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字的组词大全

admin2021年05月23日学生问答1960

本文章为您提供的字问答是:茅字的组词大全,这个关于茅字的组词大全的字问答,由小编摘录自在线新华字典找到的相关答案,同时为您提供了茅字的组词大全相关的字的拼音及含义,详细可点击链接查看。

茅屋 [máo wū] ,含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条形或条状披针形,花穗上密生白毛。根状茎可以吃,也可入药,叶子可以编蓑衣。也叫茅草。

白茅 [bái máo] ,含义:草屋。

茅庐 [máo lú] ,含义:máo cè的又音。义同“茅厕máo cè”。","〈名〉厕所。

茅厕 [máo ce","máo cè] ,含义:厕所。

茅房 [máo fáng] ,含义:1.厕所里的粪坑。","2.厕所(多指简陋的)。

茅坑 [máo kēng] ,含义:用茅草等搭的棚子。

茅棚 [máo péng] ,含义:亦作“茆社”。 古天子分封诸侯,授之茅土使归国立社,称作茅社。

茅社 [máo shè] ,含义:1.镇名。在贵州省仁怀县境内,东通遵义,水路沿赤水河可通长江,以产佳酿著名。","2.指茅台酒。

茅台 [máo tái] ,含义: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2.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茅君三兄弟。","3.山名。亦称茅山、句曲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茅君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三茅 [sān máo] ,含义: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故称。《书·禹贡》:“包匭菁茅。”《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杜预 注:“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酒,为缩酒。”唐 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八:“包茅重入归关内,王祭还供尽海头。”《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丙午,敕 常州 府岁贡包茅。”

包茅 [bāo máo] ,含义:《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閒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茅塞,谓为茅草所堵塞。

茅塞 [máo sè] ,含义:茅,指盖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指茅屋。

茅檐 [máo yán] ,含义:指传说中在 句容 句曲山 修道成仙的 茅氏 兄弟。

茅君 [máo jūn] ,含义:即 茅山。山在今 江苏省 句容县 境内。

茅岭 [máo lǐng] ,含义:香草名。 茅的一种。古代祭祀时用以缩酒。一说,菁茅为二物。《书·禹贡》:“苞匭菁茅。”孔 传:“匭,匣也。菁以为菹,茅以缩酒。”陆德明 释文引 郑玄 曰:“茅有毛刺曰菁茅。”《穀梁传·僖公四年》:“菁茅之贡不至,故 周 室不祭。”范宁 注:“菁茅,香草,所以缩酒。”《汉书·王莽传下》:“予亲设文石之平,陈菁茅四色之土。”顾馀《咏古》之一:“菁茅几许酬开国,祇是伤心 莽 大夫。”

菁茅 [jīng máo] ,含义:即茜草。根可作绛红色染料。

茅搜 [máo sōu] ,含义:草名。即白茅。

丝茅 [sī máo] ,含义:亦作“茆菴”。 茅庐;草舍。

茅庵 [máo ān] ,含义:古书上说的一种草。

茅柴 [máo chái] ,释义:亦作“茆寮”。草屋;茅草棚。

茅寮 [máo liáo] ,释义:亦作“结茆”。 编茅为屋。谓建造简陋的屋舍。

结茅 [jié máo] ,释义:药物名。有毒性。

班茅 [bān máo] ,释义:1.即菁茅。亦名香茅、苞茅、琼茅,生 湖南 及 江 淮 间,叶有三脊,其气芬香。《说郛》卷五九引 晋 张勃《吴录》:“桂阳 郴县 有青茅,可染青。”元 明本《秋夜述古》诗:“客既无言我亦休,横眠一觉青茅席。”","2.《左传·僖公四年》:“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因以借指附庸对宗主国的朝贡。明 夏完淳《大哀赋》:“赤社隳而青茅废,灵光 頽而茂苑倾。”

青茅 [qīng máo] ,释义:厕所。

茅司 [máo sī] ,释义:见“拔茅连茹”。

拔茅 [bá máo] ,释义:相传仙人所骑的神物。

茅龙 [máo lóng] ,释义:亦作“茆斋”。茅盖的屋舍。斋,多指书房、学舍。

茅斋 [máo zhāi] ,释义:1.亦作“草茆”。亦作“艸茅”。杂草。《楚辞·卜居》:“寧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唐 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诗:“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清 唐甄《潜书·柅政》:“虽无不肖攘民之事,而视民若忘,等於草茅。”","2.草野;民间。多与“朝廷”相对。《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茅之臣。”《梁书·张弘策传》:“英雄今何在?为已富贵,为在草茅?”宋 欧阳修《上范司谏书》:“夫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清 侯方域《朋党论下》:“朝廷有顽钝无耻之大臣,而后草茅有激浊扬清之名士。”《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分明是草茆儿戏,到像 细柳 规模。”","3.在野未出仕的人;平民。《新唐书·马周传赞》:“周 之遇 太宗,顾不异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章炳麟《秦政记》:“建国之主,非起于艸茅,必拔于搢绅也。”吴晗《朱元璋传》第二章三:“﹝ 刘基 ﹞以 贾谊、屈原 自比,怨 元 朝政府不用草茅,不问采薇,自艾自叹。”","4.比喻鄙陋微贱。唐 陈子昂《为宗舍人谢赠物表》之二:“自国之宠贵,未闻此荣。草茅孤臣,何以堪处!”","5.比喻浅陋微贱的人。宋 曾巩《与杜相公书》:“閤下以旧相之重,元老之尊,而猥自抑损,加礼於草茆之中,孤煢之际。”宋 曾巩《福州谢到任表》:“草茆弱质,素依及物之仁;犬马微诚,终冀因心之恕。”

草茅 [cǎo máo] ,释义:1.亦作“诛茆”。芟除茅草。","2.引申为结庐安居。

诛茅 [zhū máo] ,释义:斗笠,一种挡雨遮阳用的笠帽。

茅蒲 [máo pú] ,释义:田间的茅草。 喻微贱。

田茅 [tián máo] ,释义:茅根相牵连貌。 喻同类事物之相互牵引。

茅茹 [máo rú] ,释义:亦作“茆栋”。茅屋。

茅栋 [máo dòng] ,释义:雉门。古王宫五门之一。

茅门 [máo mén] ,释义:芒的俗称。

笆茅 [bā máo] ,释义:传说中的一种灵草。

焦茅 [jiāo máo] ,释义:分封王侯。古代分封诸侯,用白茅裹着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谓之“分茅”。《晋书·八王传赞》:“有 晋 鬱兴,载崇藩翰,分茅锡瑞,道光恒典。”唐 杨巨源《重送胡大夫赴振武》诗:“向年擢桂儒生业,今日分茅圣主恩。”明 朱鼎《玉镜台记·寄家书》:“哲人萎弃真堪悼,你勋庸未克遂分茅。”清 叶廷琯《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集蓼早忧家国难,分茅空负祖宗恩。”

分茅 [fēn máo] ,释义:1.亦作“茆堂”。 草盖的屋舍。语出汉韦孟《在邹诗》:“爰戾于邹,鬋茅作堂。”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红楼梦》第十七回:“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清黄景仁《对月》诗:“键户谢人事,茅堂夜色虚。”","2.堂名;里名。

茅蕝 [máo jué] ,释义:“土阶茅屋”的省称。

土茅 [tǔ máo] ,释义:衡门茅屋,简陋的居室。

衡茅 [héng máo] ,释义:草盖的屋顶。谓简陋的居室。

茅椽 [máo chuán] ,释义:楚 地产的茅草。

楚茅 [chǔ máo] ,释义:指简陋的茅舍。

寒茅 [hán máo] ,释义:指分封诸侯。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赐以白茅包裹的社坛方土。后泛指任命地方高级官员。

封茅 [fēng máo] ,释义:茅草的一种。

芒茅 [máng máo] ,释义:草茅。指在野未作官的人。

屮茅 [chè máo] ,释义:圆形茅屋。

团茅 [tuán máo] ,释义: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用该方颜色的泥土,覆以黄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象征。

苴茅 [jū máo] ,释义:茅舍,草屋。唐 韩偓《南安寓止》诗:“此地三年偶寄家,枳篱茅厂共桑麻。”

茅厂 [máo chǎng] ,释义:亦作“茆菅”。茅、菅二草,形相似,多并用以指野生杂草。亦喻微细。

茅菅 [máo jiān] ,释义:1.亦作“茆苫”。谓用茅草覆盖。亦指茅舍、草屋。","2.古礼居丧者的草垫。

茅苫 [máo shān] ,释义:用茅草滤酒。 也指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语本《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古代祭祀时将酒自茅束上浇下,糟留茅中,酒汁自茅束渗透下流,像神饮之。唐 于邵《释奠武成王乐章·亚献终献》:“茅缩可致,神歆载融。”宋 苏轼《江涨用过韵》:“江流儻席卷,社酒期茅缩。”

茅缩 [máo suō] ,释义:指封土及其赋敛。

茅赋 [máo fù] ,释义:1.即菁茅。古代帝王祭祀封禅时用来滤酒去滓。","2.指仙道栖居的茅屋。

灵茅 [líng máo] ,释义:茅舍。

茅轩 [máo xuān] ,释义:亦作“茆菹”。初生之茅。

茅菹 [máo zū] ,释义:亦作“茆菴”。 见“茅庵”。

隐茅 [yǐn máo] ,释义: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 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绞,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于茅 [yú máo] ,释义:亦作“缚茆”。谓盖造简陋的房屋。茅,谓茅屋。

缚茅 [fù máo] ,释义:耍赖、不守规则。是粤语方言。

茅趸 [máo dǔn] ,释义:用茅草垫祭品。古代表示对神的敬意。语本《易·大过》:“藉用白茅。”孔颖达 疏:“荐藉於物用絜白之茅,言以絜素之道,奉事於上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是岁,初起明堂、灵臺、辟雍”李贤 注引 汉 胡广 曰:“古清庙盖以茅,今盖以瓦,下藉茅,存古制也。”北周 庾信《郊庙歌辞·周祀圆丘歌·皇夏》:“藉茅无咎,扫地惟尊。”

藉茅 [jiè máo] ,释义:1.灵草。古时用以占卜。","2.指菁茅。

琼茅 [qióng máo] ,释义:草盖的殿堂。

茅殿 [máo diàn] ,释义:古代的一种占卜方法。

茅卜 [máo bǔ] ,释义:指茅屋。

茨茅 [cí máo] ,释义:救火用的铁钩。

铁茅 [tiě máo] ,释义:应变不穷貌;随顺貌。

茅靡 [máo mǐ] ,释义:茅舍的门。

茅扉 [máo fēi] ,释义:芒茅黄枯时节之瘴疠。

瘴茅 [zhàng máo] ,释义:用茅草做顶、椒泥涂壁的房屋。《新唐书·隐逸传·武攸绪》:“盘桓 龙门、少室 间,冬蔽茅椒,夏居石室。”《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万岁通天元年》:“攸绪 遂优游巖壑,冬居茅椒,夏居石室,如一山林之士。”

茅椒 [máo jiāo] ,释义:中国名酒之一。产于贵州仁怀茅台镇。以高粱为原料,小麦制曲,经糖化发酵蒸馏和长期贮存而成,属酱香型大曲酒。具有独特芳香,味醇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

茅台酒 [máo tái jiǔ] ,释义:香草名。修道者多用以沐浴。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白茅香》。

白茅香 [bái máo xiāng] ,释义:江 淮 间产的一种茅草。茎有三稜。亦名菁茅。古代以为祥瑞,多用于祭祀。《南史·江夏王刘义恭传》:“大明 元年,有三脊茅生 石头 西岸,又劝封禪,上甚悦。”宋 刘敞《三脊茅记》:“古之祭祀无不用茅者,而至於封禪则必三脊茅以为神藉。三脊茅出於 江 淮 之间,盖非其地不生。而 江 淮 之间则皆 楚 越 国也,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自 三代 之君莫不患之。故封禪者,必三脊茅,其意以为能服 楚 越,使以其职来贡。”

三脊茅 [sān jǐ máo] ,释义: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茅衷。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先后隐 句曲山(后名 三茅山,简称 茅山,在今 江苏 句容县),得道成仙,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 茅君。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

三茅君 [sān máo jūn] ,释义:村酿薄酒。 亦省作“茅柴”。

茅柴酒 [máo chái jiǔ] ,释义:即 十万大山。在 广东省 东兴各族自治县 西。山顶产茅草,草头南北异向,故名。相传是 汉 马援 立铜柱处,或谓 唐 马总 所立。参阅《广东通志·山川》。

跳茅山 [tiào máo shān] ,释义:从来凤古镇百福司出发,沿百牡公路(百福司镇至大河镇牡丹坪)向西北方向前行约10.5公里,即抵达茅杆洞。

茅杆洞 [máo gǎn dòng] ,释义:宋大理时为“思摩部”,元代称“思么”,明代叫“思毛”。1993年3月改为县级市。2003年思茅地区改设思茅市,县级思茅市改为翠云区。

思茅县 [sī máo xiàn] ,释义:也称之为南苍术,为菊科植物,喜凉爽较干燥气候,怕高温高湿,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须根痕,顶端具茎痛。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多数红棕色油室。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

茅苍术 [máo cāng zhú] ,释义:自酿的薄酒。

杜茅柴 [dù máo chái] ,释义:亦称“黄芒瘴”。我国 岭 南在秋季草木黄落时的瘴气。

黄茅瘴 [huáng máo zhàng] ,释义:二茅君名固,字季伟。

二茅君 [èr máo jūn] ,释义: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冥婚习俗。

迎茅娘 [yíng máo niáng] ,释义:杭州 七宝山 宁寿观 原为 三茅堂,宋绍兴 中,赐古器玩三种,其二为 唐 钟,本 唐 澄清观 旧物,禁中每听钟声以为寝兴食息之节。见《咸淳临安志》卷十三。

三茅钟 [sān máo zhōng] ,释义:昔时山冲内漫山遍野长满茅草,秋冬时节枯黄。

黄茅冲 [huáng máo chōng] ,释义:指名次列在前面。古代行军时持茅(当作旗)的走在前面的叫前茅。《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

名列前茅 [míng liè qián máo] ,释义:《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 古人认为路不走则被草所掩塞,心不用也会被堵塞。茅塞顿开是说被堵塞的心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受到启发,一下子理解领会了道理。

茅塞顿开 [máo sè dùn kāi] ,释义:也说三顾草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三顾茅庐 [sān gù máo lú] ,释义:东汉末,诸葛亮在刘备的再三请求下,离开他在襄阳住的茅屋,去当刘备的军师。 首战设奇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有“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之句(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后指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也比喻刚参加工作,还缺乏经验。

初出茅庐 [chū chū máo lú] ,释义:常指乡村中因陋就简的屋舍。

竹篱茅舍 [zhú lí máo shè] ,释义:也说茅室土阶。用茅草盖屋顶,以泥土砌台阶。形容住房简陋。也泛指生活俭朴。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昔尧舜在位,茅茨土阶,禹居卑宫,不以为陋。” 茨(cí):用茅草、芦苇盖的屋顶。

茅茨土阶 [máo cí tǔ jiē] ,释义:拔起一根茅草就会连带拔起很多茅草的根。比喻互相引荐,提拔、任用一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周易·泰》:“拔茅茹以其汇。” 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

拔茅连茹 [bá máo lián rú] ,释义: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

黄茅白苇 [huáng máo bái wěi] ,释义: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裂土分茅 [liè tǔ fēn máo] ,释义:随波逐流,随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趋势而行。

茅茨不翦 [máo cí bù jiǎn] ,释义:指住宿简陋。

茅屋采椽 [máo wū cǎi chuán] ,释义:晶:每天;衡茅:用衡木做门的茅草屋。 每天居住在简陋的茅草屋中,不知天下大事。

日居衡茅 [rì jū héng máo] ,释义:草茅:杂草。 比喻在野无权的人。

草茅之臣 [cǎo máo zhī chén] ,释义:胙:赐;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指分封爵位和土地。

胙土分茅 [zuò tǔ fēn máo] ,释义:指乡下平凡的女子。多用于谦称。

草茅之产 [cǎo máo zhī chǎn] ,释义: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料。

蓬牖茅椽 [péng yǒu máo chuán] ,释义:见“裂土分茅”。

裂地分茅 [liè dì fēn máo] ,释义: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 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赐茅授土 [cì máo shòu tǔ] ,释义:茅:茅草;蓬:飞蓬,草名。 茅草房子。形容住房极其简陋。

茅室蓬户 [máo shì péng hù] ,释义:1.用茅草覆盖屋顶,而且没有修剪整齐。 ","2.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斫。--《韩非子.五蠹》

茅茨不剪 [máo cí bù jiǎn] ,释义:见“牵羊”。

牵羊把茅 [qiān yáng bǎ máo] ,释义:茅草搭建的简易房屋。

茅庵草舍 [máo ān cǎo shè] ,释义:屋顶、窗子都是用茅草、蓬蒿搭盖。 形容居住条件简陋,生活贫困。

茅椽蓬牖 [máo chuán péng yǒu] ,释义:汉语俗语,指用芦苇、稻草等苫盖屋顶的简陋房子。

茅屋修葺 [máo wū xiū qì] ,释义: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初出茅廬 [chū chū máo lú] ,释义:茅:茅草;封:封闭;长:生长。 长满茅草。形容野草丛生的荒凉景象。

茅封草长 [máo fēng cǎo cháng] ,释义: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形容房屋简陋,或生活俭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