病状。","2.因为缺乏阳光,绿色植物变黄或变白。

黄化 [huáng huà] ,释义:1.指黄种人。","2.指汉族。

黄族 [huáng zú] ,释义:黄色之冠。天子所服。

黄冕 [huáng miǎn] ,释义:1.诏敕。 宋 刘克庄《贺新郎·蒙恩主崇禧再用前韵》词:“主判 茅君洞。有檐间、查查喜鹊,晓来传送。几度黄符披戴了,此度君恩越重。”明 徐祯卿《杂谣》:“东市街,西市街,黄符下,使者来。”","2.符箓多黄色,故称。唐 杜宝《水饰》:“黄龙负黄符璽图出 河,授 舜。”

黄符 [huáng fú] ,释义:酒的代称。

黄娇 [huáng jiāo] ,释义:1.铅粉和雌黄。古代妇女化妆用品。","2.铅粉和雌黄。古人常用铅粉和雌黄点校书籍,故称校勘之事为“铅黄”。","3.矿物名。俗称氧化铅。化学成分为Pbo。通常成鳞片状、土状或块状。主要见于某些硫化物矿床的氧化带,系含铅硫化物氧化后的产物。人工制成的铅黄用于制釉和黄色颜料。

黄大 [huáng dà] ,释义:指黄花青草。

黄碧 [huáng bì] ,释义:1.黄色云气。古代迷信以为天子之气。《史记·封禅书》:“皇帝始郊见 太一 云阳,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饗。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唐 裴漼《奉和御制平胡》:“庙略占黄气,神兵出絳宫。将军行逐虏,使者亦和戎。”宋 吴幵《优古堂诗话·天北极殿中间》:“《王直方诗话》记 徐师川《紫宸早朝》诗一联云:‘黄气远临天北极,紫宸位在殿中央。’以予观之,乃全是 杜子美‘玉几犹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一联也。”","2.古代迷信,以为黄色云气是祥瑞之气。唐 沉佺期《则天门赦改年》诗:“六甲迎黄气,三元降紫泥。”明 胡震亨《唐音癸籤·诂笺一》:“《望气经》云:‘黄云四出,主赦。’黄气,黄云也。华盖象云,六甲乃华盖杠傍星名,故用之。”","3.喜气。宋 苏轼《送李公恕赴阙》诗:“忽然眉上有黄气,吾君渐欲收英髦。”施元之 注:“韩退之《郾城晚饮》诗:城上赤云呈胜气,眉间黄色见归期。”冯应榴 合注:“《玉管照神书》:黄色,喜徵。”王闿运《严通政庶母任氏寿颂》:“若乃家推宿齿,礼絶青衣;婢或窥眉,不疑黄气。”","4.脾脏之气。中医学认为“脾为牝藏,其色黄”,故称。宋 苏轼《与孙运勾书》:“脾能母养餘藏,故养生家谓之黄婆。司马子微 著《天隐子》,独教人存黄气入泥丸,能致长生。”

黄气 [huáng qì] ,释义:指黄铜。

黄银 [huáng yín] ,释义:1.古代太守衙中的正堂。","2.借指太守。","3.墓地。

黄堂 [huáng táng] ,释义:谷物;粮食。

黄禾 [huáng hé] ,释义:1.指伤寒病。","2.通指黄疸病。

黄病 [huáng bìng] ,释义:果树名。李树的一种。

黄李 [huáng lǐ] ,释义:色衰貌。

焜黄 [kūn huáng] ,释义:1.宋 时称用雌黄书写的国史。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太宗 时,史官 张洎 等撰 太祖 史,凡 太宗 圣諭及史官采摭之事,分为朱墨书以别之,此国史有朱墨本之始也…… 绍兴 初,赵相鼎 提举再撰,又或以雌黄书之,目为黄本,然世罕传。”","2.宋 时用黄纸印写的书籍。《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五年》:“辛丑,三馆、祕阁上所写黄本书六千四百九十六卷,补白本书二千九百五十四卷。”

黄本 [huáng běn] ,释义:指奏章前面所附的摘要。因多用黄纸书写,故称。

引黄 [yǐn huáng] ,释义:预示灾祥的黄色物象。《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反人,则多病心腹者,故有心腹之痾。土色黄,故有黄眚黄祥。凡思心伤者病土气。”《宋史·五行志五》:“天有云赤黄,近黄祥也……天有赤黄色,占曰:‘是为天变。’色先赤后黄,近黄赤祥也。”《清史稿·灾异志五》:“凡恒风霾、晦冥、花妖、虫孽、牛祸、地震、山頽、雨毛、地生毛、年饥、黄眚、黄祥皆属之於土。”

黄祥 [huáng xiáng] ,释义:1.唐代诏敕用黄纸,凡有更改,仍用黄纸贴在上面,叫做“贴黄”。 ","2.宋代奏札意有未尽,摘要另书于后,叫做“贴黄”。","3.明清时摘取奏疏中要点,黏附在奏疏后面,叫做“贴黄”。

贴黄 [tiē huáng] ,释义:1.指黄帝。 ","2.五方中央神名,即地神名。

黄灵 [huáng líng] ,释义:即黄心树。

黄心 [huáng xīn] ,释义:1.牵牛星。《玉台新咏·歌辞之一》:“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吴兆宜 注引《岁时记》:“河鼓、黄姑,牵牛也。皆语之转。”唐 元稹《决绝词》之二:“已焉哉,织女别黄姑,一年一度暂相见,彼此隔河何事无。”清 吴伟业《无题》诗之一:“天边恰有黄姑恨,吹入萧郎此夜吟。”","2.指腊梅。宋 杨万里《次东坡先生蜡梅韵》:“梅花已自不是花,冰块謫堕玉皇家。不餐烟火更餐蜡,化作黄姑瞒造物。”

黄姑 [huáng gū] ,释义:黄色之貂。亦指黄色貂尾。

黄貂 [huáng diāo] ,释义:1.亦作“黄牓”。皇帝的公告。因用黄纸书写,故名。《元史·世祖纪六》:“遣 吕文焕 賚黄榜安諭 临安 中外军民,俾安堵如故。”《中国民间故事选·宝船》:“皇上张出黄榜:谁能治好皇姑的病,就嫁给谁做媳妇。”","2.发布殿试中式名单的公告。宋 苏轼《与潘彦明书》:“不见黄榜,未敢驰贺,想必高捷也。”元 虞集《赠赵先生》诗:“天门一日观黄榜,茅屋三年掩柴扉。”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都门竹枝词》:“《候选》云:‘昔年黄榜姓名联,此日居然掌选銓。堂上点名堂下应,教人不敢认同年。’”","3.黄色标签。《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宏(萧宏)性爱钱,百万一聚,黄牓标之,千万一库,悬一紫标,如此三十餘间,计钱三亿餘万。”","4.黄色匾额。《神异经·中荒经》:“东南有宫,黄石为墻,黄牓碧鏤,题曰天地少男之宫。”

黄榜 [huáng bǎng] ,释义:1.明 清 为征派赋役编造的户口册籍。男女始生为黄,一说户口册籍的封面为黄色,故名。明 张萱《疑耀》卷二:“今制,丁口税粮,十岁一籍其数,曰黄册,自 刘宋 时已有之。齐高帝 即位,尝敕 虞玩之 与 傅坚意 检定,詔曰‘黄籍,人之大纲,国之政端’云云。时亦称人籍,今世多不解黄字之义,余偶閲 唐 开元 制,凡男女始生为黄……每岁一造计帖,三年一造户籍,即今之黄册也。谓之曰黄,亦自男女始生登籍而名之耳。”《明会典·户口二·赋役》:“国初因赋定役,每十年,大造黄册,户分上中下三等,差役照册僉定。”《清史稿·食货志一》:“编审之制……丁有民丁、站丁、土军丁、卫丁、屯丁。总其丁之数而登黄册。”","2.清 代宗人府的户籍簿。宗室载入黄册,觉罗 则载入红册,以图永世保存。《清会典·宗人府》:“黄档房,掌书黄册、红册。”

黄册 [huáng cè] ,释义:崇尚黄色。 上,通“尚”。

黄童 [huáng tóng] ,释义:张贴帝王颁发的命令。黄,黄榜,帝王的文告。

张黄 [zhāng huáng] ,释义:古代传说中的兽名。《左传·昭公七年》:“昔 尧 殛 鯀 于 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 羽渊。”唐 杨炯《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晨占赤乌,夜辨黄熊。”清 赵翼《岣嵝碑歌》:“黄熊九载绩弗效,圣子起任平成责。”

黄熊 [huáng xióng] ,释义:即黄熊。

黄能 [huáng néng] ,释义:黄色幼马。

黄驹 [huáng jū] ,释义:溪名。源出 湖南省 宁远县 北 阳明山,西流经 零陵县 东北,折北又东北流至 祁阳县 会合 白江水 入 湘江。

黄溪 [huáng xī] ,释义:芦苇的一种。

黄芦 [huáng lú] ,释义:1.黄色的尘土。《后汉书·马融传》:“风行云转,匈礚隐訇,黄尘勃滃,闇若雾昏。”唐 王昌龄《塞下曲》之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少顷,看见大路上黄尘滚滚,一辆摩托车驰过。”","2.比喻俗世;尘世。唐 聂夷中《题贾氏林泉》诗:“岂知黄尘内,迥有白云踪。”明 高启《江上晚眺图》诗:“观图忽起沧洲想,身堕黄尘又几年。”清 周亮工《有感寄舍弟靖公暨唐肯堂》诗:“看尽黄尘迷不得,相期破衲老江滨。”","3.犹黄泉。清 蒋士铨《空谷香·怀香》:“黄尘碧落两难凭,神仙有数,生死无常,那不关情。”

黄尘 [huáng chén] ,释义:1.黄钟之宫,十二乐律之一。古时用十二乐律代表十二个月,黄宫代表仲冬之月,即十一月。","2.道教称头顶为“黄宫”。

黄宫 [huáng gōng] ,释义:黄表纸的略称。

黄表 [huáng biǎo] ,释义:指 黄帝。

黄后 [huáng hòu] ,释义:1.亦作“黄繖”。 ","2.借指皇帝。","3.黄颜色的伞。

黄伞 [huáng sǎn] ,释义:古书。 也指佛经。

黄卷 [huáng juàn] ,释义:1.指春柳嫩条。 因柳芽初生为嫩黄色,故称。","2.颜色名。

柳黄 [liǔ huáng] ,释义:黄花。

黄秀 [huáng xiù] ,释义:黄颜色的袋子。

黄囊 [huáng náng] ,释义:1.中国 古代寓言中一个谦虚过分而使事情走向反面的人物形象。《尹文子·大道上》:“齐 有 黄公 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2.汉 代术士。《西京杂记》卷三:“有 东海 人 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復行其术。秦 末,有白虎见於 东海,黄公 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汉 张衡《西京赋》:“东海 黄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当初 黄公 有道术,能以赤刀制虎,尚且终为虎害。”","3.指 东汉 太尉 黄琼。明 何良俊《世说新语补·德行》:“徐孺子 尝事 江夏 黄公,后 黄公 亡殁,孺子 往会葬,无资以自致,齎磨镜具自随,所在取直,然后得前。”参阅《后汉书·徐稺传》。","4.泛指卖酒者。唐 白居易《晚春沽酒》诗:“醉卧 黄公 肆,人知我是谁。”宋 林逋《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诗:“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 黄公 酒舍归。”参见“黄公酒壚”。","5.指 秦 末之 黄石公。又称 圯上老人。宋 范仲淹《上张右丞书》:“黄公,天人也,有以跪履而投帝师之道者,岂以孺子而捨诸?”","6.指 夏黄公。四皓之一。唐 杜甫《寄李十二白》诗:“苏武 元还 汉,黄公 岂事 秦?”仇兆鳌 注:“黄公,四皓之一。避 秦 入 商山。”参阅《史记·留侯世家》。","7.鸟名。黄鹂。宋 苏轼《书普慈长老壁》诗:“久参白足知禪味,苦厌黄公聒昼眠。”自注:“鸟名。”王文诰 辑注:“黄公,黄鸝也。”

黄公 [huáng gōng] ,释义:指黄金或黄金饰物。

黄货 [huáng huò] ,释义:金色鲤鱼。亦称“黄雉”。

黄鲤 [huáng lǐ] ,释义:1.黄色的粗布衣服。修道人的服装。","2.栗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