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十字的词语大全
本文章为您提供的字问答是:有关十字的词语大全,这个关于有关十字的词语大全的字问答,由小编摘录自在线新华字典找到的相关答案,同时为您提供了有关十字的词语大全相关的字的拼音及含义,详细可点击链接查看。
十年 ,含义:十分之九。 谓绝大多数。《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唐 韩愈《平淮西碑文》:“凡 蔡 卒三万五千,其不乐为兵,愿归为农者十九,悉纵之。”曹靖华《飞花集·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如此‘土气’的穿着,加之满口土腔,甚至问路,十九都遭到白眼。”
十九 ,含义:1.成色纯:~的黄金。","2.十分充足:~的理由。神气~。干劲~。
十足 ,含义:佛教的一种敬礼方式,两掌在胸前对合(十:十指):双手~。
合十 ,含义:指一百左右的大概数目:~来年。 ~个人。~亩地。
百十 ,含义:十灾:the ten plagues。 神降临灾难给埃及,劝说法老王还以色列民以自由。
十灾 ,含义:1.十分之二。","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十二 ,含义:数目。一百个千。用以形容数量极多。
十万 ,含义:见〔五代十国〕
十国 ,含义:1.指物呈“十”字形。 ","2.十个字。参见“十字格”。
十字 ,含义:《易》的《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篇,相传为 孔子 所作,总称“十翼”。翼,辅助。
十翼 ,含义:中国封建王朝规定的不可赦免的十种重大罪名。 即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始于北齐,隋代修改后规定在法律中,沿用至清代。
十恶 ,含义:1.佛教语。不犯十恶,即是十善。","2.十个德高望重的人。
十善 ,含义:1.十个手指。《荀子·强国》:“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唐 元稹《苦乐相倚曲》诗:“古来苦乐之相倚,近於掌上之十指。”","2.借指双手。《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新朝百战方得 河 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於十指上得天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丁前溪》:“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齎送布帛菽粟……又婢十指,为妾驱使。”","3.指十个足趾。详“十指仓”。","4.十个要旨。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十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也。虽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繫也,王化之所由得流也。”
十指 ,含义: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嫦娥 奔月。”唐 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十日并出”。","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杜预 注:“甲至癸。”唐 韩愈《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十日 ,含义:原指医术高明、十治十愈,后指完美无缺。
十全 ,含义:见“十殿阎王”。
十王 ,含义:明 燕王 朱棣 夺取 建文帝 政权后,命 方孝孺 起草即位诏书。
十族 ,含义:泛指 黄河 以南的中原地区。
十州 ,含义:佛教语。谓扰乱身心、障碍正道、损害慧命的十种邪恶之事。即蕴魔、烦恼魔、业魔、心魔、死魔、天魔、善根魔、三昧魔、善知识魔及菩提法智魔。
十地 ,释义:谓多次上书言事。
十上 ,释义:见“十番鼓”。
十番 ,释义:1.道教称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境。亦泛指仙境。","2.乐曲名。","3.明画家仇英的号。
十洲 ,释义:1.佛教谓佛所具有的十种力用。见《俱舍论》卷二九。","2.指如来。
十力 ,释义:亦作“十榦”。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史记·律书》“焉逢摄提格 太初 元年”唐 司马贞 索隐:“《尔雅·释天》云‘岁阳’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宋 邵雍《皇极经世书·观物编》:“十干,天也……干者,干之义。”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五:“自甲至癸为十干,自子至亥为十二枝。”清 刘斯组《皇极经世书绪言》卷四:“阳数天一,一衍而十,数起十干。”参见“干支”。
十干 ,释义:佛教谓主管地狱的十王所居的宫殿。
十殿 ,释义:1.谓反复思虑。","2.唐魏徵谏太宗予以慎重思考的十个方面。
十思 ,释义:《宋史·选举志一》:“是年,诸州所荐士数益多,乃约 周 显德 之制,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紕繆’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 ”此谓考官于经义不通的试卷上批一“不”字,积批语之数,而有“十不”、“九不”的说法。
十不 ,释义:1.十层。","2.十分。谓达到完满程度。","3.犹完全。
十成 ,释义:见“十斋日”。
十斋 ,释义:1.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2.道家亦倡此说。
十义 ,释义:1.十斤金或十镒金。表示价值小。《史记·游侠列传》:“及 剧孟 死,家无餘十金之财。”《汉书·扬雄传》:“﹝ 扬雄 ﹞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2.十斤金或十镒金。表示价值大。《晋书·范宁传》:“蒱酒永日,驰鶩卒年,一宴之饌,费过十金。”唐 杜甫《奉赠射洪李四丈》诗:“万里须十金,妻孥未相保。”
十金 ,释义:1.指战国时博学广闻、不法先王的十个人。即范雎、魏牟、田文、庄周、慎到、田骈、墨翟、宋鈃、惠施等。","2.很多的果实。
十子 ,释义:即十地。
十住 ,释义:1.犹言十个州郡。十,约数。","2.泛指州郡地方长官。
十连 ,释义:指经线为八百缕的麻布。古代布以经线八十缕为一升。(1)丧服小功服之一的衣料。
十升 ,释义:1.十个等级(的人)。数,等差。","2.犹言十多;十几。表示较多。
十数 ,释义:1.十人。 ","2.千亩田。古代井田制,一夫受田百亩,故以“夫”借指百亩田。
十夫 ,释义:见“十部从事”。
十千 ,释义:中国 佛教华严宗的核心教义,又称十玄门、十玄缘起。 其内容为:同时具足相应门、一多相容不同门、诸法相即自在门、因陀罗网境界门、微细相容安立门、秘密隐显俱成门、诸藏纯杂具德门、十世隔法异成门、唯心回转善成门和托事显法生解门。“十玄”旨在发明华严宗特有的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法界缘起”。见 智俨《华严一乘十玄门》和 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十玄 ,释义:1.称相友好的十人。 ","2.戏称所喜爱的十物。
十友 ,释义:酒名。亦代指酒。
十旬 ,释义:《后汉书·循吏传序》:“其(光武帝)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 ”后因以“十行”代指皇帝的手札或诏书。
十行 ,释义:1.指将领的十种过失。 ","2.指国君的十种过失。
十过 ,释义:1.古代传说,自天地开辟,人皇以来,至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共二百七十六万年,分为十纪: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序命、循蜚、因提、禅通、疏讫。 见《广雅·释天》。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引《春秋纬》,谓十纪为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年,“循蜚”作“脩飞”、“因提”作“回提”、“疏讫”作“流讫”,其余名目相同。","2.十代,十世。《汉书·叙传上》:“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纪,汉 十世也。”","3.指一百二十年。《文选·潘岳<西征赋>》:“图万载而不倾,奄摧落於十纪。”李善 注引 孔安国《尚书》传:“十二年曰纪。”
十纪 ,释义:1.指两 汉 的十余位皇帝。 “十”,取其成数。汉 王充《论衡·宣汉》:“且 孔子 所谓一世,三十年也。汉 家三百岁,十帝耀德,未平如何?”《文选·鲍照<升天行>》:“备闻十帝事,委曲两都情。”李善 注:“十帝两都,俱谓 汉 也。”","2.泛指后世的十位皇帝。唐 崔涂《读<庾信集>》诗:“四朝十帝尽风流,建业 长安 两醉游。”
十帝 ,释义:1.谓许多朋友。唐 刘禹锡《送张盥赴举》诗序:“响所谓同年友,当其盛时,联袂齐鑣,亘絶九衢,若屏风然;今来落落如曙星之相望……然而尚书右丞 卫大受、兵部侍郎 武庭硕 二君者,当时伟人,咸万夫之望,足以订十朋之多也。”","2.见“十朋之龟”。
十朋 ,释义: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十一 ,释义:佛家语。一条重要的戒律。与四十八轻戒相对。即: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违犯此十条者构成破门罪,将被逐出僧团。
十重 ,释义:1.十户。","2.犹言家家户户。
十室 ,释义:佛教以贪、瞋、痴、慢、疑为五钝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为五利使,统称“十使”,又称十大惑或十根本烦恼。
十使 ,释义:1.十句话。表示很多议论。","2.十次言论。表示多次言论。
十言 ,释义:1.十部儒家经典。《宋书·百官志上》:“国子祭酒一人,国子博士二人,国子助教十人。《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官》、《仪礼》、《春秋左氏传》、《公羊》、《穀梁》各为一经,《论语》、《孝经》为一经,合十经。助教分掌。”","2.指五经五纬,即《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及《诗纬》、《书纬》、《礼纬》、《易纬》、《春秋纬》五纬。《南史·隐逸传上·周续之》:“续之 年十二,诣 宁 受业。居学数年,通五经、五纬,号曰十经,名冠同门,称为 颜子。”
十经 ,释义:道家指于十斋日到下界伺察人间善恶的诸神。
十直 ,释义:古人指十种伦理关系的教化。
十教 ,释义:1.佛教指十个方面所造的善业、恶业。","2.特指“十恶”。
十事 ,释义:1.汉代南匈奴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鞮王、左右渐将王等十种贵爵的总称。 亦指属于“十角”的王公贵臣。","2.代称两头牛。“十角”为十二蹄角之省,古计牛四蹄两角为一头,合计有零数即取成数。
十角 ,释义:谓马驾车走十天的路程。
十骥 ,释义:指比“九锡”更多一种赐予的特殊荣誉。
十命 ,释义:太阳的十种不同的光气。煇,同“晕”。古人迷信,看阳光以附会人事,辨吉凶。
十辉 ,释义:口语,指每月的十一日到十九日。意为十日出头。
十头 ,释义:1.见“十眉图”。 ","2.借指十个美女。","3.泛指众美女。
十眉 ,释义:1.十斗酒。典出《史记·滑稽列传》:“威王大説,置酒后宫,召髠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一石为十斗,故称十酒。","2.清酒。因十旬酿成,故称。
十酒 ,释义:1.祭祀的十项道理。","2.指儒家提倡的十种伦理道德。
十伦 ,释义:十成。
十停 ,释义:唐 制,太子卫士,分置十率,主宿卫、徼巡、斥候之事,以比皇帝的十二卫。名目是: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左右监门率、左右内率。其属则有副率、长使及录事参军、诸曹参军等。参阅 宋 王溥《唐会要·东宫诸卫》。
十率 ,释义:见“十围”。
十韦 ,释义:1.指招致国家败亡的十个方面。 ","2.指战争一方必败的十个弱点。
十败 ,释义:国家借以强盛的十项措施。
十因 ,释义:指 宋 时支持、迎合 王安石 的 邓绾、李定、王子韶 等十人。
十钻 ,释义:1.本指十种情况必死,引申为极端危险。 ","2.指犯十次死罪。言其多。","3.死十次。夸张说法。
十死 ,释义:载即是年的意思。十载就是十年。
十载 ,释义:见“十款天条”。
十款 ,释义:指老人的十种反常情态。
十拗 ,释义:谓对将领的十项要求。
十守 ,释义:指 汉 蔡邕 为《后汉记》所作的十志。
十意 ,释义:唐 时 西突厥 分其国为十部,每部命一人统辖,赐箭一支,号为十箭。亦称“十设”、“十姓部落”。
十半 ,释义:唐 开元 中,定州的等级,除京师附近的四州为四辅外,其余依次为:六雄,十望,十紧及其他上、中、下州。十望,指 宋、亳、滑、许、汝、晋、洺、虢、卫、相 等十州。
十望 ,释义:1.从事同一或同类事务的前后十人。十,约数。","2.指同类的十物。
十辈 ,释义:1.指南朝陈后主的亲信江总、孔范等十人。 ","2.泛指十位客人。","3.指宋秦桧门下曹冠、王会等十人。","4.指十二种名花。
十客 ,释义:十号在阳历里面人们习惯称为十号或者10号。
十号 ,释义:把物品一层又一层地包裹起来,以示珍贵。
十袭 ,释义:掷骰语。
撮十 ,释义:佛教指沙弥和沙弥尼所受的不杀生、不偷盗等十条戒律。
十戒 ,释义:见“十箭”。
十设 ,释义:十家卖浆的客店。
十浆 ,释义:五代 齐己 认为诗有十种表现手法,谓之“十势”。 其名目为:狮子返掷,猛虎踞林,丹凤衔珠,毒龙顾尾,孤雁失群,洪河侧掌,龙凤交吟,猛虎投涧,龙潜巨浸,鲸吞巨海。参阅其所著《风骚旨格》。
十势 ,释义:十色指金色、白色、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及黑色。
十色 ,释义:乃指十思想或十种观想。即:无常想,观一切有为法皆新新生灭,无常变坏。
十想 ,释义:十种罪愆。详“三风十愆”。
十愆 ,释义:十项过失。
十失 ,释义:道教指便于修炼的十种赏赐。 见 南朝 梁 陶弘景《授陆敬游十赉文》。其名目为:一、邑于 长阿 北坂 积金山 连石之乡;二、号为 栖静处士;三、四霤飞轩,厢廊侧屋;四、苍头一人;五、钢铁如意;六、笻竹锡仗;七、香炉一枚,熏陆副之;八、杯盘一具;九、大砚一面,笔纸副之;十、鍮石澡罐,手巾为副。唐 皮日休《怀华阳润卿博士》诗之三:“他年欲事先生去,十賚须加 陆逸冲。”自注:“十賚,犹人间九锡也。”宋 秦观《四时四首赠道流》诗之一:“上清欲问因何事,请看先生十賚文。”王国维《游仙》诗之二:“十賚文成九锡如,三千剑履从云车。”
十赉 ,释义:1.指十种文体。 唐 陆龟蒙《再酬袭美先辈见和读襄阳耆旧传之作》诗:“吾祖仗才力,革车蒙虎皮,手持一白旄,直向文场麾……十体免负赘,百家咸起痿。”明 杨慎《文赋列十体》:“分文之十体,各以四字尽之,可谓妙矣。”","2.指书法的十体。唐 张怀瓘 所分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见所著《书断·列传》。","3.指书法的十体。唐 唐元度 所分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垂针、垂露、鸟书、连珠。见《宣和书谱·唐元度》。","4.指十种诗体。唐 元稹 于 元和 七年时,将自己所作诗分编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五言七言两体、律讽、悼亡、艳诗今古两体,共成十体。见所作《叙诗寄乐天书》。","5.指十种诗体。五代 齐己 分诗作为高古、清奇、远近、双分、背非、虚无、是非、清洁、覆妆、阖门十体。见所著《风骚旨格·诗有十体》。
十体 ,释义:《晋书·何曾传》:“然性豪奢……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輒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后以“十裂”指熟透的蒸饼上裂开的十字状纹。
十裂 ,释义:见“十干”。
十榦 ,释义:亦作“十返”或十种反常现象或 十番鼓,民间器乐合奏乐名。
十乱 ,释义:指关于龙、穴、砂、水的十种恶形。
十贫 ,释义:即律历、礼乐、刑法、食货、郊祀、天文、五行、地理、沟洫、艺文。
十志 ,释义:见〖什锦〗。
十锦 ,释义:憋十指的是撒骰子,台面上的点数合而为十,表示没有点数,现在多用于形容倒霉,运气不佳的意思。
憋十 ,释义:指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间的正当关系。
十际 ,释义:指女子纤细的十指。
十尖 ,释义:见“十反”。
十返 ,释义:菩萨于十地断十障证智自在所依真如。
十障 ,释义:唐 时,《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十部正史合称“十史”。
十史 ,释义:罗马帝国时代的一种刑具,是一个十字形的木架,把人的两手、两脚钉在上面,任他慢慢死去。据基督教《新约全书》中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因此基督教徒就把十字架作为信仰的标记,也看做受难或死亡的象征。
十字架 ,释义:根据“逢十进一”的法则进行计数时,每十个相同的单位组成一个和它相邻的较高的单位,这种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简称十进制。其书写原则是位置原则。
十进制 ,释义:京剧和北方地方戏、北方曲艺中所用韵脚的分类。共分十三大类,习用的标目是:中东、人臣、江洋、发花、梭波、遥条、由求、怀来、乜斜、言前、衣欺、姑苏、灰堆。其他剧种、曲种因方音不同,韵脚分类也不尽相同。
十三辙 ,释义:形容程度极深(比用“十分”的语气更强):对你的意见我~赞同。
十二分 ,释义:1.不识字的人在契约或文书上画个“十”字代替签字。","2.基督教徒祈祷时的一种仪式,用右手从额上到胸前,再从一肩到另一肩画个“十”字形,纪念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
画十字 ,释义:佛学术语,名数,因动有声。
十二类 ,释义:明代十三位皇帝的陵墓群。始建于1409年。在北京昌平区。有长陵、景陵、永陵、德陵、献陵、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定陵、昭陵、思陵等。陵区背依天寿山群峰,坐落于山峦南麓。在山谷入口处建有一座石牌坊,为陵区的起始点,建有长约7千米的神道,两旁建碑亭、石象生和龙凤门。整个陵区建筑与山体有机结合,气势森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三陵 ,释义:1.即十二律。 宋 苏辙《次韵门下刘侍郎直宿寄苏左丞》:“一篇和遍东西府,六律更成十二宫。”宋 姜夔《凄凉犯》词序:“十二宫所住字各不同,不容相犯;十二宫特可犯商、角、羽耳。”","2.天文学名词。太阳与月亮沿黄道运行一周,每年会合十二次,每次会合都有一定部位,分黄道周天三百六十度为十二段,每段三十度,称十二宫。名为:降娄,大梁,实沉,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等。亦名为:白羊,金牛,阴阳(一作双子),巨蟹,狮子,双女(一作室女),天秤,天蝎,人马,磨羯,宝瓶,双鱼。参阅 明 贝琳《七政推步》、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八。
十二宫 ,释义:1.11世纪末到13世纪末罗马教皇、西欧封建主、大商人以夺回土耳其伊斯兰教徒占领的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为号召而组织的远征军。因参加者把基督教的十字架作为军徽,故名。","2.中世纪天主教会组成的军队。用以镇压各国人民反封建反天主教会的“异端”运动。
十字军 ,释义:一种治疗常见的暑天疾病的液体药剂,含有樟脑、薄荷油等芳香性物质,有兴奋作用,可以治疗消化不良和轻度肠胃炎,中暑也可使用。
十三行 ,释义:暂无解释。
十二月 ,释义:在湖北省西北部、武当山北麓、襄渝铁路线上。 1970年设市。因市境百二河和犟河筑有十个堰得名。人口444万(1995年)。为新兴的汽车工业城市,有著名的第二汽车制造厂。
十堰市 ,释义:(304—439)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中国匈奴、鲜卑、氐、羌、羯等少数民族先后在北方和巴蜀建立政权,有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南燕、后凉、南凉、北凉、前秦、后秦、西秦、夏、成汉,及汉族建立的前凉、西凉、北燕,共十六个,史称十六国。
十六国 ,释义:1.十种锦缎。 元 戚辅之《佩轩楚客谈》:“﹝ 后蜀 ﹞ 孟氏 在 蜀 时製十样锦,名长安竹、天下乐、鵰团、宜男、宝界地、方胜、狮团、象眼、八搭韵、铁梗衰荷。”后亦以指其中的某一种。元 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哎!你个奸雄 曹操,倒赔了 西川 十样锦征袍。”《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我有一方大红十样锦缎子,也照依姐姐描恁一双儿。”","2.宋 代任官中散大夫、中奉大夫者有十种恩遇,称“十样锦”,亦用以为其官名的代称。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十:“今之中散大夫,即昔之大卿监也,旧説谓之十样锦。受命之初,不俟赦恩,便许封赠父、母、妻一次,一也……国史立传,十也。”宋 李曾伯《代京西漕转中奉大夫谢制帅》:“位十样锦以居左,尤为近世之美谭。”","3.合奏乐名。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曲·俗乐有所本》:“又今有所谓十样锦者,鼓、笛、螺、板、大小鈸鉦之属,齐声振响,亦起近年。吴 人尤尚之。然不知亦沿 正德 之旧。”清 叶梦珠《阅世编·纪闻》:“吴 中新乐,絃索之外,又有十不閒,俗讹称十番,又曰十样锦。其器仅九:鼓、笛、木鱼、板、拨鈸、小鐃、大鐃、大锣、鐺锣,人各执一色,惟木鱼、板,以一人兼司二色。”","4.花名。老少年之红、紫、黄、绿相间者。冰心《山中杂记》十:“在我跪伏在樱花底下,拔那十样锦的叶子的时候,他便侧转那狭长而良善的脸来看我。”参阅 清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四。","5.花名。菊花的一种。一本所开的花,形状各异,颜色多种。参阅《广群芳谱·花谱二七·菊花一》。
十样锦 ,释义:指李姓。李字拆开则为十、八、子三字,故称。《魏书·賨李势传》:“建国 十年,司马聃 将 桓温 伐之,势 降於 温。先是频有怪异……童謡曰:‘江 桥头,闕下市,成都 北门十八子。’”此指 李势。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慧化 尼歌词曰:‘东海 十八子,八井唤三军。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此指 李渊。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七:“衍(王衍)在 蜀 时,童謡曰:‘我有一帖药,其名为阿魏,卖与十八子。’其后 衍 兄 宗弼 果卖国归 唐。”此指 后唐 庄宗 李存勗。
十八子 ,释义:[November(缩写 Nov.)]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十一个月。
十一月 ,释义:佛教语。 谓每月持斋素食并禁止屠宰的十天。《地藏经·如来赞叹品》:“復次 普广,若未来世众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能於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徧,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唐 高祖《禁行刑屠杀诏》:“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及每月十斋日,并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断屠杀。”亦省作“十斋”。唐 白居易《春日闲居》诗之一:“今日非十斋,庖童馈鱼肉。”《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老身年五十一岁了,又奉十斋,怎敢説谎?”清 汪价《三侬赘人广自序》:“近日士大夫,皆以奉十斋、打叶子为名流雅尚。”
十斋日 ,释义:十字街。明 袁宏道《横塘渡》诗:“妾家住虹桥,朱门十字路。”鲁迅《故事新编·非攻》:“再向中央走是一大块广场,摆着许多摊子,拥挤着许多人,这是闹市,也是十字路交叉之处。”
十字路 ,释义: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又称“二十四气”,因以“二十四”作为“气”的歇后语。气,生气。《金瓶梅词话》第五三回:“莫不道我昨夜去了,大娘有些二十四么?”
二十四 ,释义:草书法帖名。
十七帖 ,释义:与主干道交叉的街道;尤指垂直交叉并双向连续延伸的街道。
十字街 ,释义:古以为天地阴阳五行之成数。亦用以表示数量多。
七十二 ,释义:古代相传与十二支相应的十二个神。所主不同,神名各异。(1)分主十二方位的神。
十二神 ,释义:梵文的意译。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所作的分类。或说,人的一身即具此十八界。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十八界 ,释义:古乐的十二调。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共为十二律。《周礼·春官·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吕氏春秋·古乐》:“次制十二筒,以之 阮隃 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鐘之宫,适合。”《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胡三省 注:“三分其一而损益之,上生下生而十二律备矣。”参阅《汉书·律历志上》。
十二律 ,释义:明 初 南京 十四处官伎住的楼与 南市、北市 两楼的合称。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太祖 於 金陵 建十六楼,以处官伎。”《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这 南京 乃是 太祖 皇帝建都的所在……还有那十六楼官妓,新妆袨服,招接四方游客。”参见“十四楼”。
十六楼 ,释义:明 唐寅(号 六如居士)为 朱宸濠 所画的十美人图。
十美图 ,释义:1.指战国时的十二国。","2.星官名。属女宿。
十二国 ,释义:1.亦作“十二枝”。 《礼记·月令》“其日甲乙”汉 蔡邕 章句:“大挠 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日谓之枝,枝干相配以成六旬。”后因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史记·律书》“焉逢摄提格 太初 元年”唐 司马贞 索隐:“《尔雅·释天》云岁阳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五:“自甲至癸为十榦,自子至亥为十二枝。”清 刘斯组《皇极经世书绪言》卷四:“阴数地二,二衍十二,数起十二支。”参见“干支”。","2.佛家语。即十二因缘。参阅 宋 法云《翻译名义集·十二支》。
十二时 ,释义:1.指《春秋》。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称。一说,指六经,六纬,或《易》上、下经加十翼。","2.指儒家的十二部经书。","3.即十二经脉。
十二经 ,释义:传说中善弦歌的女神 素女 所鼓之瑟为五十弦。
五十弦 ,释义:清 康熙 时分 长城 以南行政区为十八省,即 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后沿用为 中国 内地代称。
十八省 ,释义:湖名。
十刹海 ,释义:古代天子之服绘绣的十二种图象。 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称上六章;裳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称下六章。《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汉 郑玄 注:“《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繢,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希绣。’此古天子冕服十二章。”孙诒让 正义:“日也,月也,星也,山也,龙也,华虫也,六者画以作绘,施於衣也;宗彝也,藻也,火也,粉米也,黼也,黻也,此六者紩以为绣,施之於裳也。”清 恽敬《十二章图说序》:“古者十二章之制始於 轩辕,著於有 虞,垂於 夏 殷,详於有 周,盖二千有餘年。”鲁迅《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考诸载籍,源之古者,莫如龙,然已横受抵排,不容作绘,更思其次,则有十二章。”
十二章 ,释义:1.宋代杭州名胜。","2.泛指供游乐的名楼。
十三楼 ,释义:宋 代行政区划。 宋 太宗 至道 三年分境内为十五路,到 仁宗 时,又增三路,共为十八路: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东、江南西、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广南东、广南西。到 神宗 元丰 末,又分为二十三路。参阅《文献通考·舆地》、《宋史·艺文志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
十八路 ,释义:1.指由人扮饰的十二种兽像。 古代用以驱疫避邪。","2.即十二虫。
十二兽 ,释义:唐 诗人 李白 的别称。
李十二 ,释义:1.古渤海国异姓妇人结成的集体。","2.鸟名。","3.植物名。蔷薇科。每蓓十花或七花,故又称七姊妹。
十姊妹 ,释义:十样不同的美女眉型画图。
十眉图 ,释义:见“十二支”。
十二枝 ,释义:旧译“十二入”。 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根尘相互涉入而能产生知觉,如眼根与色尘涉入而产生眼识。
十二处 ,释义:
十二个 ,释义:1.亦作“十二峯”。 指川、鄂边境巫山的十二座峰。峰名分别为: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2.曲牌总名的一种。属南曲南吕宫,以由《三仙桥》、《白练序》、《醉太平》、《普天乐》、《征胡兵》、《香遍满》、《琐窗寒》、《刘泼帽》、《三换头》、《贺新郎》、《节节高》、《东瓯令》十二只曲牌组成,故名。
十二峰 ,释义:见“十方世界”。
十方界 ,释义:指十八种武艺。
十八般 ,释义:十四处官妓住的楼。
十四楼 ,释义:唐 武德 初,关中 之地分为十二道。武德 三年改为十二军。《新唐书·兵志》:“武德 初……析 关中 为十二道,曰:万年道、长安道、富平道、醴泉道、同州道、华州道、寧州道、岐州道、豳州道、西麟州道、涇州道、宜州道、皆置府。”
十二辰 ,释义:鸨的异名。
七十鸟 ,释义:1.天子冕冠前后各悬垂的十二条玉串。","2.借指天子。
十二旒 ,释义:见“十字路口”。
十字口 ,释义:明 代所设管理皇室内务的十二个衙门,各有掌印太监一员。
十二监 ,释义:1.宋时曾在十三经外加《大戴礼记》,合称十四经。 ","2.中医学名词。十二经脉加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的合称。十二经中的六阳经,以督脉为总汇;六阴经,以任脉为总汇。参阅元滑寿《十四经发挥》。
十四经 ,释义:明 名将 常遇春 的绰号。
常十万 ,释义:农历十月一日。 旧俗为扫墓日。亦称十月一。
十月朝 ,释义:诗体的一种。 以十首为限,每首诗题均有“离”字,如“犬离家”、“笔离手”、“竹离丛”之类,因称“十离诗”。
十离诗 ,释义:唐朝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等史书合称十三史。 宋朝加《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四部,合称十七史。参见〔二十四史〕
十七史 ,释义:古代京城四面各有三座城门,总计有十二门。
十二门 ,释义:指 赣江 十八处险滩。即 赣县 的 白涧、天柱、小湖、鳖滩、大湖、铜盆、落濑、青洲、梁口 九滩;万安县 的 昆仑、晓滩、武朔、昂邦、小蓼、大蓼、绵滩、漂神、惶恐 九滩。亦指第十八滩,即 惶恐滩。
十八滩 ,释义:唐 宋 时教坊用的筝均为十三根弦,因代指筝。
十三弦 ,释义:(1)占筮时,三变成一爻,一卦六爻,故十八变成一卦。
十八变 ,释义:唐 初宫廷宴享时,沿 隋 制奏九部乐。
十部乐 ,释义:即十善。
十善道 ,释义:十二处。
十二入 ,释义:亦称“十二生肖”。 即十二相属。
十二肖 ,释义:指 唐 宋 时期的十大散文家。 即 唐 韩愈、柳宗元、李翱、孙樵、宋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参阅 清 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
十大家 ,释义:1.宋元明时中医分科。","2.元明时画有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参阅明陶宗仪《辍耕录·画家十三科》。","3.元明时裱褙字画有十三科。
十四弦 ,释义:唐 长安 皇城南北七街,东西五街,因以“十二街”借指 长安城 的街道。
十二街 ,释义:宋 张敏叔 对十二种名花的谑称。
十二客 ,释义:1.指 它嚣、魏牟、陈仲、史鰌、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孟轲 等十二人。《荀子·非十二子》:“今夫仁人也,将何务哉?上则法 舜 禹 之制,下则法 仲尼、子弓 之义,以务息十二子之説。”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全盛时代·先秦学派之所短》:“荀子 之非十二子,动斥人为贱儒,指其无廉耻而嗜饮食……毫无士君子从容论道之风。”参见“十子”。","2.指自子至亥十二支。《史记·律书论》:“十母,十二子,钟律调自上古。”张守节 正义:“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唐 韩愈《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
十二子 ,释义:(1)指 晋 代《论语》注疏家十三人,即 卫瓘、缪播、栾肇、郭象、蔡谟、袁宏、江湻、蔡系、李充、孙绰、周瓌、范宁、王珉。南朝 梁 皇侃《论语义疏叙》:“今日所讲,即是《鲁论》,为 张侯 所学,何晏 所集者也。晋 太保 河东 卫瓘 字 伯玉、晋 中书令 兰陵 繆播 字 宣则 ……右十三家为 江熙 字 太和 所集。侃 今之讲,先通 何 集,若 江 集中诸人有可采者,亦附而申之。”(2)指自 南唐 至 南宋 十三个制墨家,即 李廷珪(包括 李 之子 承宴)、沉珪(包括 沉 之子 宴)、关珪、张遇、常遇、潘遇、张谷、潘谷、叶谷、胡景纯、陈赡、梅赡、耿德真。宋 何薳《春渚纪闻·十三家墨》:“予为儿时,於 彭门 寇钧国 家,见其先世所藏 李廷珪 下至 潘谷 十三家墨,断珪残璧,璨然满目”。(3)指 明 末 高闯王 等十三支农民起义军。崇祯 八年(公元1635年)农民军各部首领在 荥阳 集会。其中势力强大的有十三家。即 高迎祥、张献忠、马守应、罗汝才、贺一龙、贺锦、许可变、李万庆、马进忠、惠登相、横天王、九条龙、顺天王。见《明史·李自成传》。(4)指《周礼》等十三种注本。清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北史〉合魏、齐、周、隋书四·十三家》:“《周礼》、《礼记》、《毛诗》、《尚书》、《公羊》、《左传》、《孝经》、《论语》孔、郑、王、何、服、杜 等注凡十三家……所举凡六家,而云十三家者,伪 孔安国《尚书》传、郑康成《周礼》、《礼记》注、《毛诗》笺、《尚书》、《论语》注、王肃《周礼》、《礼记》、《毛诗》、《尚书》注、何休《公羊》学、服虔《左传》解诂、杜预《左传》集解也。”
十三家 ,释义:清 代孔庙从祀的十二贤人。 参见“十哲”。
十二哲 ,释义:金 沿袭 宋 制,分境内为若干路。
十九路 ,释义:1.十分之七八。 《新唐书·李杰传》:“时户口逋荡,细弱下户为豪力所兼,杰 为设科条区处,检防亡匿,復业者十七八。”","2.指十七八岁。唐 韩愈《曹成王碑》:“成王 嗣封,在 玄宗 世,盖於时年十七八。”唐 白居易《夜闻歌者》诗:“独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
十七八 ,释义:一张全开纸切为18张的规格;亦指这种规格的纸或书页。
十八开 ,释义:同“七十二子”。七十,举其成数。
七十子 ,释义:北曲所用的宫调共有十二个,通称为“十二调”。即: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仙吕宫、中吕宫、南吕宫、双调、越调、商调、商角调、般涉调。但戏曲里实际常用的只有九个宫调。参见“九宫”。
十二调 ,释义:清 戏曲家 李渔 的别称。
李十郎 ,释义:1.十分之八、九。表示大多数。","2.指十八九岁。
十八九 ,释义:谓长期攻读所得的学问。明 杨慎《丹铅总录·读书万卷》:“宋 宣 政 间,文人称 翟汝文、叶梦得、汪藻、孙覿 四人。孙 尝自评曰:‘吾之视 浮溪,浮溪 之视 石林,各少十年书。石林 视 翟忠惠 亦然。’识者以为确论。今之学文者,果有十年书乎?”
十年书 ,释义:指人在一年十二个月中所吃的不同食物。《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孔子家语·礼运》:“十二食。”王肃 注:“十二食者,十二月之食。”
十二食 ,释义:唐 代称《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为十三史。参阅《旧唐书·经籍志上》。
十三史 ,释义:唐 代乐名。
十二和 ,释义:唐 杜甫,曾官左拾遗,故世称 杜拾遗。旧村学究戏作 杜十姨。
杜十姨 ,释义:唐 末诸王共居的第宅。武宗、宣宗 皆由中官从十六宅迎立登位。昭宗 时,韩建 围十六宅,尽杀诸王,宅遂废。《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四年》:“建 乃与知枢密 刘季述 矫制发兵围十六宅…… 建 拥 通、沂、睦、济、韶、彭、韩、陈、覃、延、丹 十一王至 石隄谷,尽杀之。”
十六宅 ,释义:唐玄宗 诸子年长封王之后所共居的大宅。宅在 长安 安国寺 东。宋 王溥《唐会要·诸王》:“先天 之后,皇子幼则居内。东封后,以年渐长成,乃於 安国寺 东附苑城为大宅,分院居之,名为十王宅……十王谓:庆、忠、棣、鄂、荣、光、仪、潁、永、延、盛、济 等,以十举全数。”参见“十六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