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九的2字词语大全

admin2021年05月16日学生问答3690

本文章为您提供的字问答是:带九的2字词语大全,这个关于带九的2字词语大全的字问答,由小编摘录自在线新华字典找到的相关答案,同时为您提供了带九的2字词语大全相关的字的拼音及含义,详细可点击链接查看。

十九 [shí jiǔ] ,含义:1.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地理区域。 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见《尚书·禹贡》。","2.日本的第三大岛。

九州 [jiǔ zhōu] ,含义:冬至后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的一段时间,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期:~天气。~严寒。

三九 [sān jiǔ] ,含义:骨牌。

牌九 [pái jiǔ] ,含义:1.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 ","2.比喻分量极重:一言~。

九鼎 [jiǔ dǐng] ,含义: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或极远的地方:豪情冲~。

九霄 [jiǔ xiāo] ,含义:1.指自己前辈的父、祖父、曾祖、高祖和自己下辈的子、孙、曾孙、玄孙。","2.另一说也包括异姓亲属,以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两代为九族。

九族 [jiǔ zú] ,含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之下。含笑~。

九泉 [jiǔ quán] ,含义:出了数九的日子:虽说还没有~,天气却暖和多了。参

出九 [chū jiǔ] ,含义:重阳。

重九 [chóng jiǔ] ,含义:进入从冬至开始的“九”。

交九 [jiāo jiǔ] ,含义:珠算中用一到九的九个个位数为除数的除法。

九归 [jiǔ guī] ,含义:犹多熟。

九熟 [jiǔ shú] ,含义:指九月一日(9月1日)

九一 [jiǔ yī] ,含义:菖蒲。

昌九 [chāng jiǔ] ,含义:即“九韶”。

九招 [jiǔ zhāo] ,含义:1.幽渺之地。","2.指阴间。

九阴 [jiǔ yīn] ,含义:1.天地的边沿。","2.古代传说的日出处。","3.太阳。","4.道家以纯阳为九阳。","5.山名。

九阳 [jiǔ yáng] ,含义:1.古代乐曲。 相传为 禹 时乐歌。《左传·文公七年》:“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楚辞·离骚》:“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王逸 注:“《九歌》,九德之歌,禹 乐也。”一说天帝乐名。《山海经·大荒西经》:“开(即 启)上三嬪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郭璞 注:“皆天帝乐名也,开 登天而窃以下用也。”","2.泛指各种乐章。《汉书·礼乐志》:“千童罗舞成八溢,合好効欢虞 泰一。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唐 张说《唐封泰山乐章·豫和三》:“九歌叙,万舞翔。”

九歌 [jiǔ gē] ,含义:指京都。旧时京都多设城门九座,故称。北周 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图》诗:“长影临双闕,高层出九城。”唐 贾至《勤政楼观乐》诗:“银河帝女下三清,紫禁笙歌出九城。”康有为《东事战败》诗:“臺 人号泣 秦檜 歌,九城謡谍遍网罗。”老舍《茶馆》第三幕:“老裕泰 开了六十多年,九城闻名。”

九九 [jiǔ jiǔ] ,释义:传说为 范蠡 的养鱼池,中有九渚,故称。

九溪 [jiǔ xī] ,释义:1.佛教语。 谓“十法界”中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九界相对佛界而言,均为迷界。","2.康有为所谓产生世间诸苦的九种界别。即国界、级界、种界、形界、家界、业界、乱界、类界和苦界。见《大同书》甲部第六章。

九界 [jiǔ jiè] ,释义:1.指四方及五星。","2.指星、辰、日、月、四时、岁。","3.指天蓬天内等九星。","4.冠名。

九星 [jiǔ xīng] ,释义:见〔三教九流〕

九流 [jiǔ liú] ,释义:1.九类仙人。 ","2.泛指众仙。

九仙 [jiǔ xiān] ,释义:1.极深暗的地方,指地下。 ","2.引申为阴间。

九幽 [jiǔ yōu] ,释义:1.《易》卦爻位名。九,谓阳爻;五,第五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2.指帝王。

九五 [jiǔ wǔ] ,释义:《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后泛指反复思考。

九思 [jiǔ sī] ,释义:道教谓九种影神。

九影 [jiǔ yǐng] ,释义:传说中的水火怪。亦用以喻邪恶凶残的人。《淮南子·本经训》:“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高诱 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北魏 温子昇《寒陵山诗碑》:“禄去王室,政出和门,铜马竞驰,金马乱噬。九婴暴起,十日并出。破璧毁珪,人物既尽。”唐 骆宾王《又破贼设蒙俭露布》:“不知玉弩垂芒,凶水无九婴之沴;瑶阶舞戚,洞庭 有 三苗 之墟。”明 杨慎《药市赋》:“永遁兮二竖,载歼兮九婴。”

九婴 [jiǔ yīng] ,释义:犹九州。

九维 [jiǔ wéi] ,释义:1.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尧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三国 魏 曹植《愁霖赋》:“攀扶桑而仰观兮,假九日於天皇。”晋 傅玄《杂诗》:“暘谷发清曜,九日栖高枝。”清 顾炎武《书女娲庙》诗:“弯弓不射九日落,苍苍列象生毛羽。”","2.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吴均《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唐 李白《九日龙山饮》诗:“九日 龙山 饮,黄花笑逐臣。”元 丁鹤年《登定海虎蹲山》诗:“东海十年多契阔,西风九日独登临。”

九日 [jiǔ rì] ,释义: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周朝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宗伯、司徒、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秦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汉改奉常为太常,郎中令为光禄勋,典客为大鸿胪,治粟内史为大司农。魏晋以后设尚书主管各部行政,九卿专掌部分事务,职任较轻。明清时有大小九卿之别,说法上也有差异,殊难确定。

九卿 [jiǔ qīng] ,释义:1.山名。 在今安徽省青阳县。旧称九子山。因有九峰如莲花,故改为今名。","2.宫殿名。","3.重九之花,指菊花。","4.花朵繁茂。喻妇德昭彰。

九华 [jiǔ huá] ,释义:中国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魏晋。指把人物分成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北魏时,每品各分正、从、第四品起,正、从又分上、下阶,共三十等。唐、宋时文职同北魏,武职三品起分上、下阶。隋、元、明、清时文武均同,留正、从品,无上、下阶,共十八等。

九品 [jiǔ pǐn] ,释义:1.《易·乾》“初九”唐孔颖达疏:“七为少阳,八为少阴,质而不变,为爻之本体;九为老阳,六为老阴,文而从变,故为爻之别名。”因以“九六”泛指阴阳及柔刚等属性。","2.借指盛衰。","3.“阳九百六”之略语。古代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厄为“百六”。因以“九六”指灾难或厄运。

九六 [jiǔ liù] ,释义:指农历每月初九日。

中九 [zhōng jiǔ] ,释义:1.九种颜色。","2.泛指多种色彩。

九色 [jiǔ sè] ,释义:犹言长夜。

天九 [tiān jiǔ] ,释义:1.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 《公羊传·庄公元年》“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汉 何休 注:“礼有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则,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賁,七曰宫矢,八曰鈇鉞,九曰秬鬯。”《汉书·武帝纪》:“元朔 元年,冬十一月……有司奏议曰:古者,诸侯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宋 林逋《深居杂兴诗》之四:“三千功行无圭角,可望虚皇九锡表。”明 杨珽《龙膏记·宠赐》:“羣僚皆拱向,九锡足恩光。”","2.魏 晋 六朝 掌政大臣夺取政权、建立新王朝率皆袭 王莽 谋 汉 先邀九锡故事,后以九锡为权臣篡位先声。唐 杜牧《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三吴 裂婺女,九锡狱孤儿。”《新五代史·孔循传》:“太祖 曰:‘我不由九锡作天子可乎?’”清 赵翼《五人墓》:“纵撰九锡盗神器,中外臣僚孰枝梧。”诗中“九锡”是指九锡文。

九锡 [jiǔ xī] ,释义:1.迂回曲折。 ","2.指黄河。因其河道曲折,故称。","3.指福建武夷山的九曲溪。

九曲 [jiǔ qū] ,释义:传说中的神名。

九凤 [jiǔ fèng] ,释义:道家指风、云、雷、海、火、日、地、天、空。

九大 [jiǔ dà] ,释义:1.指北斗七星及辅佐二星。《文子·九守》:“天有四时、五行、九曜、三百六十日;人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节。”唐 韩偓《梦中作》诗:“九曜再新环北极,万方依旧祝南山。”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冲九曜,远映三臺。”","2.亦称“九执”。指梵历中的九星。梵历以九星配日,而定其日之吉凶。九星为:一、日曜(太阳),二、月曜(太阴),三、火曜(荧惑星),四、水曜(辰星),五、木曜(岁星),六、金曜(太白星),七、土曜(镇星),八、(黄旛星),九、计都(豹尾星)。九星与日时相随逐而不离,故又称“九执”。梵历于 唐 开元 年间传入我国,称“九执历”。九星配日法曾为我国历法所采用,后删弃。","3.道教语。日的别称。《云笈七籤》卷八:“皇上四老真人在日中无影,呼日名为九曜。”

九曜 [jiǔ yào] ,释义:1.九层;九道。","2.泛指多层。","3.指天门;天。","4.指宫门。","5.指宫禁,朝廷。","6.指帝王。","7.指皇位。

九重 [jiǔ chóng] ,释义:《通典》等九部政书的总称。

九通 [jiǔ tōng] ,释义:1.《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如不尔或承。”本为祝颂人君之词,因连用九个“如”字,并有“如南山之寿,不騫不崩”之语,后因以“九如”为祝寿之词。","2.频频来临。

九如 [jiǔ rú] ,释义:1.禁城中的九种门。古宫室制度,天子设九门。","2.指宫禁。","3.借指天子。","4.指旧北京外城的九个门。","5.天门。","6.借指九天。

九门 [jiǔ mén] ,释义:1.九天。指天空最高处。","2.指众仙。

九玄 [jiǔ xuán] ,释义:1.九次提炼。 道教谓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而以九转为贵。晋 葛洪《抱朴子·金丹》:“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元 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恰便似九转飞芒,老君 炼丹。”清 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九:“盖仙人以万斛朱沙,十年伏火,九转成此渥丹耳。”","2.指九转丹或其炼制秘诀。南朝 梁 何逊《七召·神仙》:“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尸可度,九转难传。”宋 苏辙《唐修撰义问挽词》之一:“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镜花缘》第六回:“此草生於开闢之初,歷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希珍。”","3.指官秩相当于从三品。《南史·刘亨之传》:“亨之 出为 南郡 太守,帝谓尚书令 何敬容 曰:‘荆州 长史、南郡 太守,皆是僕射出入。今者 亨之 便是九转。’”《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勋:十有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比正三品;九转为护军,比从三品。”","4.九次迁官。《宋史·王安石传》:“慈圣、宣仁 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 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 观文殿 大学士知 江寧府,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按 宋 制,礼部侍郎须九次转官始至吏部尚书。王安石 由礼部侍郎迳转吏部尚书,故云“超九转”。参阅《宋史·职官志九》。","5.反复诵读。元 无名氏《马陵道》第一折:“我和他十载习兵书,九转能成诵。”","6.反复翻转。《平山冷燕》第八回:“一霎时,心中就有千思万虑,肠回九转。”蔡东藩 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元洪 数月以来,踌躇再四,受功忧乱,五内交萦,回肠九转,忧心百结。”

九转 [jiǔ zhuàn] ,释义:1.谓成佛所经历的漫长劫难。","2.指释迦成佛的现在世。相传释迦于住劫(分二十小劫)中的第九劫(即现在世)成佛。

九劫 [jiǔ jié] ,释义:(1)夏 乐名。《楚辞·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 娱以自纵。”王逸 注:“《九辩》、《九歌》,禹 乐也。言 禹 平治水土,以有天下……故九州之物,皆可辩数。”《山海经·大荒西经》:“﹝ 夏后开 ﹞上三嬪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郭璞 注:“皆天帝乐名也,开 登天而窃以下用之也。”(2)《楚辞》篇名。也作《九辨》。汉 王逸《〈九辩〉序》:“宋玉 者,屈原 弟子也,閔惜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唐 陆龟蒙《读襄阳耆旧传》诗:“《离骚》既日月,《九辩》即列宿。”后亦作为吊亡哀伤的文章之代称。宋 苏轼《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太皇太后阁》之一:“愿储医国三年艾,不作沉 湘《九辩》文。”

九辩 [jiǔ biàn] ,释义:1.犹九阕。 乐曲终止叫成。","2.犹九重,言极高。","3.唐代宫名。","4.十分之九。如:这件衣服有九成新。

九成 [jiǔ chéng] ,释义:1.九口井。","2.山名。在安徽省当涂县南。

九井 [jiǔ jǐng] ,释义:指耳、目、口、鼻及尿道、肛门的九个孔道。

九窍 [jiǔ qiào] ,释义:1.人体中的九种内脏。","2.泛指内脏。","3.形脏和神脏的合称。

九藏 [jiǔ cáng] ,释义:古指九天的神明。

九神 [jiǔ shén] ,释义:1.谓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 极则复于一,终而复始,故用以喻循环之理。《参同契》卷下:“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復始。”蒋一彪 集解:“阳生於一成於九。阳数至九则极,极则復於一,此谓一九之数,终而復始。”","2.佛教语。指净土宗九品往生的教义。唐 迦才《净土论序》:“二八宏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 东 夏。”又 唐 迦才《净土论序》:“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二八”指净土宗的“十六观”。","3.满 俗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一九,至多九九。《清史稿·礼志八》公主下嫁仪:“初定﹝额駙﹞諏日诣午门,进一九礼,即纳采也。”","4.从每年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亦指第一个九天。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十一:“至后九九气候,谚云:‘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

九家 [jiǔ jiā] ,释义:九年钻燧,喻艰辛的经历。 唐 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九钻 巴 噀火,三蛰 楚 祠雷。”仇兆鳌 注:“九钻句即钻燧改火意,兼用 欒巴 噀酒为雨灭火 成都 事。黄希 曰:‘公以 乾元 入 蜀,於 大历 二年下峡,是九钻火也。’”金 冯璧《东坡海南烹茶图》诗:“地恶九钻黎洞火,天游两腋玉川风。”

九钻 [jiǔ zuàn] ,释义:指灯蛾。

九娘 [jiǔ niáng] ,释义:犹九逵,都城的大道。唐 薛能《送浙东王大夫》诗:“九街鸣玉勒,一宅照红旌。”宋 周邦彦《少年游·雨后》词:“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九街 [jiǔ jiē] ,释义:九州的大河。《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孔 传:“决九州名川,通之四海。”《国语·周语下》:“决汨九川,陂障九泽。”一说指九条河川。北周 庾信《燕射歌辞·羽调曲》:“涤九川而赋税,乘 三危 而纳锡。”清 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叙》:“九川行地,溯学海而波澄;三台烛天,指文星而度正。”

九川 [jiǔ chuān] ,释义: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县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

九原 [jiǔ yuán] ,释义:传说中上古的九个帝王。

九皇 [jiǔ huáng] ,释义:1.亦作“九伯”、“九陌”。","2.指计较琐细事的人。","3.复姓。

九百 [jiǔ bǎi] ,释义:1.指 禹 铸的九鼎。夏 商 周 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三国 魏 曹丕《铸五熟釜成与钟繇书》:“昔 有黄 三鼎,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详“九鼎”。","2.指 曹丕 的九把刀剑。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魏文 九宝,器利辞钝。”范文澜 注:“魏 曹丕《典论剑铭》:‘余好击剑……以为宝器九。剑三: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曰华锋。刀三:一曰灵寳,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匕首二:一曰清刚,二曰扬文。灵陌刀一:曰龙鳞。因姿定名,以铭其柎。’”","3.指九方御玺。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古唯六璽,至 唐 始名曰宝,增数至八,国朝所用。一曰镇国神宝,二曰受命之宝,三曰天子之宝,四曰天子信宝,五曰天子行宝,六曰皇帝之宝,七曰皇帝信宝,八曰皇帝行宝。政和 七年,增定命宝,以九宝为称。”

九宝 [jiǔ bǎo] ,释义:亦作“九招”。 舜 时乐曲名。

九韶 [jiǔ sháo] ,释义:《易》卦爻位名。九,谓阳爻;二,第二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二位。

九二 [jiǔ èr] ,释义:道教语。指人的九窍。

九元 [jiǔ yuán] ,释义:1.九州的大山。","2.九座山。","3.指九嶷山。

九山 [jiǔ shān] ,释义:泛指长江的很多支流。唐王维《江汉临泛》诗:“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派:水的支流。

九派 [jiǔ pài] ,释义:《易》《乾》卦特有之爻题。 谓六爻皆九。

用九 [yòng jiǔ] ,释义:1.指秋天。晋 张协《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飇。”南朝 宋 谢灵运《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唐 杜甫《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华罗庚《病中斗·寄老战友》诗:“我身若蒲柳,难经九秋风。”","2.指九月深秋。唐 陆畅《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臺前。”元 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为甚么桃花向三月奋发、菊花向九秋开罢?”清 何焯《义门读书记·昌黎集》:“菊有黄华则九秋矣,故秋怀以是终也。”","3.九年。汉 张衡《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唐 刘禹锡《谪九年赋》:“古称思妇,已歷九秋,未必有是,举为深愁。”傅尃《次韵和湘荃、梦蘧联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梦,一夜西风满地霜。”","4.曲名。晋 陆机《日出东南隅行》:“丹脣含《九秋》。”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杂记》引此句,注云:“《九秋》,曲名。”

九秋 [jiǔ qiū] ,释义:1.道教语。犹九天。","2.指皇宫。

九极 [jiǔ jí] ,释义:见“九皐”。

九皋 [jiǔ gāo] ,释义:1.指九种危害国家而必须防止的现象。","2.指九条应遵守的教戒。

九戒 [jiǔ jiè] ,释义:本谓 明 代设在北方的九个边防重镇,后为边境的泛称。

九命 [jiǔ mìng] ,释义:指各种学术流派。

九源 [jiǔ yuán] ,释义:1.九州。","2.湖泽名。

九区 [jiǔ qū] ,释义:1.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 亦指其所居之地。","2.泛称少数民族。

九夷 [jiǔ yí] ,释义:汉 扬雄 著《太玄》,定人为九等。

九人 [jiǔ rén] ,释义:指 汉文帝 的九匹良马。

九逸 [jiǔ yì] ,释义:1.古代祭祀时的九种礼拜形式。 ","2.九次礼拜。

九拜 [jiǔ bài] ,释义:九州。 《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绥爰九域,罔不率俾。”李善 注:“薛君 曰:九域,九州也。”晋 陶潜《赠羊长史》诗:“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晋书·孙惠传》:“今明公名著天下,声振九域。”清 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九:“万年延亿兆,九域并尊亲。”章炳麟《董逃歌》:“九域尊委裘,安问 秦 与 羌。”

九域 [jiǔ yù] ,释义:《礼记·文王世子》:“文王 谓 武王 曰:‘汝何梦矣?’武王 对曰:‘梦帝与我九龄。’”后因以“梦九”为祝人长寿之词。

梦九 [mèng jiǔ] ,释义:1.犹九天。","2.指九天的仙灵。

九灵 [jiǔ líng] ,释义:1.九条南北向的大道。 ","2.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九项准则。","3.九部儒家经典。名目相传不一。

九经 [jiǔ jīng] ,释义:九转。

九运 [jiǔ yùn] ,释义:1.禹时黄河的九条支流。近人多认为是古代黄河下游许多支流的总称。","2.泛指黄河。","3.银河。

九河 [jiǔ hé] ,释义:见“九疑”。

九嶷 [jiǔ yí] ,释义:古指九夫所耕的九百亩田。

九夫 [jiǔ fū] ,释义:1.犹九天。","2.九州的土地。

九野 [jiǔ yě] ,释义:1.古代九种主要农作物。九谷名目,相传不一。《周礼·天官·大宰》“三农生九穀”郑玄 注:“司农 云:‘九穀: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九穀无秫、大麦,而有粱、苽。”《氾胜之书·种穀》:“小豆忌卯,稻、麻忌辰,禾忌丙,黍忌丑,秫忌寅、未,小麦忌戌,大麦忌子,大豆忌申、卯,凡九穀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晋 崔豹《古今注·草木》:“九穀:黍、稷、稻、粱、三豆、二麦。”","2.谷物的总称。晋 束晳《补亡诗》之三:“靡田不殖,九穀斯茂。”《新唐书·王仲丘传》:“请因祈穀之坛,徧祭五方帝。五帝者,五行之精,九穀之宗也。”《宋史·职官志五》:“仓二十有五,掌九穀廪藏之事,以给官吏、军兵禄食之用。”清 钱谦益《苦雨叹》诗:“未须沮洳愁九穀,且自裛烂悲百草。”","3.指苑囿中的大小池沼。谷,流水会聚的地方。《文选·张衡<东京赋>》:“濯龙芳林,九谷八溪,芙蓉覆水,秋兰被涯。”薛综 注:“九谷八溪,养鱼池。”唐 郎余令《晦日宴高氏林亭》诗:“三春休晦节,九谷泛年华。”

九谷 [jiǔ gǔ] ,释义:1.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名。 《左传·昭公十二年》:“楚 左史 倚相 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 注:“皆古书名。”《<书>序》:“九州 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 九州 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唐 杨炯《从弟去溢墓志铭》:“若夫 羽陵 遗策,汲冢 残书,倚相 之《八索》《九丘》,张华 之千门万户,莫不山藏海纳,学无所遗。”","2.指九州。宋 黄庭坚《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下令走百神,大云庇九丘。”明 陈文烛《<少室山房笔丛>序》:“索诸九丘之远,论於六合之外。”

九丘 [jiǔ qiū] ,释义:1.五光十色,形容光芒色彩绚烂。","2.四射的光芒;绚烂的光芒。

九光 [jiǔ guāng] ,释义:1.九个朝代。 ","2.九世。","3.马名。

九侯 [jiǔ hòu] ,释义:1.指天宫。 ","2.指皇城。

九阙 [jiǔ què] ,释义:1.天子六军,诸侯三军,统称为九军。 ","2.为数众多的军队,犹大军。

九军 [jiǔ jūn] ,释义:指 尧 之九官。

九佐 [jiǔ zuǒ] ,释义:九天。高远的天空。

九乾 [jiǔ qián] ,释义:1.《汉书·艺文志》:“《淮南道训》二篇。 淮南王 安 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説。”因称《易经》学者为“九师”。隋 王通《中说·天地》:“盖九师兴而《易》道微,三传作而《春秋》散。”《梁书·陆倕传》:“任昉 报 倕 书:‘採三诗於 河间,访九师于 淮曲。’”唐 王勃《益州夫子庙碑》:“九师争大《易》之门。”","2.犹九军,大军。《竹书纪年》卷下:“﹝ 穆王 ﹞三十七年,大起九师,东至于 九江,架黿鼉以为梁,遂伐 越,至于 紆。”

九师 [jiǔ shī] ,释义:古算法名。后之《九章算术》本此。

九数 [jiǔ shù] ,释义:指九卿的官署。

九寺 [jiǔ sì] ,释义:佛教法相宗的九种因缘。

九缘 [jiǔ yuán] ,释义:1.亦作“九嶷”。山名。在湖南宁远县南。","2.指九疑山之神。

九疑 [jiǔ yí] ,释义:六十三尺。一说七十二尺。常用以形容极高或极深。

九仞 [jiǔ rèn] ,释义:指 唐 白居易、胡杲 等九人。 宋 范仲淹《依韵酬太傅张相公见赠》:“卧龙 乡曲多贤达,愿预逍遥九老中。”宋 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诗之二:“頽然如九老,白髮连苍髯。”明 方孝孺《万寿堂记》:“昔之以年称者如 商山 之四皓,洛 之九老。”详“九老图”。

九老 [jiǔ lǎo] ,释义:汉文帝 有九匹良马,后以九马泛指御马。

九马 [jiǔ mǎ] ,释义:1.指 唐 时 回纥 所分的九个部落:药罗葛 胡咄葛 咄罗勿 貊歌息讫 阿勿嘀 葛萨 斛嗢素 药勿葛 奚耶勿。《旧唐书·回纥传》:“上元 元年九月己丑,迴紇 九姓可汗使大臣 俱陆莫达干 等入朝奉表起居。”《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九姓羌夷来部落,诸蕃巢穴入提封。”","2.唐 代 铁勒 族分出 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阿布思 和 骨崙屋骨,共九个部落,史称九姓 铁勒,简称九姓。《旧唐书·北狄传·铁勒》:“﹝ 李勣 ﹞率九姓 铁勒 二万骑至於 天山。”","3.指 隋 唐 时 中亚细亚 的 昭武 九姓。为 月氏 之后,始居 祁连山 北的 昭武城(今 甘肃 高台县),后为 突厥 所破,迁于 中亚 的 葱岭 一带,其支庶分王各地,为 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世称九姓,亦称 昭武九姓国。见《新唐书·西域传下·康》。

九姓 [jiǔ xìng] ,释义:九重,九级。 亦用以喻极高。《老子》:“九层之臺,起於累土。”唐 戴叔伦《酬赠张众甫》诗:“迢遥千里道,依倚九层臺。”宋 苏轼《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太妃阁》之二:“甲观开千柱,飞楼擢九层。”《四游记·八仙蟠桃大会》:“臺殿廻旋屈曲,不知东西,直抵九层,高增无算。”明 彭大翼《山堂肆考·香》:“丁諼 又作九层博山香炉,鏤以奇禽、怪兽,自然能动。”

九层 [jiǔ céng] ,释义:1.古谓九种德行。说法不一。","2.九域之道里。","3.九条运行的轨道。","4.犹言九巡,九遍。

九行 [jiǔ háng] ,释义:古代天子礼服上的九种图案。《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杜预 注:“九文谓山、龙、华、虫、藻、火、粉米、黼、黻也。”《晋书·慕容儁载记》:“祭饗朝庆,宜正服衮衣九文,冠冕九旒。”

九文 [jiǔ wén] ,释义:1.汉 长安城 中的九条大道。《三辅黄图·长安八街九陌》:“《三辅旧事》云:长安城 中八街,九陌。”","2.泛指都城大道和繁华闹巿。唐 骆宾王《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隅,万户千门平旦开。”宋 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词:“好时代,朝野多欢,徧九陌太平簫鼓。”《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井色繁华,九陌上轮蹄来往。”梁启超《雷庵行》:“繁樱团锦穠於云,香车宝马照九陌。”","3.指京城。清 顾炎武《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燕山 一别八年餘,再裹行幐来九陌。”","4.田间的道路。宋 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之一:“雨收九陌丰登后,日丽三元下降辰。”","5.痴呆。见“九百”。

九陌 [jiǔ mò] ,释义:1.道教语。犹九天。","2.指天庭。","3.指帝王居处。

九清 [jiǔ qīng] ,释义:1.九岁。汉 扬雄《法言·问神》:“育而不秀者,吾家之 童乌 乎?九龄而与我玄文。”晋 陶潜《责子》诗:“通 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2.指九十岁。语本《礼记·文王世子》:“文王 谓 武王 曰:‘女何梦矣?’武王 对曰:‘梦帝与我九龄。’文王 曰:‘女以为何也?’武王 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文王 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我与尔三焉。’文王 九十七乃终,武王 九十三而终。”郑玄 注:“九龄,九十年之祥也。”后引申为长寿。唐 殷寅《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诗:“言因六梦接,庆叶九龄传。”宋 范成大《别拟太上皇帝挽歌词》:“如何千万寿,不待九龄终。”《扫迷帚》第二回:“在 文王 之告 武王 曰,梦帝锡九龄,不赐 管 蔡,是也。”

双九 [shuāng jiǔ] ,释义:菊花的别名。 因在农历九月开花,故名。

九花 [jiǔ huā] ,释义:1.以不同徽号表示不同等级和用途的常、旂、旜、物、旗、旟、旐、旞、旌等九种旗帜。 ","2.九旂:指各式军旗。

九旗 [jiǔ qí] ,释义:谓道路曲折险阻。

九锁 [jiǔ suǒ] ,释义:1.九州。 ","2.佛教语。指众生轮回之三界九地。

九有 [jiǔ yǒu] ,释义:北宋 诗人、书法家 黄庭坚 排行第九,因以称之。

黄九 [huáng jiǔ] ,释义:道教语。泛指在人身中作祟的种种尸虫。九,九脏。

九虫 [jiǔ chóng] ,释义:1.九句格言。 指 春秋 时 郑国 子大叔 告诫 赵简子 的九句话。《左传·定公四年》:“﹝ 郑 子大叔 卒。﹞ 晋 赵简子 为之临,甚哀,曰:‘黄父 之会,夫子语我九言,曰:无始乱,无怙富,无恃宠,无违同,无敖礼,无骄能,无復怒,无谋非德,无犯非义。’”唐 杜牧《归融册赠左仆射制》:“太叔 九言,服以行之,终身不倦。”清 钱谦益《父季兆原任工部司务赠中宪大夫》:“奉九言於 太叔,守以终身。”","2.用以敬称别人的教诲。宋 司马光《谢张丈置酒赐侍》:“九言闻善教,一顾得虚声。”","3.指一句九字的诗体。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鑣并驱。”宋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三言始於 晋 夏侯湛,九言起於 高贵乡公。”参阅 清 赵翼《陔馀丛考》卷二三。

九言 [jiǔ yán] ,释义:指九鼎。相传 禹 收九州之金铸九鼎,后因以九金指九鼎。

九金 [jiǔ jīn] ,释义:1.尧设置的九种官职。","2.周时的九种职业。

九职 [jiǔ zhí] ,释义:即 九冈,山名。

九坑 [jiǔ kēng] ,释义:1.古代术数家的学说。其说有二:(1)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内有旱灾九年,谓之“阳九”。其余尚有阴九、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等,阳为旱灾,阴为水灾。从入元至阳三,常岁四千五百六十年,灾岁五十七年,共为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之气终。举其平均数则每八十年有一灾年。《汉书·律历志上》:“《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阴九;次四百八十,阳九;次七百二十,阴七;次七百二十,阳七;次六百,阴五;次六百,阳五;次四百八十,阴三;次四百八十,阳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宋 洪迈《容斋续笔·百六阳九》:“史传称百六阳九为厄会,以歷志考之,其名有八。初入元百六曰阳九,次曰阴九;又有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皆谓之灾岁。大率经岁四千五百六十,而灾岁五十七。以数计之,每及八十岁,则值其一。今人但知阳九之厄,云经岁者,常岁也。”(2)太乙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以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七:“此外有所谓太乙数,能知运祚灾祥,刀兵水火,阴晴风雨……盖太乙数中,专考阳九,百六之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阳九,奇数也,为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也,为阴数之穷。大抵岁运值之,终有厄会。洪文敏 公《五笔》中,载阳九、百六之説,与此不同。”","2.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亏为百六。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唐 黄滔《融结为河岳赋》:“则有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共 触 愚 移,倾缺其天枢地轴。”参阅《灵宝天地运度经》。","3.指灾荒年景和厄运。三国 魏 曹植《王仲宣诔》:“会遭阳九,炎光中矇。世祖 拨乱,爰建时雍。”《旧唐书·代宗纪》:“而犹有 李灵耀 作梗,田承嗣 负恩,命将出军,劳师弊赋者,盖阳九之未泰,岂君道之过歟!”明 邵璨《香囊记·问卜》:“中途自伤分凤友,念他乡战骨谁收,奈何薄命遭阳九。”清 钱谦益《慈光寺》:“呜呼!卅年来沧桑逼阳九。”

阳九 [yáng jiǔ] ,释义:一种带有囊袋以捕捞小鱼的网。

九罭 [jiǔ yù] ,释义:1.九州的湖泊。","2.特指北方的湖泊。","3.古代的九大湖泊。","4.泛称深渊湖泊。

九泽 [jiǔ zé] ,释义:周 代的九类赋税。《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餘之赋。”郑玄 注:“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此平民也。关市、山泽谓占会百物,币餘谓占卖国中之斥币,皆未作当增赋者。”按,前六种赋税皆以地区远近为区别,征土地产物;关市之赋征商旅税;山泽之税征矿、渔、林业税;币馀之赋指不属以上各类的其他赋税。后以“九赋”泛指各类赋税。南朝 宋 鲍照《喜雨奉勅作》诗:“关市欣九赋,仓廩开万箱。”《南齐书·武帝纪》:“军国器用,动资四表,不因厥产,咸用九赋。”唐 柳宗元《柳常侍行状》:“示优裕之德以周惠,利缓九赋。”

九赋 [jiǔ fù] ,释义:1.指春天。《文选·阮籍<咏怀诗>之四》:“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张铣 注:“春,阳也;阳数九,故云九春。”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志怪篇》:“其花似杏,而緑蘂碧鬚,九春之时,万顷竞发,如鸞凤翼。”明 唐寅《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於九春;析木分辉,流光於千里。”","2.指三年。《文选·曹植<杂诗>之二》:“自期三年归,今已歷九春。”李善 注:“一岁三春,故以三年为九春。”

九春 [jiǔ chūn] ,释义:晋 代考核官吏的一种制度。

九班 [jiǔ bān] ,释义:1.九种徵验。 古代考察“贤”与“不肖”的九种办法。","2.屡次征召。

九征 [jiǔ zhēng] ,释义: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引上殿。

九宾 [jiǔ bīn] ,释义:1.古时买卖货物的场所。《汉书·东方朔传》:“夫 殷 作九市之宫,而诸侯畔。”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紂 於宫中设九市。”《文选·班固<西都赋>》:“九市开场,货列隧分。”李善 注引《汉宫阙疏》:“长安 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旧唐书·李密传》:“﹝ 隋 氏﹞又广召良家,充选宫掖,潜为九市,亲驾四驴自比商人,见要逆旅。”","2.泛指热闹的街市。唐 皮日休《酒中十咏·酒楼》:“鉤楯跨通衢,喧闹当九市。”

九能 [jiǔ néng] ,释义:见“燕九节”。

燕九 [yàn jiǔ] ,释义:1.九种视为丑恶的行为。 《逸周书·大匡》:“昭明九则,九丑自齐。”《逸周书·文政》:“九丑:思勇丑忘,思意丑变,思义丑□,思治丑乱,思固丑转,思信丑奸,思让丑残,思行丑顽,思仁丑舋。”","2.指禁忌之凶日。《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子胥 曰:‘今年七月辛亥……大吉为白虎而临辛,功曹为太常而临亥,大吉得辛为九丑,又与白虎并重。有人若以此首事,前虽小胜,后必大败。天地行殃,祸不久矣!’”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明日正是四耗、九丑之日,合起大风,眼见得都该渰死了的。”","3.指凶神恶煞。旧题 唐 柳宗元《龙城录·罗池石刻》:“龙城 柳,神所守。驱厉鬼,山左首;福土氓,制九丑。”

九丑 [jiǔ chǒu] ,释义:俗谓岁数逢“九”的倍数为“暗九”(逢“九”为“明九”)。 或以为“九”是难关,须祈福消灾。《红楼梦》第八八回:“鸳鸯 道:‘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许下一塲九昼夜的功德,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

暗九 [àn jiǔ] ,释义:1.九妃。 古代诸侯所娶的九个嫔妃。","2.道家指九个侍从仙女。

九女 [jiǔ nǚ] ,释义:农历每月十九日(上九为二十九,中九为初九)

下九 [xià jiǔ] ,释义:《汉书·武帝纪》:“甘泉宫 内中产芝,九茎连叶。”后泛指灵芝草。

九芝 [jiǔ zhī] ,释义:纠集。

九集 [jiǔ jí] ,释义:多次飞扬。

九升 [jiǔ shēng] ,释义:1.古传舜设置的九个大臣。 ","2.泛指九卿六部的中央官员。

九官 [jiǔ guān] ,释义:指有关国运的九种社会动向。

九风 [jiǔ fēng] ,释义:九方面的仁政。

九惠 [jiǔ huì] ,释义:指帝王的宗庙。古时帝王立庙祭祀祖先,有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共七庙。王莽 增为祖庙五、亲庙四,共九庙。后历朝皆沿此制。《汉书·王莽传下》:“取其材瓦,以起九庙。”晋 潘岳《西征赋》:“由伪 新 之九庙,夸宗 虞 而祖 黄。”清 顾炎武《井中心歌》:“有 宋 遗臣 郑思肖,痛哭 元 人移九庙。”清 戴名世《徐节妇传》:“数百年故国,威灵震薄海外,而一旦九庙隳,子孙夷,彼公侯将相,未闻有一如节妇者。”

九庙 [jiǔ miào] ,释义:指上古传说中的九个太阳。

九轮 [jiǔ lún] ,释义:指《易》、《书》、《诗》、《春秋》、《礼》、《乐》、《论语》、《孝经》及小学(其名目说法不一,此据《汉书·艺文志》)等九种儒家经典。

九种 [jiǔ zhǒng] ,释义:九州的土地。

九土 [jiǔ tǔ] ,释义:1.犹九重。","2.犹九州。

九垠 [jiǔ yín] ,释义:1.犹言九州。","2.指高空。

九宇 [jiǔ yǔ] ,释义:1.相传为 少皞 时主管农事的官名。《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杜预 注:“扈有九种也……以九扈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按,《尔雅·释鸟》扈作“鳸”,《说文》引作“九雇”,本是农桑候鸟,借以作农事官名。《文选·张衡<东京赋>》:“嘉田畯之匪懈,勤致賚于九扈。”薛综 注:“九扈,农正,知田事;扈,正也。”清 钱维城《定远山行即事抒怀》诗:“安得九扈官农师,赤坟白壤泽毕陂。”","2.鸟名。唐 柳宗元《春怀故园》诗:“九扈鸣已晚,楚 乡农事春。”

九扈 [jiǔ hù] ,释义:1.亦作“九雒”。即《九畴洛书》。","2.犹九州。

九服 [jiǔ fù] ,释义:1.即九嫔。 《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韦昭 注:“九御,九嬪也。”详“九嬪”。","2.即女御。宫中女官,掌女工及侍御之事。共八十一人,分九组轮流侍御,故称。《周礼·天官·内宰》:“以阴礼教九嬪,以妇职之法教九御。”郑玄 注:“九御,女御也。九九而御於王,因以号焉。”贾公彦 疏:“女御八十一人,九人为一属。属犹聚也。九人同时御,又同为丝枲之事。”孙诒让 正义:“九九而御於王,即《九嬪》注所谓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是也。”宋 苏轼《内中御侍以下贺皇太后年节词语》:“仪型九御,恭俭闻于遐邇。”

九御 [jiǔ yù] ,释义:一种经过重酿的美酒。

九酝 [jiǔ yùn] ,释义:九州极远之处。

九荒 [jiǔ huāng] ,释义:1.指九星。即北斗七星和辅佐二星。","2.蜡梅的一种。详“九英梅”。

九英 [jiǔ yīng] ,释义:九代直系亲属。

九属 [jiǔ shǔ] ,释义:1.亦作“九斿”。 亦作“九游”。古代旌旗上的九条丝织垂饰。","2.古时官冕上的九串垂珠。","3.星名。

九旒 [jiǔ liú] ,释义:犹九方。

九鸿 [jiǔ hóng] ,释义:1.九卿的职位。 ","2.九星。

九列 [jiǔ liè] ,释义:指鹿吃的九种可解毒的草。

九草 [jiǔ cǎo] ,释义:1.九个等级。","2.九种类别。

九等 [jiǔ děng] ,释义:犹言五湖四海。

九郡 [jiǔ jùn] ,释义:1.指各个区域。","2.即九州。

九部 [jiǔ bù] ,释义:无限地哀伤。

九伤 [jiǔ shāng] ,释义:唐 时 回纥 婚礼中的九姓傧相。

九相 [jiǔ xiāng] ,释义:指兰草。语出《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唐 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谈丛散馥,韞餘气于九兰;笔海流涛,骇洪波于八水。”

九兰 [jiǔ lán] ,释义:1.即九原。","2.泛指墓地。","3.犹九泉。指地下。

九京 [jiǔ jīng] ,释义:指《周礼》中诸侯联缀万民,不使其离散的九项政治措施。

九两 [jiǔ liǎng] ,释义:泛指各种农事活动。

九农 [jiǔ nóng] ,释义:亦作“鵶九”。 人名。唐 有 张鸦九,善铸剑,其所造剑名鸦九剑。唐 白居易《鵶九剑》诗:“欧冶子 死千年后,精灵暗授 张鵶九。鵶九 铸剑 吴 山中,天与日时神借功。”唐 元稹《说剑》诗:“今復谁人铸,挺然千载后。既非古 风胡,无乃近 鸦九。”

九冬 [jiǔ dōng] ,释义:古代天子明堂有九个台阶。见《周礼·考工记·匠人》。后以指朝廷。

九阶 [jiǔ jiē] ,释义:道教语。即先天九气。道教认为天地混沌之时为先天,有玄、元、始三气,三气又各化生三气,合成九气,为万物之源。素,本源。

九素 [jiǔ sù] ,释义:1.犹九天,高空。 ","2.犹九泉,地下。","3.指深渊。

九冥 [jiǔ míng] ,释义:古代朝会大典客方所设的九个礼仪人员。古代主方的礼仪人员称“宾”,客方的礼仪人员称“介”。

九介 [jiǔ jiè] ,释义:1.谓一干九枝的烛灯。亦泛指一干多枝的灯。","2.形容枝条繁多。

九枝 [jiǔ zhī] ,释义:弯曲的涯岸。

九滨 [jiǔ bīn] ,释义:1.上古九州的方伯。 方伯,诸侯之长。《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 周 室。”杜预 注:“五等诸侯九州之伯,皆得征讨其罪。”","2.泛指地方长官。唐 王维《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公当九伯之官,兼八使之任。”宋 王安石《谢知州启》:“谢 守论功,当为九伯之冠。”","3.见“九百”。

九伯 [jiǔ bó] ,释义:同“九隩”。晋 陆云《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才雄九奥,德钟三懿。”

九奥 [jiǔ ào] ,释义:1.九弦。","2.山名。在今四川省兴文县。

九丝 [jiǔ sī] ,释义:1.古天子所娶的九女曰九房。 ","2.明堂中的九室。","3.九个房族。

九房 [jiǔ fáng] ,释义:十分之九。 指绝大多数。

什九 [shí jiǔ] ,释义:九章乐曲。 乐曲一章为一弄。

九弄 [jiǔ nòng] ,释义:1.周 代掌管财币的机构。后泛指国库。《史记·货殖列传》:“其后 齐 中衰,管子 修之,设轻重九府。”张守节 正义:“周 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也。”《陈书·周迪传》:“擅歛征赋,罕归九府。”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四民輟业,满目疮痍,六师暴露,九府匱竭。”","2.指各方的宝藏和特产。《尔雅·释地》:“九府:东方之美者,有 医无閭 之珣玗琪焉;东南之美者,有 会稽 之竹箭焉;南方之美者,有 梁山 之犀象焉;西南之美者,有 华山 之金石焉;西方之美者,有 霍山 之多珠玉焉;西北之美者,有 崑崙 虚之璆琳琅玕焉;北方之美者,有 幽都 之筋角焉;东北之美者,有 斥山 之文皮焉;中有 岱岳 与其五穀鱼盐生焉。”邢昺 疏:“府,聚也,财物之所聚也。言此八方及中皆美物之所聚,故题云《九府》也。”","3.南齐 设置的九个官署,犹 汉 之九寺。《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於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胡三省 注:“九府: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大司农、少府、将作大匠、太僕、大鸿臚九卿府也。”","4.犹言脏腑。前蜀 杜光庭《皇后本命醮词》:“医方所诊,臟气未调,荣卫未和,正气衰薄,六脉未復,九府犹虚。”

九府 [jiǔ fǔ] ,释义:高山峻岭。

九陵 [jiǔ líng] ,释义:1.谓祭牲分解的九个部分。","2.指人体的九个组成部分。

九体 [jiǔ tǐ] ,释义:即九官。《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九工开於黄序,庶绩其凝。”李善 注引 应劭 曰:“《尚书》:禹 作司空,弃 作后稷,契 作司徒,咎繇 作士,垂 作共工,益 作虞,伯夷 作秩宗,夔 作典乐,龙 作纳言。凡九官。”南朝 梁 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五声倦响,九工是询。”详“九官”。

九工 [jiǔ gōng] ,释义:犹言九州大地。

九寰 [jiǔ huán] ,释义:传说 丰山 有九口钟,霜降而鸣。

九钟 [jiǔ zhōng] ,释义:九个太阳。传说日中有三足乌,因以乌指代太阳。《淮南子·俶真训》“虽有 羿 之知,而无所用之”汉 高诱 注:“是 尧 时 羿 善射,能一日落九乌。”南朝 梁 刘孝威《结客少年场行》:“近发连双兔,高弯落九乌。”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想当初 尧王 时有十个日头,被 后羿 在 崑崙山 顶上射落九乌,止畱的你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