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府字的词语大全
本文章为您提供的字问答是:含府字的词语大全,这个关于含府字的词语大全的字问答,由小编摘录自在线新华字典找到的相关答案,同时为您提供了含府字的词语大全相关的字的拼音及含义,详细可点击链接查看。
官府 ,含义:1.旧指城市和官署。","2.比喻待人接物的心机:胸无~(为人坦率)。
城府 ,含义:1.旧时将帅办公的地方。 因将帅出征时住帐幕,故名。","2.日本明治以前执掌全国政权的军阀的办公处所。也借指军阀。
幕府 ,含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美称:最高~。
学府 ,含义:古代本指掌管音乐的官署,汉代开始建立,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词等。 后来也把它所采集来配乐的歌词以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称做乐府。
乐府 ,含义:迷信的人指人死后灵魂所在的地方:阴曹~。
地府 ,含义:古代地方官名。宋代派京官统治一府的称“知某府事”,简称知府。明清两代为府级行政官吏的正式名称。
知府 ,含义:一种平纹棉织品,质地细密平滑,有光泽,多用来做衬衣。
府绸 ,含义:有王爵封号的人的住宅。
王府 ,含义:府第。
府邸 ,含义:迷信的人指人死后鬼魂所在的地方。
冥府 ,含义: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改日我一定到~请教。您~是杭州吗?
府上 ,含义:旧时指府一级的行政机构所在的城市。
府城 ,含义:众怨所聚集,即众人怨恨的对象。
怨府 ,含义:神话中所说的深山中神仙所住的地方。
洞府 ,含义:1.深渊。","2.深邃的府第,常用于尊称对方的住宅。
潭府 ,含义:1.武将的府第。 ","2.指武将。
营府 ,含义:上级官署;上司。
上府 ,含义:边区政府。
边府 ,含义:1.仙人所住的府第。","2.借称道观。","3.仙界的官署。
华府 ,释义:天然的府库,比喻物产富饶。
天府 ,释义:孔子 后裔直系子孙“衍圣公”的住宅,在 山东 曲阜 市。宋 宝元 间建立府第,明 嘉靖 年间重修。内有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六厅、前后堂楼、花园、假山等建筑,是非常宏伟的建筑群,占地十六万平方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孔府 ,释义:人体经穴名。位于项中正线,入后发际一寸。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中风等。《素问·疟论》:“岐伯 曰:‘邪气客於风府,循膂而下。’”王冰 注:“风府,穴名,在项上入髮际同身寸之二寸,大筋内宛宛中也。”
风府 ,释义:1.帝王的府库。《史记·平準书》:“胡降者皆衣食县官,县官不给,天子乃损膳,解乘舆駟,出御府禁藏以赡之。”唐 李颀《送李回》诗:“岁发金钱供御府,昼看仙液注离宫。”宋 何薳《春渚纪闻·唐高宗镇库墨》:“近於内省 何道源 家,见数种古墨,皆生平未见,多出御府所赐。”明 唐顺之《谢赐银币表》:“褭号出御府之珍,永以为寳;豸绣炫天孙之锦,岂曰无衣。”","2.指主管御府的人。《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 江 所沉璧也。”","3.御史的官署。唐 杜甫《奉酬寇侍御见寄复寄寇》诗:“来簪御府笔,故泊 洞庭 船。”仇兆鳌 注引 邵傅之 曰:“御史所居之署,谓之御史府。”唐 王翰《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筵字》:“首命台阶老,将崇御府员。”按,张说 尝为御史大夫。","4.主藏禁中图书秘记的官署。唐 韩愈《送郑十校理序》:“祕书,御府也,天子犹以为外且远,不得朝夕视,始更聚书 集贤殿,别置校讎官曰学士,曰校理。”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之一:“直至 沉 范 辈,始家藏简编。御府有不足,仍令就之传。”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唐 惟 贞观、开元 最胜,两都各聚书数部,至七万卷。至 宣和殿 太清楼 龙图阁 御府所储,尤盛于前代。”
御府 ,释义:道教称仙人所居。
紫府 ,释义:古代官名。唐代为县尉的通称。
少府 ,释义:僧人对施主住宅的敬称。
檀府 ,释义:1.古代对郡相、太 守的尊称。","2.旧时子孙对其先世或人们对神的尊称。
府君 ,释义:古代官学之一种。 由府一级设立。
府学 ,释义:1.用于敬称他人官守或乡里所在的州府。 ","2.用于敬称对方的州府长官。","3.用于敬称他人的府第、家宅。","4.贵官显宦的府第。
贵府 ,释义:1.犹灵府。谓精神之宅。","2.仙府;洞府。
神府 ,释义:敬辞。 到府上去。
造府 ,释义:指国家的乐府机关。
国府 ,释义:1.州署收藏文书簿籍等的府库。《礼记·内则》:“州伯命藏诸州府。”孔颖达 疏:“州府是州长之府藏。”","2.州治。唐 杜甫《越王楼歌》:“绵州 州府何磊落,显庆 年中 越王 作。”仇兆鳌 注:“州府,府之州治也。”","3.旧时地方行政区划的州和府的合称。
州府 ,释义:皇宫的仓库。
内府 ,释义:1.魏晋至隋唐时军府所属之兵统称府兵。","2.一种兵制名称。详“府兵制”。
府兵 ,释义:1.汉 代丞相治事的官邸。《史记·张丞相列传》:“苍 又善用算律历,故令 苍 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唐 杜甫《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墓》诗:“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中书是宰相视事之堂,相府是陛下优贤之地。”","2.借指相国。唐 包佶《元日观百僚朝会》诗:“万国贺 唐尧,清晨会百僚。花冠 萧相府,绣服 霍嫖姚。”
相府 ,释义:1.古代指王府。 ","2.指朝廷。
省府 ,释义:府一级的衙门。
川府 ,释义:1.古代市井官署。陈直《汉书新证·百官公卿表上》“长安 四市令”:“西安 汉 城遗址中,出土‘市府’封泥最多,文字最精。”","2.市政府的简称。
市府 ,释义:1.太守的属官。 《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三岁,迁 河南 太守……府丞 义 出行蝗,还见 延年。”","2.汉 代西域各国王室的行政首长。《后汉书·班超传》:“超 乃更立其府丞 成大 为 疏勒王。”","3.明 代 顺天、应天 二府,清 代 顺天、奉天 二府皆置府丞,为府尹副职。又 明 代詹事府、清 代宗人府等亦有府丞。《明史·职官志三》:“顺天府,府尹一人,府丞二人。”清 孙承泽《天府广记·詹事府》:“设詹事一员,少詹事二员,府丞二员。”《清史稿·职官志一》:“宗人府……府丞掌校汉文册籍。”
府丞 ,释义:1.东晋、南朝 都 建业 时丞相兼领 扬州 刺史的治所。 故址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内。《文选·谢惠连<祭古冢文>》:“东府 掘城北壍,入丈餘,得古冢。”李善 注引《丹阳记》:“东府城,西则 简文 会稽王 时第,东则 孝文 王道子 府。道子 领 扬州,仍住先舍,故俗称 东府。”《宋书·武帝纪上》:“公还 东府,大治水军。”宋 王安石《金陵怀古》诗之一:“东府 旧基留佛刹,《后庭》餘唱落船窗。”元 戴良《送钦上人》诗:“铁瓮缘 江 即 东府,璚花隔岸是 扬州。”","2.唐 宋 时指丞相府。唐 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高祖 勋逾黜 夏,业擅勘 黎,置酒醴於南宫,扬旌旆於东府。”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六:“永年(王永年)知 叔皮(赵叔皮)尝於上元夜微步游閭里,乃夜叩东府门告变云:叔皮 乃弟 叔敖 私诣卜者,为已有天命,谋作乱。”宋 陆游《投梁参政》诗:“回首长安城,未忍便万里。袖诗叩东府,再拜求望履。”
东府 ,释义:1.犹言大府、官府。 ","2.汉魏以来对郡守牧尹的尊称。又称明府君。","3.汉亦有以“明府”称县令,唐以后多用以专称县令。","4.犹言证明人。
明府 ,释义:旧时官府收藏文书 及财物的地方。
府库 ,释义:宫廷中贮藏食物的府库。
膳府 ,释义:1.《周礼》官署名。掌管天子之金玉玩好、兵器等。","2.泛指收藏宝物的府库。","3.指道观、仙府、仙宫。","4.道家的藏书之所。后亦泛指书库。","5.指高洁的襟怀。
玉府 ,释义:1.犹府第。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总统府和国务院的并称。
府院 ,释义:1.古以水、火、金、木、土、穀为“六府”。《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孔颖达 疏:“府者,藏财之处;六者,货财所聚,故称六府。”《魏书·高闾传》:“重光丽天,晨暉叠旦。六府孔修,三辰贞观。”宋 王禹偁《拟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制》:“是故朝有八政,货食为先;世修六府,土穀在列。”","2.上古六种税官之总称。《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郑玄 注:“府,主藏六物之税者,此亦 殷 时制也。”《墨子·节葬下》:“五官六府。”孙诒让 间诂:“六府,古籍无明文。《曲礼》‘六府’,郑 君以为 殷 制,则非 周 法。《左传·文七年》、《大戴礼记·四代篇》并以水火金木土穀为六府,亦非官府。《汉书·食货志》説 太公 为 周 立九府圜法,颜 注谓即《周官》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等官。若然,天子有九府,六府或亦诸侯制与?”清 高其倬《蓟州新城》诗:“九门戒楼櫓,六府严关扃。”","3.即六腑。《庄子·列御寇》:“穷有八极,达有三必,形有六府。”成玄英 疏:“八极三必穷达,犹人身有六府也。”南朝 宋 何承天《雉子游原泽篇》诗:“冰炭结六府,忧虞缠胸襟。”宋 梅尧臣《樊推官劝予止酒》诗:“每饮輙呕泄,安得六府和?”","4.指身体的外形。《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这位娘子,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六府丰隆,晚岁荣华定取。”","5.文昌宫之六星。《晋书·天文志上》:“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6.古乐章名。《尚书大传》卷一下:“歌《大化》、《大训》、《六府》、《九原》,而 夏 道兴。”郑玄 注:“四章皆歌 禹 之功。”
六府 ,释义:周 王室的府库。 《左传·定公四年》:“﹝其载书﹞藏在 周 府,可覆视也。”孔颖达 疏:“言 周 家府藏之内有此载书在也。”
周府 ,释义:阴间;冥府。
阴府 ,释义:古代官署名。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官署,属中央一级的机构。
公府 ,释义:1.古官名。掌国内财货的出纳。《周礼·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而待邦之用。”","2.外库。与王室的仓库称内府相对。《穀梁传·僖公二年》:“如受我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汉 刘向《说苑·奉使》:“君赐之外府之裘,则能胜之。”《宋书·武帝纪下》:“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宋 王安石《和吴御史汴渠》诗:“货入空外府,租输陈太仓。东南一百年,寡老无残粻。”","3.外廷所设府署机关。《后汉书·孙程传》:“显(阎显)弟卫尉 景 遽从省中还外府,收兵至 盛德门。”唐 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前后考第进士及庭所策试士,踵相躡为宰相达官,与公相先后,其餘布处臺阁外府,凡百餘人。”","4.京都以外的州郡。南朝 齐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兴廉举孝,岁时於外府。署行议年,日夕於中甸。”《南史·王勱传》:“王生 才地,岂可游外府乎?”唐 刘禹锡《代请朝觐》:“復加朝章,作藩外府,远违輦下,十有四年。”","5.外地。《儒林外史》第二五回:“两个人走到坊口,只见对面来了一把黄伞,两对红黑帽,一柄遮阳,一顶大轿。知道是外府官过,父子两个站在房簷下看,让那伞和红黑帽过去了。”
外府 ,释义:鱼类聚集之处。
鱼府 ,释义:1.汉 代称丞相与御史。《汉书·刘向传》:“今二府奏佞讇不当在位。”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二府,丞相、御史也。”《后汉书·何敞传》:“二府闻 敞 行,皆遣主者随之。”章炳麟《秦政记》:“武帝 以降,国之辅拂,不任二府。”","2.宋 代称中书省和枢密院。《宋史·职官志二》:“宋 初,循 唐 五代 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宋 王安石《父制诰》:“践更二府,执国机要。”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建炎 维扬 南渡时,虽甚苍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出,军民有怀甎狙击 黄 相者。”","3.明、清 两代同知(知府的副职)的俗称。《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在 安东 做了两年,又到 四川 做了一任知州,转了个二府,今年纔陞到这里。”《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里的二府就合 茌平 的这位 胡太爷 是儿女亲家。”","4.指大肠小肠。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五:“吾久苦小便白浊,近又大府滑,百药不瘥。取倒黏子嫩叶蒸之,焙燥为末,以酒糊为丸,日吞百餘,二府皆平復。”
二府 ,释义:1.指自己所在的府署。清 孔尚任《桃花扇·争位》:“列侯请了。小弟乃本府参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不多几天,继之 回来了,又到本府去禀知。”","2.旧时知府的自称。
本府 ,释义:1.指心。 《庄子·德充符》:“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灵府。”成玄英 疏:“灵府者,精神之宅,所谓心也。”《淮南子·俶真训》:“是故圣人託其神於灵府而归於万物之初。”唐 元稹《去杭州》诗:“与君言语见君性,灵府坦荡消尘烦。”鲁迅《坟·摩罗诗力说》:“降及种人失力,而文事亦共零夷,至大之声,渐不生于彼国民之灵府。”","2.上古神话中 苍帝 之庙。《史记·五帝本纪》“正月上日,舜 受终於 文祖。”司马贞 索隐引《尚书帝命验》:“五府,五帝之庙。苍 曰 灵府,赤 曰 文祖。”张守节 正义引《尚书帝命验》注曰:“灵府 者,苍帝灵威仰 之府,名曰 灵府。”","3.指神灵仙道的住所。《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南郊乐歌》:“既捨伊腯,致精灵府。”隋 江总《摄山栖霞寺碑》:“盖闻天有神宫,地云灵府。”唐 裴铏《传奇·封陟》:“仙山灵府,任意追游。”殷夫《放脚时代的足印》诗:“我有一个希望,戴着诗意的花圈,美丽又庄朴,在灵府的首座。”","4.住宅的美称。宋 陆游《寄邓公寿》诗:“高标瑶树与琼林,灵府清寒出苦吟。海内十年求识面,江边一见即论心。”清 金农《秋雨小止杂书遣怀简陈学士》诗之三:“縹緲 王屋 西,昨秋踵灵府。”
灵府 ,释义:清 时道一级地方政府,或该级政府的行政长官。《清史稿·世祖纪一》:“兵兴以来,地荒民逃,流离无告。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徠,给以荒田,永为口业,六年之后,方议徵租。各州县以招民劝耕之多寡、道府以责成催督之勤惰为殿最。岁终,抚按考核以闻。”易宗夔《新世说·假谲》:“未几 杨 巡抚 广东,即保荐 王 同往,以道府用,洊升两司。”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下:“御史辗转一二十年,亦不过得道府而去。”
道府 ,释义:1.指自己家里。","2.称自己的父亲。
府舍 ,释义:1.指 周 代的太府、玉府、内府、外府、膳府。《列子·周穆王》:“五府为虚,而臺始成。”张湛 注:“《周礼》:太府掌九贡九职之货贿,玉府掌金玉玩好,内府主良货贿,外府主泉藏,膳府主四时食物者也。”","2.即明堂。《北史·牛弘传》:“窃谓明堂者…… 黄帝 曰合宫,尧 曰五府,舜 曰总章,布政兴教,由来尚矣。”《太平御览》卷五三三引 唐 成伯玙《礼记外传》:“唐 虞 为五府,夏 谓太庙为世室,殷 人谓路寝为重屋,周 人谓五府为明堂。”宋 范仲淹《明堂赋》:“暨二帝之述焉,合五府而祭矣。”","3.古代五官署的合称。所指不一。《汉书·赵充国传》:“后 临众 病免,五府復举 汤。”《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丞相、御史、车骑将军、前将军,併后将军府为五府。”《后汉书·张楷传》:“﹝ 楷 ﹞五府连辟,举贤良方正,不就。”李贤 注:“五府,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将车也。”《周书·晋荡公护传》:“保定 元年,以 护 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令五府总於天官。”《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五府,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也。”宋 赵昇《朝野类要·称谓》:“五府:两参政,三枢密。”","4.传说中的仙人居所。唐 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五府 ,释义:郡守的官署。
郡府 ,释义:官名。
太府 ,释义:1.汉 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后世因之。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汉 王符《潜夫论·班禄》:“三府制法,未闻赦彼有罪,狱货惟宝者也。”《后汉书·承宫传》:“三府更辟,皆不应。”李贤 注:“三府,谓太尉、司徒、司空府。”唐 韩翃《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一丘无自逸,三府会招贤。”清 顾炎武《郡县论九》:“有学术才能而思自见于世者,其县令得而举之,三府得而辟之,其亦可以无失士矣。”","2.通判的别称。官品低于知府、同知,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这通判是个三府,所以他一个六品官,和四品的知府是平行的,拜会时只拿个晚生帖子。”
三府 ,释义:京都地区。
京府 ,释义:在府中值宿的担任警卫的官员。
候府 ,释义:即幕府。 莫,通“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新唐书·杜如晦传》:“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莫府。”明 陶宗仪《辍耕录·妇女曰娘》:“隋 柴绍 妻 李氏,起兵应 李渊,与 绍 各置莫府,号娘子军。”章炳麟《訄书·官统中》:“凡将军有前后左右,而大将军居中而主莫府,故主领更卒者五人。”参见“幕府”。
莫府 ,释义:即制置司衙门,掌军务。
制府 ,释义:唐 置 夔州,州治在 奉节,为府署所在,故称。
夔府 ,释义:1.斗魁的别称。 指北斗七星中第一星至第四星。","2.尚书省之别称。","3.节度使之别称。","4.犹都会。
会府 ,释义:心中;心。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义解三·道融》:“迄至立年,方解英絶,内外经书,闇游心府。”《隋书·高祖纪下》:“王公卿士,每日闕庭,刺史以下,三时朝集,何尝不罄竭心府,诫勅殷勤。”《再生缘》第六六回:“心府冲融方寸静,暗暗的,前思復想细评章。”丁玲《在医院中》三:“然而在心府里,三个人同样讨厌着那善于周旋的女人。”
心府 ,释义:指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的器官。见《素问·灵兰秘典论》。
智府 ,释义:指行使宰辅权的两个重臣及其所在的机构。 如 汉 代的丞相和御史,宋 代的中书省和枢密院等。
两府 ,释义:义理之府藏。 常指《诗》《书》而言。《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诗》《书》,义之府也。”南朝 梁元帝《侍中吴平光侯墓志》:“学兼义府,谈均理窟。”
义府 ,释义:1.官吏。","2.指州郡长官的属吏。
府吏 ,释义:藏财货武器的府库。
长府 ,释义:1.帝王宫廷与官署的合称。《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更始 将北都 洛阳,以 光武 行司隶校尉,使前整修宫府。”南朝 宋 颜延之《自陈表》:“臣班叨首卿,位尸封典,肃祇朝校,尚恧匪任,而陵庙众事,有以疾怠,宫府覲慰,转闕躬亲。”《南齐书·刘绘传》:“时 豫章王嶷 与 文惠太子 以年秩不同,物论谓宫府有疑,绘 苦求外出,为 南康 相。”《宋史·毕士安传》:“时近臣有怙势强取民间定婚女,其家诉於府,士安 因对奏,还之。宫府常从为廷职者,每授任於外,必令 士安 戒勗。”《三国演义》第六回:“卓 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2.古官名。掌库廪、饮食、奴仆等事。原名家令,唐 龙朔 二年,改家令寺为宫府寺,家令为宫府大夫。咸亨 初复旧。见《通典·职官十二》。
宫府 ,释义:军府。
督府 ,释义:斗宿星宫。
守府 ,释义:1.周 代掌管财币的机构。后泛指国库。《史记·货殖列传》:“其后 齐 中衰,管子 修之,设轻重九府。”张守节 正义:“周 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也。”《陈书·周迪传》:“擅歛征赋,罕归九府。”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四民輟业,满目疮痍,六师暴露,九府匱竭。”","2.指各方的宝藏和特产。《尔雅·释地》:“九府:东方之美者,有 医无閭 之珣玗琪焉;东南之美者,有 会稽 之竹箭焉;南方之美者,有 梁山 之犀象焉;西南之美者,有 华山 之金石焉;西方之美者,有 霍山 之多珠玉焉;西北之美者,有 崑崙 虚之璆琳琅玕焉;北方之美者,有 幽都 之筋角焉;东北之美者,有 斥山 之文皮焉;中有 岱岳 与其五穀鱼盐生焉。”邢昺 疏:“府,聚也,财物之所聚也。言此八方及中皆美物之所聚,故题云《九府》也。”","3.南齐 设置的九个官署,犹 汉 之九寺。《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於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胡三省 注:“九府: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大司农、少府、将作大匠、太僕、大鸿臚九卿府也。”","4.犹言脏腑。前蜀 杜光庭《皇后本命醮词》:“医方所诊,臟气未调,荣卫未和,正气衰薄,六脉未復,九府犹虚。”
九府 ,释义:阴间地府。
幽府 ,释义:官署。
府署 ,释义:即 锦官城。
锦府 ,释义:文章的府库。指收藏图书的地方。《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珪璋既文府,精理亦道心。”吕延济 注:“文府,谓文章为府库之富。”南朝 梁 沉约《到著作省谢表》:“珥笔史观,记言文府。”田北湖《论文章源流》:“谁与陈述经典,修明法程,抉文府之秘,启艺林之钥。”
文府 ,释义:1.军中府库。亦用以囚禁俘虏。《左传·成公七年》:“晋 人以 钟仪 归,囚诸军府。”杜预 注:“军藏府也。”杨伯峻 注:“军府,据 杜 注,即军用储藏库,亦用以囚禁战俘。”汉 焦赣《易林·师之蹇》:“武库军府,甲兵所聚。”","2.将帅的府署。《三国志·魏志·崔琰传》:“涿郡 孙礼、卢毓 始入军府。”唐 韩愈《送郑尚书赴南海》诗:“番禺 军府盛,欲説暂停盃。”清 侯方域《重修演武厅事记》:“归 旧有厅,军府将先鳩财焉。”
军府 ,释义:府试。
府考 ,释义:1.旧时国家储存文书、财物之所。亦指贮藏的财物。","2.腑脏。五脏六腑的总称。府,通“腑”,藏,通“臟”。
府藏 ,释义:即月宫。
月府 ,释义:道教谓神仙的住所。
朱府 ,释义:1.古时帝王藏书的地方。","2.帝王册书的存放处。","3.文坛,翰苑。
册府 ,释义:古时管理财货文书出纳的小吏。
府史 ,释义:明 清 时对知府的尊称。
府尊 ,释义:府署辟置的僚属。
府掾 ,释义:1.府库。 ","2.中医学名词。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藏,通“臟”。
藏府 ,释义:设置官府。
设府 ,释义:1.西汉以丞相、御史、车骑将军、前将军府为四府。","2.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或太傅)府为四府。
四府 ,释义:中医学名词,即汗毛孔。
元府 ,释义:宋 代枢密使和枢密院的别称。
盟府 ,释义:1.赤诚的心。 ","2.即丹田。
丹府 ,释义:1.指高级官署中的佐治官吏。","2.特指知府的佐贰官。
府佐 ,释义:御史台。
宪府 ,释义:指心。
魂府 ,释义:古官署名。
率府 ,释义:1.官职。 ","2.州府的长官。
府官 ,释义:1.犹一体。 ","2.整个府署。
一府 ,释义:唐 宋 称京师和陪都所在的州或重要的大州,亦指该州的官吏。
赤府 ,释义:1.官署的厅堂。","2.见“府经厅”。
府厅 ,释义:歌妓汇集的地方。
色府 ,释义:1.即车府令。 ","2.星名。
车府 ,释义:星宿名。
器府 ,释义:1.古代公卿的官舍。 《左传·隐公七年》“戎 朝于 周,发币于公卿”杜预 注:“朝而发币於公卿,如今计献诣公府卿寺。”唐 孔颖达 疏:“朝於天子,献国之所,亦发陈财币於公卿之府寺……自 汉 以来,三公所居谓之府,九卿所居谓之寺。”","2.泛指高级官员的府邸或官署。《东观汉记·刘般传》:“时五校尉官显职閒,府寺宽敞,舆服光丽。”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鄴下 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綺罗盈府寺。”清 顾炎武《京阙篇》诗:“山陵东掖近,府寺后湖清。”
府寺 ,释义:指领军府。
领府 ,释义:职官和官署名。犹留台、留任。
留府 ,释义:泛指官署。
署府 ,释义:1.同“肺腑”。府,通“腑”。泛指人体内部的各种器官。","2.府,通“腑”。犹肺附。比喻帝王的亲属或亲戚。
肺府 ,释义:军户的一种。 指 北魏 时隶属于军府、世代执兵役的人户。《北齐书·魏兰根传》:“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徵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中年以来,有司乖实,号曰府户,役同廝养……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凡是府户,悉免为民。”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第一章:“军府的户口,世执兵役,称为府户,也就是兵户。府户、兵户有的是被强征而来的,有的是被俘虏或坐罪而来,其地位低于一般农民。”
府户 ,释义:犹府朝,官署。 《后汉书·岑晊传》:“﹝ 太 守﹞ 瑨 委心 晊 牧,褒善纠违,肃清朝府。”《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四年》:“今朝廷之议,吏有著新衣、乘好车,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飧以入官寺。”
府庭 ,释义:见“府经歷”。
府经 ,释义:收藏宝物的仓库。汉 边让《章华赋》:“於是遂作 章华 之臺,筑 乾谿 之室,穷木土之技,单珍府之实,举国营之,数年乃成。”
珍府 ,释义:粮仓及钱库的合称。
仓府 ,释义:官署。
衙府 ,释义:《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餘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后因称御史府为“乌府”。
乌府 ,释义:指财物或文书等集聚的地方。
渊府 ,释义:中医名词。即三焦。
焦府 ,释义:1.府衙。亦指府衙的公堂。","2.府宅堂屋。
府堂 ,释义:1.官署;王府。晋 卢谌《与司空刘琨书》:“事与愿违,当忝外役,遂去左右,收迹府朝。”《晋书·刘琨传》:“琨 翦除荆棘,收葬枯骸,造府朝,建市狱。”《旧唐书·房玄龄传》:“太宗 尝至 隐太子 所,食,中毒而归,府中震骇,计无所出。玄龄 因谓 长孙无忌 曰:‘……大乱必兴,非直祸及府朝,正恐倾危社稷。’”","2.指公府的厅堂。《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四年》“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元 胡三省 注:“郡听事曰郡朝,公府听事曰府朝。”
府朝 ,释义:旧时藏画之所。
画府 ,释义:科举时代府试的第一名。 宋 洪皓《松漠记闻》卷下:“次年春,分三路类试……谓之府试,试诗、赋、论、时务策、经义,则试五道、三策、一论、一律义,凡二人取一,牓首曰府元。”
府元 ,释义:官员的加衔。所加衔大多是比本职高的中央官员的名号。
府号 ,释义:府库。
库府 ,释义:对地方军政长官衙署的尊称。
盛府 ,释义:指谋虑所从出之处。
谋府 ,释义:掌管国家军事要政的官府,特指 宋代 的枢密院。
兵府 ,释义:官署;官舍。《南齐书·祥瑞志》:“﹝ 建元 ﹞二年四月,白雀集 郢州 府馆。”
府馆 ,释义:清庙。
清府 ,释义:周 时 楚国 收藏文书的府库。
故府 ,释义:古代掌管府藏的官员。《左传·昭公十八年》:“使府人、库人各儆其事。”
府人 ,释义:旧时称省会所在的府为首府;现多指自治区或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 ","附属国和殖民地的最高政府机关所在地。
首府 ,释义:犹官舍。
府榭 ,释义:同“府藏”。 《梁书·王嘉传》:“外奉师旅,内振贫民,终无倾危之忧,以府臧内充实也。”《后汉书·耿纯传》:“窃见明公单车临 河 北,非有府臧之蓄,重赏甘饵,可以聚人者也。”
府臧 ,释义:1.指府署的一个部门。 ","2.指府署的僚属。
府曹 ,释义: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史记·蒙恬列传》:“ 成王 观於记府,得 周公 旦 沉书,乃流涕曰:‘孰谓 周公 旦 欲为乱乎?’”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功勋粲然,著於海内,藏於记府。”
记府 ,释义:宋 时显贵邸宅中的侍从。干,干办。
府干 ,释义:1.控告军府。","2.审理讼案的官府。
讼府 ,释义:唐 代府州贡举士子会试于京师称为府解。
府解 ,释义:晋 南北朝 时,诸王、三公及将军开府者,得自委任属官,其授官之辞书于板上,故开府者授官称“府板”。
府板 ,释义:国库。《汉书·匈奴传下》:“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颜师古 注:“府,物之所聚也;帑,藏金帛之所也。”《南齐书·东昏侯纪》:“府帑既竭,肆夺市道,工商裨贩,行号道泣。”
府帑 ,释义:国家库藏钱粮物资的处所。
囷府 ,释义:亦作“栢府”。御史府的别称。明 陈琏《骢马赋》:“柏府深严,兰臺清閟。”明 唐顺之《赠陈佥事约之生日》诗:“官迁栢府多推望,经絶韦编不待年。”清 钮琇《觚賸·姜郎》:“蓬池月鹿,以青狐之裘至;柏府云鸥,以紫貂之冠至。”参见“柏臺”。
柏府 ,释义:敛藏。
府囊 ,释义:国库。因纳四方所贡,故称。
方府 ,释义:古时指国家的仓库。
府仓 ,释义:1.汉代后宫中藏钱物的府库。","2.汉代诸侯藏钱物的府库。
私府 ,释义:敬词。谓到府上拜谒。
拜府 ,释义:晋谒官府。
诗府 ,释义:指有钱有势的人家。
豪府 ,释义:会集;积聚。
府聚 ,释义:官府供应的粮食。 廪,廪粟。
府廪 ,释义:辞章的总汇。
词府 ,释义:将帅的府署。
帅府 ,释义:犹春闱。 春季的科举考试。
春府 ,释义:南朝 齐 王俭 的府第。
俭府 ,释义:可疑之处。
疑府 ,释义:敬辞,称对方全家。
阖府 ,释义: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贤府 ,释义:犹脑,脑子。
脑府 ,释义:唐 代对地方军政长官如都督府都督、节度使、经略使等的一种称谓。
府帅 ,释义:指 明 清 知府衙门的差役。
府差 ,释义:1.在京师外设置的调度军务的机构。 ","2.指本宅之外另建的府第。
行府 ,释义:管理漕务的官署。
漕府 ,释义:即枢密院。宋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袁彦纯客诗》:“袁彦纯 同知,始以 史同叔 同里之雅,荐以登朝,尹京既以才猷自结上知,遂繇文昌躋宥府,寖寖乎柄用矣。”明 高启《送樊参议赴江西参政序》:“今 樊公 四迁其官,更十五年不出宥府,其能自效卓卓如此者,诚由圣天子知人善任之所致也。”
宥府 ,释义:指神仙所居之地。
昆府 ,释义:指礼部试进士的场所。
桂府 ,释义:府库中的财物。《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宋书·良吏传序》:“及难兴 陕 方,六戎薄伐,命将动师,经略 司、兖,费由府实,役不及民。”
府牌 ,释义:知府的副职。
贰府 ,释义:统帅府。《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赵王 麟 上尊号於 德,德 用兄 垂 故事,称 燕王,改 永康 三年为元年,以统府行帝制,置百官。”宋 岳珂《桯史·义騟传》:“嘉定 庚午,峒寇 李元礪 盗弄潢池,兵庚符下,统府调兵三千人以往,成 与行。”
统府 ,释义:六朝称府署幕僚为府端。
府端 ,释义:古代对县丞的别称。
赞府 ,释义:在府衙值班。
府直 ,释义:宫中收藏帝王御用财宝物品的地方。
禁府 ,释义:指铺沙的墓穴。
沙府 ,释义:犹夜台,墓穴。
夜府 ,释义:古代主管货币、金融的机构。
圜府 ,释义:御史府的别称。
栢府 ,释义:王府或府署辟置的僚属。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冲觉寺》:“﹝ 清河王 ﹞ 懌 爱宾客,重文藻,海内才子莫不辐輳,府僚臣佐,并选雋俊。”《隋书·百官志下》:“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清 陈鹤《明纪·洪武元年》:“朕於东宫不别设府僚,而以卿等兼领者。”
府僚 ,释义:府库守藏。 《左传·襄公九年》:“使 西鉏吾 庀府守。”孔颖达 疏引 刘炫 曰:“府守,谓府库守藏。”
府守 ,释义:府、县衙门中缉捕盗贼的差役。快,捕快。
府快 ,释义:胸中的底蕴。
府奥 ,释义:浮肿。府,通“胕”。种,通“肿”。
府种 ,释义:恩地,师门。
恩府 ,释义:旧指主管少数民族的官署。
蛮府 ,释义:同“府庭”。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公牙》:“近代通谓府廷为公衙,公衙即古之公朝也。”《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二年》:“夏四月,突将作乱,大譟突入府廷。”
府廷 ,释义:1.指朝廷诸掌管府藏之吏。","2.指政府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