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阳字的组词大全

admin2021年05月25日学生问答5160

本文章为您提供的字问答是:带阳字的组词大全,这个关于带阳字的组词大全的字问答,由小编摘录自在线新华字典找到的相关答案,同时为您提供了带阳字的组词大全相关的字的拼音及含义,详细可点击链接查看。

阳台 [yáng tái] ,含义:(建筑物等)向阳的一面。

阳面 [yáng miàn] ,含义: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斜阳 [xié yáng] ,含义:江名。长江 流经 江西省 九江市 北的一段。唐 白居易《琵琶行》:“潯阳 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明 李梦阳《浮江》诗:“万古滔滔意,潯阳 更向东。”清 赵翼《庐山纪游》诗:“广陵 涛接 潯阳 涛,夜梦五老来相招。”

浔阳 [xún yáng] ,含义:强烈的阳光:~似火。

骄阳 [jiāo yáng] ,含义:1.我国古代哲学指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2.古代指日、月等天体运行规律的学问。","3.指星相、占卜、相宅、相墓的方术。

阴阳 [yīn yáng] ,含义:姓。

欧阳 [ōu yáng] ,含义:也叫太阳历。历法的一种。年的长度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为依据,月的长短则是人为决定,与月亮圆缺无关。现代各国通用的公历就是由阳历改编而成的,通称阳历。

阳历 [yáng lì] ,含义:中医通常指用温补的药物来强壮人体的阳气,也指增强男子的肾功能、性功能。

壮阳 [zhuàng yáng] ,含义:1.诊断疾病时对进行某种试验或化验所得结果的表示方法。 如果体内有某种病原体存在或对某种药物有过敏反应,则结果呈阳性。","2.某些语言里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分别阴性、阳性,或阴性、阳性、中性。

阳性 [yáng xìng] ,含义:1.遮挡阳光:撑起伞来~。","2.指帽檐或形状像帽檐那样可以遮阳光的东西。

遮阳 [zhē yáng] ,含义:快要落山的太阳。

残阳 [cán yáng] ,含义:迷信的人称住宅(对“阴宅”而言)。

阳宅 [yáng zhái] ,含义:1.常绿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花瓣白色或淡紫色,萼红紫色。浆果椭圆形,绿色或绿黄色,有五条棱,可以吃。","2.这种植物的果实。‖也作杨桃、羊桃。也叫五敛子。

阳桃 [yáng táo] ,含义: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跟“阴文”相对)。

阳文 [yáng wén] ,含义:遮阳光用的伞。有的地区叫旱伞。

阳伞 [yáng sǎn] ,含义:人世间(对“阴间”而言)。

阳间 [yáng jiān] ,含义:迷信的人指人活在人世的寿数。

阳寿 [yáng shòu] ,含义:端午。

端阳 [duān yáng] ,含义:明沟。

阳畦 [yáng qí] ,释义:音韵学家根据古韵母的性质,把字音分成三类:韵尾是b,d,g的叫入声;韵尾是m,n,ng的叫阳韵;入声和阳韵以外的叫阴韵。阳韵和阴韵的字调各有平声、上声、去声三类。

阳韵 [yáng yùn] ,释义:正电的旧称。

阳电 [yáng diàn] ,释义:晒太阳。

曝阳 [pù yáng] ,释义:意指太阳的俗称。

阳婆 [yáng pó] ,释义:迷信称属于阳间的物类。

阳类 [yáng lèi] ,释义:1.同“阳阯”。","2.南郊。

阳址 [yáng zhǐ] ,释义:提举阳气。

悬阳 [xuán yáng] ,释义:谓阳气盛极而炎热。

惨阳 [cǎn yáng] ,释义:乐曲名,.古之名倡 阳阿 善舞,后因以称舞名,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朝阳初升时所经之处。

阳阿 [yáng ē] ,释义:说,颛顼悟出了天地之道,在玄宫主持了宗教改革,玄宫因此而得名。

淄阳 [zī yáng] ,释义:五代 梁 时,扬州 多贼船,过者不敢靠岸,必高帆远引海中,谓“入阳”。参阅《旧五代史·梁书·司马邺传》。

入阳 [rù yáng] ,释义:碑石上通常镌刻文字或附图饰,正面称为“碑阳”。

碑阳 [bēi yáng] ,释义: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辖县。 为著名风景区,有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称。

阳朔 [yáng shuò] ,释义:1.古邑名。春秋 鲁 地。在今 山东省 费县 境。《左传·哀公八年》:“吴 师克 东阳 而进,舍於 五梧。”","2.古邑名。春秋 齐 地。在今 山东省 临胊县 境。《左传·襄公六年》:“四月,晏弱 城 东阳 而遂围 莱。”杜预 注:“东阳,齐 竟上邑。”","3.古邑名。战国 楚 地。在今 江苏省 盱眙县 境。《国语·楚语上》:“若资 东阳 之盗使杀之,其可乎?”韦昭 注:“东阳,楚 北邑。”","4.古地区名。春秋 晋 地。相当今 河北省 太行山 以东 邢台、邯郸 一带。《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六月,荀吴 略 东阳。”杜预 注:“东阳,晋 之 山 东邑,魏郡 广平 以北。”","5.古地区名。战国 赵 地。《韩非子·初见秦》:“以 代、上党 不战而毕为 秦 矣,东阳、河 外不战而毕反为 齐 矣。”陈奇猷 集释引 鲍彪 曰:“东阳 属 清河;河外,滹沱河 之外。”","6.指 汉 东阳侯 张相如。《汉书·贾谊传》:“於是天子议以 谊 任公卿之位。絳、灌、东阳侯、冯敬 之属尽害之。”颜师古 注:“东阳侯,张相如 也。”唐 皮日休《悼贾》:“上既悦而欲大用兮,遭 絳 灌 与 东阳,道既摈兮何明,乃出傅於 沅 湘。”","7.指 南朝 梁 沉约。因其曾为 东阳 守,故称。宋 曹组《蓦山溪·梅》词:“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 也,试问花知否?”元 袁易《台城路》词:“风流渐懒,但诗恼 东阳,病添 中散。”参见“东阳销瘦”。","8.复姓。南朝 宋 有 东阳无疑。

东阳 [dōng yáng] ,释义:1.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别称。","2.传说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阳为称号。如周穆王时李八百号紫阳真君,汉周义山、宋张伯端俱号紫阳真人。亦用以泛指道士。

紫阳 [zǐ yáng] ,释义:1.铜的别称。","2.道教谓煅粉点铜之术。","3.佛教所谓超脱尘世的境界。

丹阳 [dān yáng] ,释义:1.天地的边沿。","2.古代传说的日出处。","3.太阳。","4.道家以纯阳为九阳。","5.山名。

九阳 [jiǔ yáng] ,释义:1.纯一的阳气。古代以为阴阳二气合成宇宙万物。火为纯阳,水为纯阴。","2.阴阳家以农历四月己巳日为纯阳。","3.传说中神仙吕洞宾的别号。亦称“纯阳子”。相传为唐末人,名岩,举进士不第,后隐居终南山,不知所终。见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纯阳 [chún yáng] ,释义: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阳虚大多具有气虚症状,同时兼有寒象。表现为畏寒肢冷、喜吃热饮、体温偏低、面色fe5f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阳神 [yáng shén] ,释义:药草名。肉质寄生草本。暗红色,无叶绿素。叶退化为鳞片状。花序顶生,长圆形。肉质茎含丰富淀粉,供食用。有补阴、益精血、利大便功效。

锁阳 [suǒ yáng] ,释义:〈方〉指平地。

平阳 [píng yáng] ,释义:1.即旸谷。 古代神话传说中日出日浴的地方。","2.借指太阳。","3.喻指天子朝会处。","4.地名。在今甘肃省淳化县北。

阳谷 [yáng gǔ] ,释义:男性生殖器。 《东周列国志》第一○四回:“吕不韦 以桐木为车轮,使 嫪毐 以其阳具穿于桐轮之中,轮转而具不伤,市人皆掩口大笑。”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梨花》:“﹝ 介夫 ﹞见一女子出船边,立而溺,虽隔两船,而月光朗映,阳具仿佛甚伟。审諦女子,则 梨花 也,心窃异之。”

阳具 [yáng jù] ,释义:古 荆州 山名。即 小酉山,在今 湖南省 沅陵县 境西北。

酉阳 [yǒu yáng] ,释义:地名。在河南郑州西。

荥阳 [xíng yáng] ,释义:《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后用“凤阳”指朝阳。

凤阳 [fèng yáng] ,释义:现在湖北省当阳县。又指太阳能晒着的地方。

当阳 [dāng yáng] ,释义:1.地名。","2.指鄱阳湖。

鄱阳 [pó yáng] ,释义:1.《史记·秦始皇本纪》:“韩非 使 秦,秦 用 李斯 谋,留 非,非 死 云阳。”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云阳城 在 雍州 云阳县 西八十里 秦始皇 甘泉宫 在焉。”汉 桓宽《盐铁论·毁学》:“李斯 相 秦,席天下之势,志小万乘,及其囚於囹圄,车制於 云阳 之市。”后世诗词戏曲小说中常用以指行刑之地。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我将杀人贼斩首在 云阳 内。”明 许三阶《节侠记·直谏》:“出言廝挺真无状,怎饶他伏法 云阳。”","2.指 云梦泽 中 高唐之台。一说为“阳云”之误。《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於是 楚王 乃登 云阳之臺。”李善 注引 孟康 曰:“云梦 中 高唐之臺 宋玉 所赋者,言其高出云之阳。”唐 李白《代寄情楚辞体》:“云阳 一去,以远隔 巫山 緑水之沉沉。”王琦 注:“诗意正暗用《高唐赋》中神女事,知 云阳 乃 阳云 之误为无疑也。”宋 黄庭坚《减字木兰花》词:“云阳臺 下,更值清明风雨夜。知道愁辛。果是当时作赋人。”","3.古县名。指今 江苏省 丹阳市。《文选·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 云阳,落日次 朱方。”李善 注引《越绝书》:“曲阿 为 云阳县。”唐 李白《丁都护歌》:“云阳 上征去,两岸饶商贾。”王琦 注:“《元和郡县志》:江南道 润州 丹阳县,本旧 云阳县。秦 时……截其直道使之阿曲,故曰 曲阿。”宋 陆游《送子虡赴金坛丞》诗:“悠悠 阳羡路,渺渺 云阳 川。”","4.古县名。故地即 秦 云阳邑。汉 时改县,属 左冯翊。《文选·潘岳<西征赋>》:“面 终南 而背 云阳,跨平原而连嶓冢。”李善 注:“《汉书》左冯翊 有 云阳县。”","5.树精。晋 葛洪《抱朴子·登陟》:“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6.秦 程邈 因罪而囚 云阳 狱。在狱中,增减大篆书笔画,创为隶书,始皇 善之,名其书曰隶书,定为八体之一。后因以“云阳”指称隶字。南朝 梁 庾肩吾《<书品>序》:“爰洎中叶,捨烦从省;渐失 潁川 之言,竟逐云阳之字。”宋 晁补之《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云阳八体又瓜剖,至使 汉 童讹尉律。”参阅《晋书·卫恒传》。

云阳 [yún yáng] ,释义:指浓荫遮蔽不见阳光的地方。

密阳 [mì yáng] ,释义:地名。在安徽。

枞阳 [zōng yáng] ,释义:1.春秋 时 楚国 贵族的封邑。《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 阳城,迷 下蔡。”李善 注:“阳城、下蔡,二县名,盖 楚 之贵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唐 李商隐《无题》诗:“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 阳城 十万家。”","2.古城楼名。《文选·左思<蜀都赋>》:“结 阳城 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刘逵 注:“阳城,蜀 门名也。”","3.山名。《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杨伯峻 注:“古 阳城 在今 河南 登封县 东南,俗名曰 城山岭。”参阅 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府·登封县》。

阳城 [yáng chéng] ,释义:1.古关名。 西汉置,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当时阳关和玉门关是对西域交通的门户,玉门关为北道,阳关为南道。","2.古关名。战国时巴国三关之一,在今重庆东石涧关。三国蜀又置关于此。

阳关 [yáng guān] ,释义:河南省县名。在该省南部泌阳河流域。汉置泌县,明改为泌阳县。

泌阳 [bì yáng] ,释义:指 战国 魏 男宠 龙阳君。据《战国策·魏策四》载:魏王 与 龙阳君 共船而钓 龙阳君 得十馀鱼而涕下,王问故,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王乃令四境之内,有敢言美人者族。

龙阳 [lóng yáng] ,释义:中医谓人体阳气的根本。

元阳 [yuán yáng] ,释义:1.指日中之气。 《楚辞·远游》:“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王逸 注:“正阳,南方日中气也。”《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唐 成玄英 疏:“六气者,李颐 云:平旦朝霞,日午正阳,日入飞泉,夜半沆瀣,并天地二气为六气也。”","2.本指古历夏历四月,后泛指农历四月。汉 董仲舒《雨雹对》:“阳德用事,则和气皆阳,建巳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阳之月。”《左传·庄公二十五年》“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晋 杜预 注:“正月,夏 之四月,周 之六月,谓正阳之月。”北周 庾信《徵调曲》:“正阳和气万类繁,君王道合天地尊。”《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三年》:“四月正阳之月,阳极盛,阴极衰之时。”","3.指南面。《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正阳显见,觉悟黎烝。”司马贞 索隐引 文颖 曰:“阳,明也。谓南面受朝也。”

正阳 [zhèng yáng] ,释义:1.色彩鲜明貌。","2.形容温暖如春。","3.壮健貌。","4.自得貌。阳,通“扬”。","5.自若貌。阳,通“扬”。

三阳 [sān yáng] ,释义:烈日。

炎阳 [yán yáng] ,释义:1.北斗七星的第六星。 《文选·张衡<思玄赋>》:“据开阳而頫眡兮,临旧乡之暗蔼。”李善 注引《春秋运斗枢》:“北斗七星,第六开阳也。”","2.东汉 时 洛阳 城门名。汉 应劭《汉官仪》卷上:“开阳门 始成,未有名。夜有一柱来止楼上。瑯邪 开阳县 上言:县南城门一柱飞去。光武皇帝 使来识,视之良是,遂坚缚之,因刻记其年月,以名门焉。”晋 潘岳《怀旧赋》:“启 开阳 而朝迈,济清 洛 以径渡。”南朝 梁简文帝《招真馆碑》:“开阳 木飞,材选海檀。”

开阳 [kāi yáng] ,释义:山坡向阳的一面;山的南侧。

山阳 [shān yáng] ,释义:1.人名。相传其人好淫。","2.南朝宫名。

景阳 [jǐng yáng] ,释义:指男子因性交而发生的虚脱现象。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六回:“恰好那位官儿有个儿子,是在外头滥嫖,新近脱阳死的。”

脱阳 [tuō yáng] ,释义:1.暖气,生长之气。《管子·形势解》:“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淮南子·天文训》:“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露,阴气胜则凝而为霜雪。”元 赵孟頫《题<耕织图>》诗之十四:“仲春冻初解,阳气方满盈。”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四:“明亮的灯光洋溢在这小小的房间内,找不出半个阴森森的暗陬,精致而又舒服的陈设都像在放射温暖的阳气。”","2.指活人的生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小道摄召亡魂渡桥来相会,却是只好留一个亲人守着,人多了阳气盛,便不得来。”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其憧憧往来之鬼……遇人则避路,畏阳气也。”","3.喜气;喜色。《文选·枚乘<七发>》:“然阳气见於眉宇之间,侵淫而上,几满大宅。”李善 注:“《周书》曰:‘民有五气,喜气内蓄,虽欲隐之,阳喜必见。’”","4.比喻精神焕发,得意洋洋。李广田《花潮》:“青年们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好像参加什么盛会,不少人已经穿上雪白的衬衫……东张张,西望望,既看花,又看人,阳气得很。”沙汀《记贺龙》三八:“他阳气地笑着;而他的神情、态度,更加使我深切地感觉到,他正是一个除开革命利益,什么也不在乎的人。”","5.中医学名词。指具有温养组织脏器、维持生理功能和固卫体表等作用,并充盈于周身之气。因散布部位不同,其具体作用和名称亦各有异。《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阳气 [yáng qì] ,释义:古郡名。秦、汉治所在今北京密云西南。

渔阳 [yú yáng] ,释义:指男子未到性功能衰退时期,出现阴茎不举或举而不坚、坚而不久的病症。

阳萎 [yáng wěi] ,释义:古地名。在今陕西临潼。

栎阳 [yuè yáng] ,释义:1.阳气旺盛之物。(1)指天。《易·繫辞下》:“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高亨 注:“乾为天,天为阳物。坤为地,地为阴物。”(2)指太阳或雷电。《素问·方盛衰论》:“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2.指男性生殖器。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谳狱引律同而不同》:“有一人便旋於路,偶为妇人所见,其人对之而笑,且以手自指其阳物,妇人归而自縊。”","3.指属于阳性之事。《左传·昭公元年》:“女,阳物而晦时。”杜预 注:“女常随男,故云阳物。”杨伯峻 注:“疑阳物当解作阳之物。女阴男阳,女待男而成室家,育子孙,故女为阳之事。物,事也。”

阳物 [yáng wù] ,释义:1.东方。","2.东宫。太子所居。","3.后以指太子。","4.《易》“四象”之一,符号:(U+268E)。","5.中医学经脉名。分手少阳经和足少阳经。手少阳经为三焦经,足少阳经为胆经。","6.见“少扬”。

少阳 [shào yáng] ,释义:复姓。

周阳 [zhōu yáng] ,释义:1.农历正月。","2.春末夏初。

孟阳 [mèng yáng] ,释义:古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孟县西。

河阳 [hé yáng] ,释义:1.天之阳气。","2.指太阳。

天阳 [tiān yáng] ,释义:1.人体穴位名。在手大指和次指的内测。","2.即商山。

商阳 [shāng yáng] ,释义:浮雕。

阳刻 [yáng kè] ,释义:1.指鲁阳公。","2.古地名。今河南省鲁山县。","3.复姓。

鲁阳 [lǔ yáng] ,释义:借指 宜兴 出产的茶。

新阳 [xīn yáng] ,释义:古曲名。又称《阳阿》。

阳陵 [yáng líng] ,释义:即 秦舞阳。战国 时 燕国 勇士。偕 荆轲 谋刺 秦王,因其恐惧失态,事败。唐 李白《结客少年场行》:“武阳 死灰人,安可与成功。”参阅《史记·刺客列传》。

武阳 [wǔ yáng] ,释义:1.亦作“彊阳”。健动之貌。","2.指刚暴之气。

强阳 [qiáng yáng] ,释义:1.古贤人。 相传为 舜 七友之一。《墨子·所染》:“舜 染於 许由、伯阳。”孙诒让 间诂:“此 伯阳 自是 舜 时贤人。”《吕氏春秋·本味》:“故 黄帝 立四面,尧、舜 得 伯阳、续耳 然后成,凡贤人之德有以知之也。”高诱 注:“伯阳、续耳 皆贤人,尧 用之以成功也。”陈奇猷 校释:“伯阳、续耳 係 舜 七友中之二友。”参阅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舜七友》。","2.老子 的字。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西有 伯阳 之馆,北有旷野之望。”李善 注:“伯阳,即 老子 也。”宋 陆游《读<老子>》诗:“恍然亲见古 伯阳,袂属关尹肩 庚桑。”","3.古地名。战国 魏 邑,在今 河南 安阳 市西北。《史记·赵世家》:“﹝ 惠文王 ﹞十七年,乐毅 将 赵 师,攻 魏 伯阳。”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伯阳 故城一名 邯会城,在 相州 鄴县 西五十五里,七国时 魏 邑,汉 邯会城。”

伯阳 [bó yáng] ,释义:指 晋 仙人 许逊。逊 曾任 蜀 旌阳 县令,故称。他曾学道于 大洞君 吴猛,后因 晋 室乱而弃官东归。相传于 东晋 孝武帝 太康 二年,在 洪州 西山 全家升仙而去。宋 姜夔《鹧鸪天》词序:“古枫,旌阳 在时物也。”明 屠隆《綵毫记·乘醉骑驴》:“簿书作令休云俗,勾漏 旌阳 俱是仙。”参阅《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十二真君传·许真君》。

旌阳 [jīng yáng] ,释义:1.极盛的阳气。","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督脉。位于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

至阳 [zhì yáng] ,释义:清 代 乾隆、嘉庆 时期的散文流派。由 恽敬、张惠言 所创。

阳湖 [yáng hú] ,释义:古代用铜制作的镜子形状的利用太阳取火的器具。

阳燧 [yáng suì] ,释义:旺盛的阳气。

盛阳 [shèng yáng] ,释义:东南之天。 九天之一。

阳天 [yáng tiān] ,释义:见“恆暘”。

恒阳 [héng yáng] ,释义:雄性无脊椎动物在交配中发生作用的部分;尤指雄性昆虫第九腹节的一个中央插入器官。

阳茎 [yáng jīng] ,释义:1.烈日。","2.秋天的阳光。

秋阳 [qiū yáng] ,释义:1.谓《易》夬卦中的五个阳爻。","2.指城阳、南武阳、开阳、阳都、安阳五地;又指山阳、广阳、汉阳、南阳、丹阳五郡。

五阳 [wǔ yáng] ,释义:水的北面。

水阳 [shuǐ yáng] ,释义:1.夕阳。","2.县名。

西阳 [xī yáng] ,释义:旧历以十天干纪月的别名。天属阳,故名。亦称“月雄”。

月阳 [yuè yáng] ,释义:即小阳春。

小阳 [xiǎo yáng] ,释义:1.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宋 李昴英《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明 刘基《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2.借指春天。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元 萨都剌《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3.温暖;和暖。唐 陈子昂《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我还不能自觉,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在大街上阔步。”","4.喻指和悦的脸色。清 昭槤《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华,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5.阳气。晋 葛洪《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唐 方干《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清 姚莹《噶玛兰台异记》:“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6.祥和的气氛。唐 李白《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唐 杨巨源《上裴中丞》诗:“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清 曹寅《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7.借指佳音。明 孙柚《琴心记·廷尉伸冤》:“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不意阳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还令 文园。”

朱阳 [zhū yáng] ,释义:农历十月的别称。汉 董仲舒《雨雹对》:“十月,阴虽用事,而阴不孤立。此月纯阴,疑於无阳,故谓之阳月。”《后汉书·马融传》:“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林衡戒田,焚莱柞木。”唐 章孝标《次韵和光禄钱卿》之二:“同期阳月至,灵寳祝葭灰。”清 钱谦益《蔚村温如陈翁八十寿序》:“蔚村 温如 陈翁,孝廉 确菴子 之父也。今年阳月,春秋八十。”

阳月 [yáng yuè] ,释义:夕阳。宋 毛滂《清平乐》词:“而今转惜年华,迟阳为缓西斜。”

迟阳 [chí yáng] ,释义:1.对外之事,政事。 《礼记·昏义》:“故曰:‘天子听男教,后听女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2.为君之道。《后汉书·方术传下·唐檀》:“檀 对曰:‘方今外戚豪盛,阳道微弱,斯岂嘉瑞乎?’”","3.朝祀之事;嘉庆之事。《诗·小雅·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毛 传:“左,阳道,朝祀之事;右,阴道,丧戎之事。”孔颖达 疏:“左,阳道,嘉庆之事,故言宜之。右,阴道,为忧凶之事,不得言宜。”","4.指房宿南二星中间的运行路线。《汉书·天文志》:“青赤出阳道,白黑出阴道。若月失节度而妄行,出阳道则旱风,出阴道则阴雨。”","5.指男性生殖器。《宋书·五行志五》:“义熙 末,豫章 吴平 人有二阳道,重累生。”宋 沉括《梦溪笔谈·药议》:“此骨之至强者,所以能补骨血,坚阳道,强精髓也。”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女化男》:“山东 济寧 有妇人,年四十餘,寡数年矣,忽生阳道,日与其子妇狎。”","6.指精液。《史记·孔子世家》“紇 与 颜氏 女野合而生 孔子”唐 张守节 正义:“男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絶。”

阳道 [yáng dào] ,释义:谓宇宙间各种使万物萌动生长的阳气。

众阳 [zhòng yáng] ,释义:1.嵩山 之南。唐 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诗:“我有万古宅,嵩 阳 玉女峰。”","2.寺观名。在 河南省 登封县 太室山 下。北魏 太和 年间建,初名 嵩阳寺。唐 改名 嵩阳观,宋 改名 天封观,元 改名 嵩阳宫。宫前有 唐 徐浩 书《嵩阳观圣德感应颂》石刻,境内有古柏三株,传为 汉武帝 登 嵩山 时所封。参阅《清一统志·河南·河南府一》。

嵩阳 [sōng yáng] ,释义:1.《易》四象之一,符号:(U+268C)。","2.方言。太阳。

老阳 [lǎo yáng] ,释义:亦作“冲阳”。 中医针灸穴位名。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背最高点。

冲阳 [chōng yáng] ,释义:烈日。

烈阳 [liè yáng] ,释义:骄阳。娇,通“骄”。

娇阳 [jiāo yáng] ,释义:1.南侧的山坡--主要用于中国的山脉。","2.白天可充分接受阳光照射的山坡--主要用于阿尔卑斯山脉。

阳坡 [yáng pō] ,释义:1.太阳。","2.指阳光。

阳日 [yáng rì] ,释义:结于水面之冰。

阳冰 [yáng bīng] ,释义:1.谓天上的阳气。","2.唐宫名。

上阳 [shàng yáng] ,释义:1.《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 渭阳。”朱熹 集传:“舅氏,秦康公 之舅,晋公子 重耳 也。出亡在外,穆公 召而纳之。时 康公 为太子,送之 渭 阳而作此诗。”后因以“渭阳”为表示甥舅情谊之典。唐 杜甫《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诗:“寒空 巫峡 曙,落日 渭 阳情。”清 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吾父与君有 渭 阳之谊,欲媳 青君 谅无不允。”","2.舅父的代称。唐 李匡乂《资暇集·渭阳》:“徵舅氏事,必用 渭 阳,前辈名公,往往亦然。”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唐 毕相諴,家本寒微,其 渭 阳为 太湖县 伍伯。”清 方文《石臼访韩元长》诗:“金石千年事,幽灵仰 渭 阳。”自注:“梅解三,韩 甥也。其遗集可传,予欲 元长 梓行之。”

渭阳 [wèi yáng] ,释义:又称“肾阳”、“元阳”。 中医学名词。中医认为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以人体脏器与功能来说,阴指脏器实质,阳指脏器的功能活动,二者也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真阳寓于命门之中,为先天之真火,是肾生理功能的动力,亦可说是人体热能的源泉。真阴则与真阳相对而言,指肾的阴液(包括肾所藏的精),是真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真阳 [zhēn yáng] ,释义:山南之木。

阳木 [yáng mù] ,释义:颍水 之北。传说古高士 巢父、许由 隐居于此,后因以借指 巢 许。

颍阳 [yǐng yáng] ,释义:1.指太阳。《礼记·月令》“月令第六”唐 孔颖达 疏:“月是阴精,日为阳精。”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天为积气,地为积块,日为阳精,月为阴精。”清 黄鷟来《赠陈省斋》诗之三:“荆卿 适 秦 时,白虹贯阳精。”","2.指玉。《周礼·天官·玉府》“王齐,则共食玉”汉 郑玄 注:“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孙诒让 正义:“《易·説卦传》云‘乾为玉’,故为阳精。《白虎通义·考黜篇》云‘玉者德美之至也’,故为阳精之纯者。”","3.指山。《公羊传·成公五年》“为天下记异也”汉 何休 注:“山者,阳精,德泽所由生,君之象。”","4.指传说中的龙。《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惟以梳为枇耳”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是以龙者阳精,以潜为阴,幽灵上通,和气感神,二物相扶,故能兴云。”","5.精液。《说郛》卷七四引 南朝 齐 褚澄《褚氏遗书·受形》:“男女之合,二精交畅,阴血先至,阳精后衝。”","6.指上天之神。《说郛》卷七六引 宋 储泳《祛疑说》:“盖天地之间,惟阴阳耳。天地者阴阳之祖也。神者,天之阳精,鬼者,地之阴气。”

阳精 [yáng jīng] ,释义:1.奇数。","2.指阳寿。

伊阳 [yī yáng] ,释义:笔画凸起的字模。

阳模 [yáng mó] ,释义:1.即陵阳子明。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2.山名。在今安徽石台北。一说在宣州城内。相传为陵阳子明得仙之地。","3.古曲名。

陵阳 [líng yáng] ,释义:中医学术语。指下焦虚寒而面赤体热、下虚寒而上假热的症候。

戴阳 [dài yáng] ,释义:阳热亢盛、偏胜。 一般指邪热盛,而人体正气亦盛。表现壮热、无汗、气粗、烦燥、口干等证候。《素问.调经论》:阳盛则外热。

阳盛 [yáng shèng] ,释义:阴阳家谓农历正月甲寅日,二月乙卯日,三月甲辰日,四月丁巳、己巳日,六月丁未、己未日,七月庚申日,八月辛酉日,九月庚戌日,十月癸亥日,十二月癸丑日为阳错,百事不宜。

阳错 [yáng cuò] ,释义:中医学名词。指大汗不止或吐泻过剧等造成阳气突然衰竭的虚脱现象。

亡阳 [wáng yáng] ,释义:和煦的阳光。

熙阳 [xī yáng] ,释义:1.阳气。《西京杂记》卷五:“阳德用事,则和气皆阳,建巳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阳之月。”明 方孝孺《郊祀颂》:“乃諏令辰,正月壬午。誓戒臣工,大祀攸举。阳德显融,歛戢群阴。”","2.指阳光。《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傅玄《众星诗》:“阳德虽普济,非阴亦不成。”《文选·谢庄<月赋>》“日以阳德,月以阴灵”唐 李善 注:“《春秋説题辞》曰:‘阳精为日。’《易辩终备》曰:‘日之既,阳德消。’郑玄 曰:‘日既蚀,明尽也。’”唐 韩愈《送惠师》诗:“大哉阳德盛,荣茂恒留春。”","3.喻指皇帝的恩泽。宋 苏轼《内中御侍以下贺皇帝冬至词语》:“君道寖长,阳德光亨。”","4.指古代乡射饮酒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孙诒让 正义:“阳德亦即谓乡射饮酒之礼。本於性情之谓德,制其节文之谓礼,其实一也……以地产作阳德者,谓乡射饮酒有酒醴,献酬之礼,酒醴出於五穀也。”一说为分地利以致富。见 郑司农 注。","5.指月中德神。清 允禄《协纪辨方书·义例四·阳德》:“《总要歷》曰:‘阳德者,月中德神也。所值之日,宜交易开市,结亲姻。’”

阳德 [yáng dé] ,释义:1.中医十二经脉中,有手三阳、足三阳(阳明、太阳、少阳)六经脉,谓之六阳,见《灵枢经·经脉》。六阳经脉皆聚于头部,故亦称头为六阳或六阳会首、六阳魁首。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有一个渔翁只为着一时意气,自刎了六阳的那首级。”明 朱有燉《义勇辞金》第四折:“将你那血沥沥六阳,涴了我明滉滉钢刀。”","2.古以天气为阳,地气为阴,十一月至来年四月为阳气上升之时,合称六阳。《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唐 孔颖达 疏:“天地之气谓之阴阳,一年之中或升或降。故圣人作象,各分为六爻,以象十二月。阳气之升,从十一月为始,阳气渐升,阴气渐下;至四月,六阳皆升,六阴皆伏。至五月,一阴初升,阴气渐升,阳气渐伏;至十月,六阴尽升,六阳尽伏。”明 张居正《贺冬至表》之一:“斗杓旋子,月当三统之先;昴宿殷宵,序属六阳之始。”

六阳 [liù yáng] ,释义:中医学名词。 指肝的某些功能活动方面的变化情况。在正常情况下,肝阳和肝阴保持相对平衡;如果阴不制阳,就会肝阳上亢,产生头痛、眩晕、易怒、耳鸣、失眠等症状。

肝阳 [gān yáng] ,释义:指波纹。波纹在水面、故称。

阳波 [yáng bō] ,释义:1.指《易》卦中二个阳爻,表示依次生发的两个阶段的阳气。 ","2.中医指十二经脉中的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见《灵枢经·经脉》。

二阳 [èr yáng] ,释义:中医学名词。 使衰微的阳气复苏。

回阳 [huí yáng] ,释义:跟着太阳运行。指候鸟依季节而定行止。

随阳 [suí yáng] ,释义:谓明媚的春光。

韶阳 [sháo yáng] ,释义:山名。 在 河南省 济源县 西,有两峰相对,名 东玉阳、西玉阳。相传 唐睿宗 女 玉真公主 在 东玉阳 修道,常游憩于 西玉阳。山上有 书谷,谷内有 憩鹤堂,皆为名胜。

玉阳 [yù yáng] ,释义:活着的人,阳世的人。

阳人 [yáng rén] ,释义:旭日。

阳旭 [yáng xù] ,释义:亦作“常暘”。指长期干旱不雨。

阳泽 [yáng zé] ,释义:1.盛极之阳气。《易·乾》“上九,亢龙有悔”唐 孔颖达 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明史·陆树德传》:“仲夏亢阳月,宜益慎起居。”","2.形容人君骄横寡恩。汉 王充《论衡·明雩》:“湛之时,人君未必沉溺也;旱之时,未必亢阳也。人君为政,前后若一。然而一湛一旱,时气也。”《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频年枯旱,亢阳之应也。”","3.指旱灾。三国 魏 曹植《诰咎文》:“亢阳害苗。”《周书·于翼传》:“旧俗,每逢亢阳,祷 白兆山 祈雨。”宋 司马光《苦雨》诗:“今春忧亢阳,引领望云族。”","4.中医谓阴虚而致阳气偏盛的病理现象。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摄生》:“肝肾虚与阴虚而补以参,庸有济乎?岂但无济,亢阳不更煎鑠乎?”

亢阳 [kàng yáng] ,释义:春夏之时;温暖之时。

阳时 [yáng shí] ,释义:秦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 --《史记.项羽本纪》

芷阳 [zhǐ yáng] ,释义:1.干旱。","2.指春天。

时阳 [shí yáng] ,释义:1.指雄黄、硫磺、钟乳石之类性热的石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 曰:‘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四·阳起石》:“《庚辛玉册》云:‘阳起,阳石也。齐州 拣金山 出者胜,其尖似箭鏃者力强,如狗牙者力微,置大雪中倏然没者为真。’”参见“阳起石”。","2.指 汉 阳石公主。汉 张衡《西京赋》:“丞相欲以赎子罪,阳石 污而 公孙 诛。”参阅《汉书·公孙贺传》。","3.古城名。在今 安徽省 霍丘县 东南。南朝 梁 天监 二年,后魏 以降将 陈伯之 为 江州 刺史屯 阳石,即此。参阅 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寿州》。

阳石 [yáng shí] ,释义:河北省 承德市 的别称。因在 滦河 之北,故名。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乾隆 己酉夏,以编排秘籍,于役 滦阳。”

滦阳 [luán yáng] ,释义:1.脉病名。","2.湖名。

番阳 [fān yáng] ,释义:指八卦中震坎艮三卦。

阳卦 [yáng guà] ,释义:1.指 孔子 所著《春秋》。晋 时因避 晋简文帝 郑后 阿春 讳,改春为“阳”。唐 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虽乏润色之功,夙慕《阳秋》之旨。”清 钱谦益《与吉水李文孙书》:“循览行状,文直事覈,大阐 定 哀 之微词,一洗《阳秋》之典笔。”","2.史书的通称。宋 梅尧臣《依韵和钱深推官见寄》:“无才不敢学《阳秋》,嗜酒时能问大酋。”清 孙枝蔚《广化寺谒忠烈祠步吴梅村韵》之三:“何人直笔擅《阳秋》,可惜清流葬浊流。”","3.谓褒贬。《晋书·褚裒传》:“譙国 桓彝 见而目之曰:‘季野 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王 諦视之,其所涂留,似有阳秋。”","4.指年龄。《晋书·王献之传》:“陛下践阼,阳秋尚富,尽心竭智以辅圣明。”

阳秋 [yáng qiū] ,释义:指太阳。

阳辉 [yáng huī] ,释义:指太阳。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孔颖达 疏引 汉 蔡邕 曰:“日为阳宗,月为阴宗。”

阳宗 [yáng zōng] ,释义:1.古代术数家的学说。其说有二:(1)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内有旱灾九年,谓之“阳九”。其余尚有阴九、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等,阳为旱灾,阴为水灾。从入元至阳三,常岁四千五百六十年,灾岁五十七年,共为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之气终。举其平均数则每八十年有一灾年。《汉书·律历志上》:“《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阴九;次四百八十,阳九;次七百二十,阴七;次七百二十,阳七;次六百,阴五;次六百,阳五;次四百八十,阴三;次四百八十,阳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宋 洪迈《容斋续笔·百六阳九》:“史传称百六阳九为厄会,以歷志考之,其名有八。初入元百六曰阳九,次曰阴九;又有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皆谓之灾岁。大率经岁四千五百六十,而灾岁五十七。以数计之,每及八十岁,则值其一。今人但知阳九之厄,云经岁者,常岁也。”(2)太乙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以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七:“此外有所谓太乙数,能知运祚灾祥,刀兵水火,阴晴风雨……盖太乙数中,专考阳九,百六之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阳九,奇数也,为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也,为阴数之穷。大抵岁运值之,终有厄会。洪文敏 公《五笔》中,载阳九、百六之説,与此不同。”","2.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亏为百六。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唐 黄滔《融结为河岳赋》:“则有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共 触 愚 移,倾缺其天枢地轴。”参阅《灵宝天地运度经》。","3.指灾荒年景和厄运。三国 魏 曹植《王仲宣诔》:“会遭阳九,炎光中矇。世祖 拨乱,爰建时雍。”《旧唐书·代宗纪》:“而犹有 李灵耀 作梗,田承嗣 负恩,命将出军,劳师弊赋者,盖阳九之未泰,岂君道之过歟!”明 邵璨《香囊记·问卜》:“中途自伤分凤友,念他乡战骨谁收,奈何薄命遭阳九。”清 钱谦益《慈光寺》:“呜呼!卅年来沧桑逼阳九。”

阳九 [yáng jiǔ] ,释义:1.古九州之一。 《淮南子·墬形训》:“何谓九州?东南 神州 曰农土,正南 次州 曰沃土,西南 戎州 曰滔土,正西 弇州 曰并土,正中 冀州 曰中土,西北 台州 曰肥土,正北 泲州 曰成土,东北 薄州 曰隐土,正东 阳州 曰申土。”高诱 注:“阴气尽於北,阳气復起东北。”","2.古地名。齐 地。在今 山东省 东平县 北。《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齐 子尾 害 閭丘婴,欲杀之,使帅师以伐 阳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书》曰:‘公孙于 齐,次于 阳州。齐侯 唁公于 野井。’礼也。”

阳州 [yáng zhōu] ,释义:东汉顺帝刘保的年号(公元132--135年)

阳嘉 [yáng jiā] ,释义:阳光。

阳曦 [yáng xī] ,释义:道教语。犹人间。

洞阳 [dòng yáng] ,释义:1.中医学名词。指经脉中的阳经,其中包括手足三阳经、督脉、阳维脉、阳跷脉等。","2.中医学名词。指脉象性质。凡属浮、大、数、动、滑者,谓之“阳脉”。

阳脉 [yáng mài] ,释义:鸟和鱼。

阳鱼 [yáng yú] ,释义:1.指鱼浮于水面以就阳光。","2.日光。

阳差 [yáng chā] ,释义:鲁阳 之戈。典出《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 与 韩 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明 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总然借挥日 阳 戈,难挽西飞箭。”参见“鲁阳挥戈”。

阳戈 [yáng gē] ,释义:1.冬至之后日渐长,古代于冬至日出南郊祭天,谓之“迎阳”。","2.谓迎着阳光。

迎阳 [yíng yáng] ,释义:位于奇数的天干,即甲、丙、戊、庚、壬。

阳干 [yáng gàn] ,释义:亦作“阳乔”。亦作“阳鱎”。鱼名。

阳桥 [yáng qiáo] ,释义:元神,灵魂。魂,阳神,故称。

阳元 [yáng yuán] ,释义:典出 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臺 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 朝云。”后遂以“阳云”指男女幽会之所。

阳云 [yáng yún] ,释义:1.房屋四角承檐的长桁条。其顶端刻有马形,故称。","2.四角锥体。底面为正方形。

阳马 [yáng mǎ] ,释义:1.古代传说中的女巫。 ","2.古神医名。参见“巫彭”。","3.巫山的南面,指巫峡。","4.即巫山。

巫阳 [wū yáng] ,释义:明媚鲜艳。

阳艳 [yáng yàn] ,释义:神话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 借指太阳。

阳羽 [yáng yǔ] ,释义:见“阳焰”。

阳焱 [yáng yàn] ,释义:清澈池水中反射的阳光。

澄阳 [chéng yáng] ,释义:1.太阳运行的路线。","2.向南的大道。

阳路 [yáng lù] ,释义:复姓。

阳成 [yáng chéng] ,释义:新生的阳气。我国古代谓宇宙间有阴阳二气,阴主衰落,而阳主新生。

萌阳 [méng yáng] ,释义:指宫廷以外的政事,国内政事。 《国语·鲁语下》“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三国 吴 韦昭 注:“言天子与公卿因朝日以修阳政而习地德,因夕月以治阴教而糺天刑。”董增龄 正义:“《昏义》:‘天子理阳道,阳事不得,责见於天,日为之食。’则朝日所修,正指地产之阳德。”《后汉书·五行志三》:“安帝 永初 元年,雨雹。二年,雨雹,大如鸡子。三年,雨雹,大如鴈子,伤稼。刘向 以为雹,阴胁阳也。是时 邓太后 以阴专阳政。”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汉 儒集《礼经》,始阳政阴教,分属帝后。”

阳政 [yáng zhèng] ,释义:1.鸿雁之类候鸟。 ","2.指鹤。

阳鸟 [yáng niǎo] ,释义:十二地支的单数位。即子、寅、辰、午、申、戌。

阳辰 [yáng chén] ,释义:1.农历十月遇天干之“癸”字时称“极阳”。","2.指太阳。","3.指帝王。

阳病 [yáng bìng] ,释义:犹廊檐。 《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嬴政 径直走到一处有阳篷和雕栏的平台上。”

阳篷 [yáng péng] ,释义:1.春秋宋之城门名。","2.东南方之门。","3.指汉明帝时开阳门。","4.古星名。属亢宿。","5.命门。

阳门 [yáng mén] ,释义:向阳的门户。

阳户 [yáng hù] ,释义:1.东风。 ","2.南风。

阳风 [yáng fēng] ,释义:无所用心;诈狂。

迷阳 [mí yáng] ,释义:复胜。

鲜阳 [xiān yáng] ,释义:亦作“愆暘”。 阳气过盛。本谓冬天温和,有悖节令。后亦指天旱或酷热。《左传·昭公四年》:“夫冰以风壮,而以风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徧,则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杜预 注:“愆,过也。谓冬温。”《逸周书·时训》:“草木不黄落,是为愆阳;蛰虫不咸俯,民多流亡。”唐 白居易《祈皋亭神文》:“去秋愆阳,今夏少雨,实忧灾沴,重困 杭 人。”前蜀 杜光庭《神仙感遇传·释玄照》:“今愆暘经时,国内荒饉,可致甘泽,以救生灵。”明 刘基《次韵石末公闵雨》:“岂意愆阳为沴气,忽过炎夏到秋风。”

愆阳 [qiān yáng] ,释义:峄山 的南坡。 借指精美的琴。语本《书·禹贡》:“嶧 阳孤桐。”晋 葛洪《抱朴子·擢才》:“嶧阳云和,不为不御而息唱,以竞显於淫哇。”参见“嶧阳孤桐”。

峄阳 [yì yáng] ,释义:指天。

阳体 [yáng tǐ] ,释义:1.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2.借指波涛。

阳侯 [yáng hòu] ,释义:夕阳西下貌。

悠阳 [yōu yáng] ,释义:1.沐浴于阳光;晒太阳。 ","2.比喻沐受恩德。","3.朝阳。

晞阳 [xī yáng] ,释义:指传说中的 鲁阳。

阳公 [yáng gōng] ,释义:让太阳曝晒。《管子·五行》:“昼炙阳,夕下露……岁农丰,年大茂。”尹知章 注:“昼则暴炙,夕则下寒露而润之。”

炙阳 [zhì yáng] ,释义:1.阳光温和。 ","2.比喻人性格温和。

阳煦 [yáng xù] ,释义:1.指轻疾猛厉、刚劲显露的气势。","2.阳数。","3.阳春时节。

阳节 [yáng jié] ,释义:日光。

阳晖 [yáng huī] ,释义:指日光。

阳彩 [yáng cǎi] ,释义:太阳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