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字的组词大全
本文章为您提供的字问答是:迹字的组词大全,这个关于迹字的组词大全的字问答,由小编摘录自在线新华字典找到的相关答案,同时为您提供了迹字的组词大全相关的字的拼音及含义,详细可点击链接查看。
足迹 ,含义:个人或集体过去做过的重要的事情(现多指对革命、对人民有益的事):英雄~。先进~。
事迹 ,含义: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事物的过去或将来:~可疑。 从~看,这事不像是他干的。
迹象 ,含义:古代或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历史~。 古代村落的~。
遗迹 ,含义:1.一个物体按某种规律运动时,它所经过的路线就是这个物体运动的轨迹。如人造地球卫星按计划运行的路线,就是它的轨迹。几何学中,把所有满足某种条件的点所构成的图形叫做具有这种性质的点的轨迹。","2.比喻人生经历的或事物发展的道路。
轨迹 ,含义:指人变得有钱有势:他靠投靠权贵~。
发迹 ,含义:躲藏起来,不露形迹:销声~。~海外。
匿迹 ,含义:血在物体上留下的痕迹:~斑斑。 衣服上有~。
血迹 ,含义:行动所留的痕迹:各个角落都找遍了,仍然不见~。
踪迹 ,含义:字的笔画和形体:~工整。墓碑上的~模糊不清。
字迹 ,含义:每个人写的字所特有的形象;字迹:核对~。 这可不像他的~。
笔迹 ,含义: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处:~江湖。 ~天涯。
浪迹 ,含义:隐蔽本来面目混杂在某种场合:~江湖。
混迹 ,含义:出于书法家或画家本人之手的作品(区别于临摹的或伪造的):这一幅画是宋人的~。
真迹 ,含义:过去的事情:历史~。
陈迹 ,含义:行动的踪迹:~无定。
行迹 ,含义:逃避人世;隐居:~潜形。~空门(出家为僧尼)。
遁迹 ,含义:林业上指采伐之后还没重新种树的土地。
迹地 ,含义:内心的真实情况:表明~。剖白~。
心迹 ,含义:亲手写的字或画的画:这是鲁迅先生的~。
脚迹 ,释义:1.举动和神色:~可疑。","2.痕迹;迹象:不留~。","3.指礼貌:不拘~。
形迹 ,释义:恶劣的事迹(指损害人民的):~昭彰。~斑斑。
劣迹 ,释义:1.隐蔽起来,不敢再出头露面:盗匪~。~潜踪。","2.约束自己的言行:屏气~。","3.退隐:~山林。~避贤。
敛迹 ,释义:丑恶的事迹。
秽迹 ,释义:人的足迹:~罕至。
人迹 ,释义:消灭做坏事留下的痕迹:焚尸~。销赃~。
灭迹 ,释义:1.著名的古迹。","2.名家的手迹。","3.声誉功业。
名迹 ,释义:1.见“抗迹”。","2.亦作“抗跡”。高尚其志行、心迹。
抗迹 ,释义:显著的功绩。
亮迹 ,释义:人迹。
物迹 ,释义:指动乱之事。
乱迹 ,释义:粒子在穿越路径上留下的痕迹。
径迹 ,释义:谓寻踪射击。
迹射 ,释义:老鼠的足迹。
鼠迹 ,释义:记录考实。
记迹 ,释义:符合心迹。
应迹 ,释义:1.见“神迹”。 ","2.同“神迹”。","3.亦作“神跡”。亦作“神蹟”。神灵的事迹;灵异的现象。
神迹 ,释义:1.船舶、舰艇、鱼雷航行时在水面所留下的痕迹,战斗中可根据敌人舰艇航迹发现敌人或根据敌人鱼雷航迹避开鱼雷攻击。 ","2.飞机、火箭等飞行器在空中或空间中形成或遵循的飞行轨迹。","3.飞机在地球表面之上的实际轨迹,或其图上表示。
航迹 ,释义:亦作“污蹟”。龌龊的痕迹;污染的痕迹。
影迹 ,释义:在外乡停留或暂住。
寄迹 ,释义:圣人的遗迹。
圣迹 ,释义:仙人的遗迹或行踪。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山四方周四百餘里,叠鄣之巖万仞,怀灵抱异,苞诸仙迹。”《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 杜僎成 ﹞拜受什袭,辞归,……越数年,乃弃妻子,携仙迹,遨游名山,罕与人接。”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蓬莱仙迹》:“登州 蓬莱阁,颇多仙迹,士人往往有所见闻。”
仙迹 ,释义:亦作“偽跡”。装假的事;虚伪的事。《文选·任昉<奏弹刘整>》:“未见 孟尝 之深心,唯斆 文通 之伪迹。”李善 注引《东观汉书》:“高凤,字 文通 ……年老,声名著闻。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凤 本巫家,不应为吏。’又与寡嫂诈讼田,遂不仕。”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下》:“夫 晋、宋 已前,帝王传授,始自锡命,终於登极。其间笺疏款曲,詔策频繁。虽事皆伪跡,言并饰让,犹能备其威仪,陈其文物,俾礼容可识,朝野具瞻。”
伪迹 ,释义:1.亦作“灵跡”。亦作“灵蹟”。指帝王的德政。","2.神明的功绩。","3.神灵的遗迹;圣贤的事迹。","4.引申为奇迹。","5.神明显灵的事迹。","6.谓墨宝。","7.见“灵迹”。
灵迹 ,释义:1.亦作“风跡”。 1.犹风节;风操。《后汉书·朱浮传》:“浮 年少有才能,颇欲厉风迹,收士心。”李贤 注:“风化之迹也。”宋 沉括《赠屯田员外郎叶君墓志铭》:“君之才学无所施当世。然予与君之子与孙游,其规模风跡,予有以知其才。”","2.犹政绩。《宋书·良吏传序》:“今採其风迹粗著者,以为《良吏篇》云。”宋 叶适《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其为民补弊剔蠹,锄其悍顽,而兴作利政,以惠养之,意必有风迹可述。”","3.根据传闻而追踪寻迹。明 宋濂《故岐宁卫经历熊府君墓铭》:“州县官多失廉平,君阴风跡数十辈,悉如法论罢之。”
风迹 ,释义:1.亦作“无跡”。没有踪影;没有痕迹。","2.见“无迹”。
无迹 ,释义:1.见“追迹”。 ","2.亦作“追跡”。追踪;考察。","3.跟随;效法。
追迹 ,释义:1.见“履迹”。","2.亦作“履跡”。谓踏着前人的足迹。指承袭祖业。","3.足迹。","4.事迹。
履迹 ,释义:1.亦作“声跡”。 声望与事迹。《后汉书·李法传》:“﹝ 李法 ﹞出为 汝南 太守,政有声迹。”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大统寺》:“苏秦 时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应是碑铭之类,颂其声跡也。”宋 文天祥《出真州》诗序:“予平生仕宦,声迹比比,不曾至 淮。”《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除声跡不好者,仰御史臺体察,虽未任满,许行奏代。”明 李东阳《武昌府学重修记》:“张公 以《春秋》举进士,绩学翰林,歷著声跡。”《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边远见职有声迹者,使之内迁。”","2.犹言音讯行踪。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恶分疏》:“宋 人 许昼,闽 人 黄遘,遘 尝宰 滑州 卫南,与 画 声迹不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旦声跡彰露,亲庭罪责,将妾拘繫于内,郎赶逐于外,在妾便自甘心,却累了郎之清德,妾罪大矣。”","3.指用录音机或语音学仪器记录下来的声音。陈原《社会语言学》9.1:“由于现代录像和录音技术的发展,所有声迹或图像,都能很方便地录下来给人研究。”","4.见“声迹”。
声迹 ,释义:指过去发生的事情。
旧迹 ,释义:汗水的痕迹。
汗迹 ,释义:1.见“佛迹”。","2.亦作“佛跡”。相传释迦牟尼将入寂灭之时留在石上的足跡。","3.借指佛法。
佛迹 ,释义:1.见“萍迹”。","2.亦作“萍跡”。喻人四处漂流,行踪无定。唐 牟融《有感》诗之一:“十年漂泊如萍跡,一度登临一悵神。”宋 黄公度《春日怀王庆长》诗:“王孙缘底事,萍迹久他乡。”明 徐霖《绣襦记·套促缠头》:“金尽牀头惹厌憎,风波萍迹任浮沉。”
萍迹 ,释义:往事;陈迹。
往迹 ,释义:1.亦作“道蹟”。道家的教义。","2.道家的事业。","3.见“道跡”。
道迹 ,释义:情状。
情迹 ,释义:1.见“车跡”。","2.亦作“车蹟”。车轮的痕迹。
车迹 ,释义:在碑石上铭刻文辞。
削迹 ,释义:1.见“肇迹”。 ","2.亦作“肇跡”。犹肇始,肇兴。晋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猗歟 汝阴,绰绰有裕;戎轩肇迹,荷策来附。”《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论》:“武皇 肇跡 阴山,赴难 唐 室。”《清史稿·礼志五》:“有清 肇迹 兴京,四祖陵并在京西北,称 兴京陵。”《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拟设国粹学堂启》:“昔 西欧 肇迹,兆於古学復兴之年;日本 振兴,基於国粹保存之论。”
肇迹 ,释义:1.伟大的业绩或事迹。蹟,也写作“迹”。","2.指不朽的文物古迹。
伟迹 ,释义:1.亦作“袭跡”。沿袭他人的行径。谓取法。","2.引申为从师学习。","3.犹言重蹈覆辙。","4.谓不知变化地学样。","5.见“袭迹”。
袭迹 ,释义:1.见“飘跡”。","2.亦作“飘蹟”。谓腾身高迁。唐 孟郊《赠李观》诗:“捨予在泥辙,飘跡上云津。”宋 苏舜钦《及第后与同年宴李丞相宅》诗:“拔身泥滓底,飘迹云霞上。”
飘迹 ,释义:谓追踪前人而几可比拟。
亚迹 ,释义:1.见“托迹”。 ","2.亦作“托跡”。犹寄身。多指寄身方外,或遁处深山或贱位,以逃避世事。
托迹 ,释义:1.见“实跡”。","2.亦作“实蹟”。真确的事实。亦偏指业绩。
实迹 ,释义:1.喻晚年。《文选·陆机<叹逝赋>》:“解心累於末迹,聊优游以娱老。”李善 注:“末迹,喻老。”","2.次要的事。清 管同《<方植之文集>序》:“性命修于身,勋业皆其末迹也。”王闿运《御夷论一》:“和战者,政教之末迹;諍议者,谋国之下道。”
末迹 ,释义:1.指玄理。","2.隐身,隐居。
冥迹 ,释义:1.见“蜗跡”。","2.亦作“蜗蹟”。即蜗涎。
蜗迹 ,释义:1.功迹。","2.功业与劳绩。","3.功劳和事迹。
功迹 ,释义:1.见“投迹”。 ","2.亦作“投跡”。举步前往,投身。
投迹 ,释义:1.亦作“鸿跡”。鸿雁的足迹。比喻行踪,踪迹。","2.见“鸿迹”。
鸿迹 ,释义:1.亦作“画跡”。亦作“画蹟”。画的笔法。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佛殿西廊立高僧一十六身,天寳 初,自 南内 移来,画迹拙俗。”一本作“画蹟”。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孟仲晖》:“善写貌,笔迹类 陈閎,又似 阎令。时有 杜景祥、王允之,竝画迹与 仲暉 相近也。”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王绍宗》:“父 修礼,画跡与 殷仲容 相类,亦善书。”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近人有收《汉祖过沛图》者,画蹟颇佳。”","2.绘画的遗迹。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会暇日,游 大兴善寺 ……游及 慈恩,初知官将併寺,僧众草草,乃泛问一二上人及记塔下画跡,游於此遂絶。”罗尔纲《南京如意里太平天囯壁画考证》:“一九五四年六月,南京 私立新宁女子中学在 如意里 四十四号修校舍时,发现露天墙壁上有被石灰粉饰着的壁画画迹,后又在四十号学校操场发现壁画画迹两壁。”","3.划过的痕迹。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天帝释以四十二事问佛,一一以指画石,画跡故在。”","4.见“画迹”。
画迹 ,释义:犹创业。
拓迹 ,释义:1.见“扫跡”。","2.亦作“扫蹟”。扫帚扫过的痕迹。晋 左思《娇女》诗:“明朝弄梳臺,黛眉类扫跡。”","3.扫除车轮痕迹。表示谢绝宾客。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跡。”","4.指绝迹。宋 陆游《山园杂咏》之三:“俗客年来真扫迹,清樽日暮独忘归。”
扫迹 ,释义:追踪。
逐迹 ,释义:1.见“宦迹”。","2.做官的事迹;政绩。","3.亦作“宦跡”。谓做官的经历、行踪。
宦迹 ,释义:1.见“朕迹”。","2.亦作“朕蹟”。征兆;痕迹。
盛迹 ,释义:1.亦作“凤跡”。仙人或贵人车乘的辙迹。","2.见“凤迹”。
凤迹 ,释义:亦作“蹟蹈”。重复走过的路。
迹蹈 ,释义:1.亦作“比蹟”。齐步;并驾。谓彼此相当。","2.见“比跡”。
比迹 ,释义:1.见“餘跡”。","2.亦作“餘蹟”。犹遗迹。死去的人或前代遗留的痕迹。
余迹 ,释义:
粗迹 ,释义:1.见“超迹”。 ","2.亦作“超跡”。高超的行迹。","3.指羽化,仙化。
超迹 ,释义:1.见“踵迹”。","2.亦作“踵跡”。犹继承。
踵迹 ,释义:1.见“政迹”。 ","2.亦作“政蹟”。旧时指官吏治理政事的事迹。《后汉书·鲁恭传》:“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3.犹政绩。《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守令之有政迹者赏之,贪残者诛之,远近肃然。”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龙井寺》:“方先生倅 杭,即道贬 处州,是以无政蹟可见。”参见“政绩”。
政迹 ,释义:1.不同的行为、行迹。 晋 慧远《沙门袒服论》:“於是服膺圣门者,咸履正思顺,异迹同轨,缅素风而怀古,背华俗以洗心。”","2.优异的政绩。《汉书·路温舒传》:“迁 临淮 太守,治有异迹,卒於官。”晋 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上》:“鸿 官至 琅邪 太守,所在有异迹。”宋 王安石《答戚郎中启》:“民无隐情,治有异迹。”","3.反叛的形迹。《南史·刘季连传》:“季连 有憾於 遥欣,乃密表 明帝 言其有异迹。”《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包藏祸心者,谓之异志。形见於事为,谓之异迹。”","4.奇异的事迹。宋 苏轼《赵先生舍利记》:“盎 与先生异迹极多,张道安 作先生墓誌,具载其事。”
异迹 ,释义:发迹;起家;创业。
开迹 ,释义:迹象。
征迹 ,释义:1.见“放迹”。","2.亦作“放跡”。亦作“放蹟”。犹远行。《楚辞·九章·悲回风》:“求 介子 之所存兮,见 伯夷 之放迹。”王逸 注:“放,远也;迹,行也。”","3.犹浪迹。到处漂泊。唐 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王公神道碑铭》:“同列有恃恩自得者,众皆媚承,公嫉其为人,不直视,由此贬 连州 司户,移 夔州 司马,又移 荆南 ……放跡在外,积四年。”《新唐书·韩思彦传》:“至官閲月,自免去,放蹟 江 淮 间。”明 方孝孺《学士亭记》:“故或放迹於江海,或养操於山林,求遗世忘累之士而与之游。”清 顾炎武《春雨》诗:“放跡江湖间,犹思理坟典。”
放迹 ,释义:犹高踪。
危迹 ,释义:1.变化之迹;教化之迹。","2.神灵之迹。
化迹 ,释义:1.见“霸迹”。","2.亦作“霸跡”。犹霸业,王业。","3.特指建立了赫赫王业的汉朝。
霸迹 ,释义:旧谓被毒蛇咬过而含有蛇毒的草木。
蛇迹 ,释义:隐藏踪迹。
韬迹 ,释义:犹痕迹。
迹痕 ,释义:事物残留下的痕迹:当日巍峨的宫殿,如今只剩下一点儿~了。
濡迹 ,释义:遁身隐迹。
栖迹 ,释义:1.见“逸迹”。","2.亦作“逸跡”。亦作“逸蹟”。犹遁迹。指隐居。汉 王粲《七释》:“是以栖林隐谷之夫,逸迹放言之士,鉴乎有道,贫贱是耻。”唐 皮日休《七爱诗·卢徵君鸿》:“高名无阶级,逸迹絶涯涘。”","3.指骏马的快步。晋 葛洪《抱朴子·名实》:“顿云禽於千仞,骋逸迹以追风。”","4.高超的书艺作品。南朝 梁武帝《观锺繇书法十二意》:“世之学者宗二 王、元常 逸迹,曾不睥睨。”唐 韩愈《祭郴州李使君文》:“接雄词於章句,窥逸跡於篆籀。”唐 窦臮《述书赋上》:“达士逸蹟,乃推 无奕,毫翰云为,任兴所适。”唐 司空图《月下留丹灶》诗序:“某年中,廉 帅上闻,且命鑱其逸跡,藏於郡廨。”","5.遗踪;逸事。唐 韩愈《复志赋》:“窥前灵之逸迹兮,超孤举而幽寻。”
逸迹 ,释义:犹言分道而行。
判迹 ,释义:犹发迹。谓扬名立业。
售迹 ,释义:不循法度。
不迹 ,释义:形迹。
刑迹 ,释义:绝迹。清 钱学纶《语新》卷上:“妇女则服役神之夫人,当时不过一二老嫗……自二十年来,花团锦簇,变为一班少妇,老嫗自以为羞,渐渐埽迹。”
埽迹 ,释义:犹比迹。 谓功劳业绩可与之比并。《后汉书·文苑传上·傅毅》:“於赫我祖,显於 殷国 。二迹 阿衡 ,克光其则。” 李贤 注:“ 高宗 命 傅説 曰:‘尔尚明保﹝予﹞,罔俾 阿衡 专美 有商 。’故曰二迹也。言 傅説 功比 伊尹 ,而能光大其法则也。”
二迹 ,释义:犹言栖身。
住迹 ,释义:寻迹察访。
迹察 ,释义:亦作“蹟响”。 踪迹和声响。
迹响 ,释义:见“贋迹”。。。亦作“贗蹟”。伪造的书画墨迹。清 王夫之《后雁字诗》之十九:“贋迹徒相似,鸿儒亦借誉。”清 方文《赵山子斋头看沉石田画》诗:“贋蹟无非 沉石田,此图山水是真传。”张珩《怎样鉴定书画》四:“不少赝迹上的伪 宣和 玺,往往是漫无规律,乱打乱盖的。”
贋迹 ,释义:1.亦作“齿跡”。 犹厕身,置身。","2.见“齿迹”。
齿迹 ,释义:放开脚步。谓到处游览。清 黄鷟来《题毛闇斋采芝图》诗:“肆迹敛文藻,委怀在长年;安得 筇 竹杖,相从住云端。”
肆迹 ,释义:1.亦作“巨蹟”。神话传说中的巨人足迹。事见《史记·周本纪》:“姜原出野,见巨人跡心忻然説,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子即周始祖后稷。","2.见“巨跡”。
巨迹 ,释义:见“警跡人”。
警迹 ,释义:谓德行、业绩相同。
齐迹 ,释义:事迹相当。
等迹 ,释义:亦作“跡状”。 亦作“蹟状”。行迹,迹象。
摈迹 ,释义:1.亦作\"絶迹\"。 亦作\"絶迹\"。","2.不见踪迹。","3.无人迹处。","4.形迹与外界隔绝。","5.指卓越的功业事迹。更多解释见“絶迹”。。。亦作“绝跡”。亦作“绝蹟”。","6.不见踪迹。《庄子·人间世》:“絶迹易,无行地难。”郭象 注:“不行则易,欲行而不践地,不可能也。”《南史·梁吴平侯景传》:“州内清静,抄盗絶迹。”明 王鏊《震泽长语·仙释》:“君有画鹤之诬,隐壁仙逝,则君之墨本絶跡矣。”郭沫若《沸羹集·答<国际文学>编者》:“大抵在初期,诗歌是最流行的,独幕剧次之,小说则几乎绝迹。”","7.无人迹处。汉 王充《论衡·道虚》:“况 卢敖 一人之身,独行絶迹之地,空造幽冥之语乎。”","8.形迹与外界隔绝。《后汉书·杜根传》:“周旋民间,非絶跡之处,邂逅发露,祸及知亲,故不为也。”唐 王建《送人》诗:“与君俱絶蹟,两念无因由。”清 顾炎武《赠路舍人泽溥》诗:“絶跡远浮名,林皋託孤诣。”","9.指卓越的功业事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揆厥所元,终都攸卒,未有殊尤絶迹可考于今者也。”《晋书·刘颂传》:“树国全制,始成於今,超 秦、汉、魏氏 之局节,绍五帝 三代 之絶跡。”
絶迹 ,释义:犹止步。
顿迹 ,释义:1.收敛形迹。 ","2.停步。
收迹 ,释义:1.见“媲迹”。","2.犹比肩。谓并驾齐驱。
媲迹 ,释义:谓与他人的行为、业迹相等。
侔迹 ,释义:亦作“蹟捕”。 跟踪追捕。
迹捕 ,释义:1.对自身的谦称。","2.对自己住地的谦称。
贱迹 ,释义:1.亦作“避蹟”。 避藏形迹;隐匿。《再生缘》第三七回:“母亲与郡主两年避跡在于 万缘尼菴 内。”《玉娇梨》第八回:“晚生寒舍虽在郡中,却有一个小园在前面 白石村 中,晚生因在此避迹读书,到了城中住的时少,又癖性不喜妄交朋友,所以贱名不能上达。”","2.见“避跡”。
避迹 ,释义:1.见“麤迹”。 ","2.亦作“麤跡”。谓大道正理。","3.谓大的事迹。
麤迹 ,释义:见“勋绩”。
勋迹 ,释义:亦作“跡水”。脚印中的水。形容水小。
迹水 ,释义:帝王的功业。
帝迹 ,释义:遗漏的痕迹。
漏迹 ,释义:犹举足。
腾迹 ,释义:绝迹。
夷迹 ,释义:谓不与世人交往。
闭迹 ,释义:1.高卓的行迹。","2.犹高蹈。指隐逸。
矫迹 ,释义:1.亦作“践跡”。踩着前人的足迹。犹蹈袭,因袭。","2.实践,实行。","3.行迹;行为。","4.见“践迹”。
践迹 ,释义:犹言跟踪追捕。
高迹 ,释义:遁迹;隐迹。
窜迹 ,释义:败亡的行径。
败迹 ,释义:衍化踪迹。
绳迹 ,释义:霸王的业绩。伯,通“霸”。
伯迹 ,释义:指书信。
鳞迹 ,释义:1.亦作“寝跡”。隐藏行迹。指隐居。晋 陶潜《张长公》诗:“寝迹穷年,谁知斯意。”晋 陶潜《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寝跡衡门下,邈兴世相絶。”","2.见“寝迹”。
寝迹 ,释义:犹敛迹。谓藏身不出。
讳迹 ,释义:亦作“污蹟”。龌龊的痕迹;污染的痕迹。清 昭槤《啸亭杂录·岳青天》:“﹝ 岳起 ﹞初任 奉天府 尹,前令尹某以贪黷著,公人署时,命僕自屋宇器用皆洗涤之,曰:‘勿緇染其污跡也。’”叶圣陶《孤独》:“他的衣裳有许多的污迹,也有几处破裂了毁损了的。”。。见“污跡”。
汙迹 ,释义:谓僭越称尊的旧业遗绪。
僭迹 ,释义:1.见“屈迹”。","2.亦作“屈跡”。犹屈身。
屈迹 ,释义:常人的行迹。
凡迹 ,释义:指前人的业迹。
遥迹 ,释义:1.亦作“踠蹟”。马屈其足。意欲奔驰之貌。","2.俯伏。","3.见“踠跡”。
踠迹 ,释义:1.日本各棋家对预定继承人的称呼。著名的本因坊秀策曾是十四世本因坊秀和的迹目。","2.日本古代时指家督的意思。
迹目 ,释义:犹匿迹。
黜迹 ,释义:1.业迹;行迹。","2.赤头蝇的别名。
景迹 ,释义:返行,回归。
返迹 ,释义:罪行,劣迹。
舋迹 ,释义:1.谓遵循先人的往迹。","2.指遵照。
迭迹 ,释义:犹浪迹,行踪无定。
散迹 ,释义:发迹。
举迹 ,释义:1.见“累迹”。","2.亦作“累跡”。犹累足。因畏惧而不敢正立。","3.足踵相接。形容人群拥挤。
累迹 ,释义:1.见“綦迹”。","2.亦作“綦跡”。亦作“綦蹟”。足迹;踪迹。
綦迹 ,释义:作恶的遗迹。借指恶人。《宋书·索虏传》:“殄逆鳞於 函关 ,扫凶迹於 秦 土,非仰协 宋 灵,俯允羣愿,焉能若斯者哉?”
凶迹 ,释义:1.亦作“容蹟”。犹存身;安身。","2.见“容跡”。
容迹 ,释义:脚基。引申为遗迹。唐 陈子昂《吊塞上翁文》:“居延海 南四百餘里,有古城焉,土人云是 塞上翁城,今为戍,其基扃趾跡,盖数千年也。”
趾迹 ,释义:犹遗言。
辞迹 ,释义:亦作“蹟兆”。踪迹和征兆。
迹兆 ,释义:灭迹,谓隐居。
铲迹 ,释义:1.见“兽跡”。 ","2.亦作“兽蹟”。兽的足印。
兽迹 ,释义:1.见“寓迹”。","2.亦作“寓跡”。犹寄足。暂时寄住。
寓迹 ,释义:匿迹。
潜迹 ,释义:1.亦作“蹟行”。指行为。","2.停止不前。
迹行 ,释义:1.亦作“翰蹟”。犹笔迹。多指文辞、书牍。","2.见“翰跡”。
翰迹 ,释义:指巨大的功绩、成就。
钜迹 ,释义:退避;隐居。
逊迹 ,释义:犹委身,置身。
委迹 ,释义:1.亦作“连跡”。 踪迹相连。","2.追随,仿效。","3.见“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