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的三字组词大全

admin2021年05月27日学生问答2170

本文章为您提供的字问答是:三字的三字组词大全,这个关于三字的三字组词大全的字问答,由小编摘录自在线新华字典找到的相关答案,同时为您提供了三字的三字组词大全相关的字的拼音及含义,详细可点击链接查看。

三算 [sān suàn] ,含义:三算是基本建设管理中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算的合称,是我国现行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三算”,对进行基本建设经济核算、合理使用建设资金、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发展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是控制和确定工程造价的文件,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凡采用两阶段设计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必须编制总概算,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编制施工图预算。采用三阶段设计的,技术设计阶段还必须编制修正总概算。

三遥 [sān yáo] ,含义:三遥是指遥测、遥信、遥控功能。 遥测:应用通信技术,传输被测变量的测量值。 遥信:应用通信技术,完成对设备状态信息的监视,如告警状态或开关位置、阀门位置等。 遥控:应用通信技术,完成改变运行设备状态的命令。

三稳 [sān wěn] ,含义:“三稳”,是气功界常用的一个术语,内容包括起功稳、行功稳、收功稳。它是练功注意事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练功做到三稳的原因与我们乘汽车的情形相似。每个人都有共同的乘车体验,谁都喜欢乘坐那种起动平稳、行进平稳(包括速度快也平稳)、制动平稳的车。对于那种猛然起动、行进中时快时慢、忽左忽右,并且经常紧急刹车的车辆,没人愿意乘坐,因为这种行车状态让人太不舒服了。行车要三稳的道理虽然很好理解,但它毕竟与人体自身功能活动状态有质的区别。

魔三 [mó sān] ,含义:魔三,《铠甲勇士》中的暗影护法的亲信部下,最后被黑犀侠的必杀技狂瀑扎打败并由新炎龙侠封印。

三实 [sān shí] ,含义:唐代选官一种,吏部铨试以“身、言、书、判”四事择人。身,指体貌伟岸;言,指言辞辩正;书,指书法遒美;判,指文理优长。如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又称“三实”。

三旦 [sān dàn] ,含义:旦:白天,日。三旦就是三天的意思。在有此习俗的地区,生男生女,外公外婆家都要“送三旦” 就是指分娩三天,定为“三朝洗儿”,在福建福州永泰的一些乡下也有庆“三旦”的习俗。

三陪 [sān péi] ,含义:三陪是汉语词语,是指在官场中陪吃陪喝陪玩,三陪小姐是指夜总会中陪饮陪唱陪跳的女服务员,同时也有陪吃陪喝陪睡的,指一些在酒店歌舞厅等娱乐场所陪异性客人吃喝玩乐的人,他们一般陪客人吃东西,陪客人聊天,陪客人跳舞,但随着利益的驱使,三陪也慢慢发展成为赤裸裸的淫秽色情活动,进而演变成陪吃陪跳舞陪睡觉的新型三陪,这种三陪实际上是以三陪为幌子来进行色情交易

三主 [sān zhǔ] ,含义:三主即主动学习,主体建构,主阵落实最大限度地突出课堂主阵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到位 [sān dào wèi] ,含义:三到位,指做到事项进驻大厅到位,审批授权,窗口到位,电子监察到位。

三辰旗 [sān chén qí] ,含义:三辰旗就是日月星辰旗,日月星谓之三辰,画于旌旗,象天之明。三辰象征天、昊天上帝、天道,是自舜帝以来代表华夏文化最尊贵的标志。语出《春秋左传·桓公二年》:“三辰旂旗,昭其明也”。三辰是天之光明照临天下,故画以旌旗,象天之明也。九旗之物,唯日月为常。不言画星者,盖大常之上,又画星也。

三宝树 [sān bǎo shù] ,含义:三宝树为庐山旅游景点之一,由黄龙潭沿林间石阶上行约300米即到三宝树。

三防门 [sān fáng mén] ,含义:“三防门”也就是民间说的,防火防盗防噪音的入户门,实质上就是官方认可木质防火门,但它仍与普通的木质防火门(例如:公共部份的过道门,机防门,和楼梯门,管井门)又有着相互本质上的区别。在外型,结构,锁具应用木质防盗门的原理和造型,选用防火材料上使用高科技防火板为材料,从而相对提高了该木质防火门的防盗隔音等性能而得名

三小球 [sān xiǎo qiú] ,含义:三小球是球类名词,指的是乒乓球、羽毛球、网球。

三黄粉 [sān huáng fěn] ,含义:三黄粉,汉语,主要成份为大黄、黄芩、黄柏

三水线 [sān shuǐ xiàn] ,含义:三水线,三杆笔至水祖坑的徒步线路,是沿惠州与深圳交界之山脊防火带从头至尾,大致17公里左右,俗称五行线。

天卫三 [tiān wèi sān] ,含义:天卫三是天王星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第八大的卫星。

三房心 [sān fáng xīn] ,含义:三房心系胚胎期原发隔异常发育,形成左心房内有畸形隔膜,使左心房分为副房及真正左心房两个部分。亦可能系肺静脉总干与左心房融合不良,由肺静脉总干形成副房。由于上述原因,有人认为三房心亦可视为一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与左心房连接异常的病变。

三维板 [sān wéi bǎn] ,含义:三维板是一种新型室内外墙面立体装饰板。造型时尚简约,真实立体效果,单块自由组合,随性上色,具有更灵活的装饰设计和更佳的装饰艺术效果。

三季梨 [sān jì lí] ,含义:三季梨原产法国,现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保存,东北三省种植较多。

三门球 [sān mén qiú] ,含义:三门球是在综合了橄榄球、手球等多种球类运动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种让三个队同在一个设置有三个等距离球门的圆形场地上用手打球,以将球有效的射入对方任何一个球门得分为目的而建立起具有攻二防二的独特竞赛体系的新型球类运动。

入木三分 [rù mù sān fēn] ,释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 反:类推。

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释义:再三地命令和告诫。

三令五申 [sān lìng wǔ shēn] ,释义:(说话、做事)错乱,没有次序。

颠三倒四 [diān sān dǎo sì] ,释义:形容卑贱没有骨气。

低三下四 [dī sān xià sì] ,释义:1.指东汉后魏、蜀、吴三国。","2.(220—280)指东汉后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从曹丕称帝到晋灭吴。也有人把汉献帝在位曹操当政时划入三国时期。

三国 [sān guó] ,释义:1.三角学。","2.形状像三角形的东西:糖~(食品)。~铁。~洲。","3.属性词。涉及三方关系的:~债。~恋爱。

三角 [sān jiǎo] ,释义:1.旧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三元。 ","2.农历正月初一,为年月日三者之始,旧时称为三元。","3.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连中~。

三元 [sān yuán] ,释义:1.猎户座中央三颗明亮的星,冬季天将黑时从东方升起,天将明时在西方落下,常根据它的位置估计时间。 ","2.民间称福、禄、寿三神为三星。

三星 [sān xīng] ,释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30—60厘米,掌状复叶轮生茎顶,伞形花序顶生,花小,淡黄绿色。根状茎和肉质根供药用,有散瘀、止血、消肿、镇痛等作用。

三七 [sān qī] ,释义:佛教指佛、法、僧。佛指创教者释迦牟尼和一切修行圆满的人,法指佛教教义,僧指继承或宣扬教义的出家人。

三宝 [sān bǎo] ,释义:冬至后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的一段时间,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期:~天气。~严寒。

三九 [sān jiǔ] ,释义:〈数量〉也说三通儿。 指(鼓)打了三次。","1.〈名〉指有三个连接口的连接零件。","2.〈动〉指工地施工前应做的三项准备工作,即通路、通水、通电。","3.〈动〉特指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实行通商、通邮和通航。

三通 [sān tòng","sān tōng] ,释义:指农业、农村、农民:解决好~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农 [sān nóng] ,释义:1.包修、包换、包退的合称,是厂家或商店对商品实行的售后服务内容。","2.单位对门前包绿化、包清洁、包秩序的合称。

三包 [sān bāo] ,释义:弦乐器,木筒两面蒙蟒皮,上端有长柄,有三根弦。 分大三弦和小三弦两种,大三弦又叫大鼓三弦,用作大鼓书的伴奏乐器;小三弦又叫曲弦,用作昆曲、弹词等的伴奏乐器。通称弦子。

三弦 [sān xián] ,释义:佛教经典分为经、律、论三个部分,总称三藏。 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述说戒律;论,阐发教义。

三藏 [sān zàng] ,释义:中医学名词。 指上焦、中焦、下焦。从部位上分,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膀胱、小肠、大肠等。分别属于胸部、上腹部和下腹部。三焦是体内脏腑功能的综合,也是气和水液运行的通路。

三焦 [sān jiāo] ,释义:反复考虑:事关重大,请你~。 ~而后行。

三思 [sān sī] ,释义:1.秋收、秋耕和秋播的合称。","2.指秋季的三个月。也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3.指三个秋天;三年:一日不见,如隔~。

三节 [sān jié] ,释义:春秋时,大国的军队分为中军、上军、下军(也有称中军、左军、右军的),后泛指军队。现指陆军、海军、空军。

三军 [sān jūn] ,释义:在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的合称。

三废 [sān fèi] ,释义:指春季的三个月。也指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三月。

三春 [sān chūn] ,释义:轮船上船员的职务名称,职位次于二副。见〖大副〗。

三副 [sān fù] ,释义:书刊中指封四的前一面,就是封底之内的那一面。

封三 [fēng sān] ,释义:1.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通常也指从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时间。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2.特指末伏。

三伏 [sān fú] ,释义:古指祭祀用的牛、羊、猪。后也有以猪、鸡、鱼为三牲的,称之为小三牲。

三牲 [sān shēng] ,释义:1.夏收、夏种和夏管的合称。","2.指夏季的三个月。也指夏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六月。

三夏 [sān xià] ,释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给他洗澡。

洗三 [xǐ sān] ,释义:指冬季的三个月。 也指冬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十二月。

三冬 [sān dōng] ,释义:安装三个轮的脚踏车,装置车厢或平板,用来载人或装货。也叫三轮儿。

三轮车 [sān lún chē] ,释义:夹有肉、干酪等的面包。[英sandwich]

三明治 [sān míng zhì] ,释义:1.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分枝,叶子长椭圆形,花大,每花有黄、白、紫三色,供观赏。 ","2.这种植物的花。

三色堇 [sān sè jǐn] ,释义:唐代陶器和陶俑的釉色,有黄、绿、褐、蓝等多种颜色。 也指有这种釉色的陶制品,现多为仿制品。

唐三彩 [táng sān cǎi] ,释义:河流注入海中或湖泊时,流速减缓,所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在河口地区形成的冲积平原。一般呈三角形,故名。多属良好农耕地区。如长江三角洲。

三角洲 [sān jiǎo zhōu] ,释义:1.当事双方以外的人或团体。","2.特指插足于他人家庭,跟夫妇中的一方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的人:~插足。

第三者 [dì sān zhě] ,释义:安放照相机、测量仪器等用的有三个支柱的架子。

三脚架 [sān jiǎo jià] ,释义:节肢动物的一纲。背壳纵分为一个中轴和两个肋叶三部分,横分为前、中、后三部分。海生,多数营底栖生活。种类繁多,现已灭绝。现在见到的三叶虫,都是已石化的化石。

三叶虫 [sān yè chóng] ,释义:指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三合板 [sān hé bǎn] ,释义:指《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种儒家的经传。

十三经 [shí sān jīng] ,释义:石灰、砂和碎砖加水拌和后,经浇灌夯实而成的建筑材料,干燥后坚硬,可用来打地基或修筑道路。也有用石灰、黏土和砂加水拌和而成的。

三合土 [sān hé tǔ] ,释义:1.形容人傻里傻气或言行不合情理:这个人有点~。","2.指傻里傻气,言行不合情理的人。

十三点 [shí sān diǎn] ,释义:1.击乐器。铁制,等边三角形。用一小铁棍敲击发声。是管弦乐队和吹奏乐队常用的乐器。","2.也叫角钢。指断面是“L”形的钢材。分等边的和不等边的两种。

三角铁 [sān jiǎo tiě] ,释义:一式三份合印一页的空白单据,在骑缝处编号盖章。三联单填写后,其中一联由本单位存查,其余两联分送有关方面。

三联单 [sān lián dān] ,释义:指没人管的(事情或地区):~地区。

三不管 [sān bù guǎn] ,释义:指从别人身上偷东西的小偷;扒(pá)手。

三只手 [sān zhī shǒu] ,释义:绘图用具,是用木头或塑料等制成的三角形薄片。其中一角为直角,其他两角或各为45°,或一角为60°,另一角为30°。也叫三角尺。

三角板 [sān jiǎo bǎn] ,释义:一方是另一方的债务人或债权人,同时又是第三方的债权人或债务人,这三方之间的债务,叫三角债。

三角债 [sān jiǎo zhài] ,释义:京剧和北方地方戏、北方曲艺中所用韵脚的分类。共分十三大类,习用的标目是:中东、人臣、江洋、发花、梭波、遥条、由求、怀来、乜斜、言前、衣欺、姑苏、灰堆。其他剧种、曲种因方音不同,韵脚分类也不尽相同。

十三辙 [shí sān zhé] ,释义:数学的分支学科。研究三角形边和角的关系、三角函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包括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

三角学 [sān jiǎo xué] ,释义:原指对事情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一无所知,后泛指什么都不知道:一问~。

三不知 [sān bù zhī] ,释义:1.下贱。","2.指下贱、没出息的人。‖也作下三滥。

下三烂 [xià sān làn] ,释义:柽柳。

三春柳 [sān chūn liǔ] ,释义:戏曲角色行当中的丑。

三花脸 [sān huā liǎn] ,释义:三合院。

三合房 [sān hé fáng] ,释义:封建社会为妇女制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意思是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至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三从四德 [sān cóng sì dé] ,释义:有个玩猴子的人拿橡实喂猴子,他跟猴子说,早上给每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所有的猴子听了都急了;后来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所有的猴子就都高兴了(见于《庄子·齐物论》)。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朝三暮四 [zhāo sān mù sì] ,释义:妻妾众多的意思。

三五成群 [sān wǔ chéng qún] ,释义:指意外的祸事,也是对人的死亡的一种婉转说法(多用于假设、虚拟):老人病得这样重,万一有个~怎么办?

三长两短 [sān cháng liǎng duǎn] ,释义:涎:口水。 口水挂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

垂涎三尺 [chuí xián sān chǐ] ,释义:客套话,表示难得的好运气(佛教称前生、今生和来生为三生)。

三生有幸 [sān shēng yǒu xìng] ,释义:泛指帝王的妃嫔。

三宫六院 [sān gōng liù yuàn] ,释义: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占卦的),六婆指牙婆(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取利的妇女)、媒婆、师婆(女巫)、虔婆(鸨母)、药婆(给人治病的妇女)、稳婆(以接生为业的妇女)(见于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十)。 旧社会里三姑六婆往往借着这类身份干坏事,因此通常用“三姑六婆”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

三姑六婆 [sān gū liù pó] ,释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事不过三 [shì bù guò sān] ,释义:像鼎的三条腿那样站立着,比喻三方面的势力对峙。

三足鼎立 [sān zú dǐng lì] ,释义:《景德传灯录》卷一三:“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 后用来形容有特别大的本领。

三头六臂 [sān tóu liù bì] ,释义:原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后形容文章结构曲折起伏,也比喻事情进行中阻碍、变化很多。

一波三折 [yī bō sān zhé] ,释义:形容人身体高大粗壮;魁梧:这个~的青年人,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五大三粗 [wǔ dà sān cū] ,释义:形容马虎或记忆力不好而好(hào)忘事。

丢三落四 [diū sān là sì] ,释义:随意评论;乱加议论。

说三道四 [shuō sān dào sì] ,释义:叩:磕头。最敬重的礼节。

三跪九叩 [sān guì jiǔ kòu] ,释义:指很少的几句话: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说得清楚的。

三言两语 [sān yán liǎng yǔ] ,释义: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多指人):傍晚,人们~地在河边散步。

三三两两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释义:一个接着一个,形容接连不断:喜讯~地传来。

接二连三 [jiē èr lián sān] ,释义: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 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三朝元老 [sān cháo yuán lǎo] ,释义:指很短的时间。

一时三刻 [yī shí sān kè] ,释义:以各种借口推托。也说推三推四。

三角 [sān jiǎo] ,释义:1.旧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三元。 ","2.农历正月初一,为年月日三者之始,旧时称为三元。","3.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连中~。

三元 [sān yuán] ,释义:1.猎户座中央三颗明亮的星,冬季天将黑时从东方升起,天将明时在西方落下,常根据它的位置估计时间。 ","2.民间称福、禄、寿三神为三星。

三星 [sān xīng] ,释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30—60厘米,掌状复叶轮生茎顶,伞形花序顶生,花小,淡黄绿色。根状茎和肉质根供药用,有散瘀、止血、消肿、镇痛等作用。

三七 [sān qī] ,释义:佛教指佛、法、僧。佛指创教者释迦牟尼和一切修行圆满的人,法指佛教教义,僧指继承或宣扬教义的出家人。

三宝 [sān bǎo] ,释义:冬至后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的一段时间,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期:~天气。~严寒。

三九 [sān jiǔ] ,释义:〈数量〉也说三通儿。 指(鼓)打了三次。","1.〈名〉指有三个连接口的连接零件。","2.〈动〉指工地施工前应做的三项准备工作,即通路、通水、通电。","3.〈动〉特指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实行通商、通邮和通航。

三通 [sān tòng","sān tōng] ,释义:指农业、农村、农民:解决好~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农 [sān nóng] ,释义:1.包修、包换、包退的合称,是厂家或商店对商品实行的售后服务内容。","2.单位对门前包绿化、包清洁、包秩序的合称。

三包 [sān bāo] ,释义:弦乐器,木筒两面蒙蟒皮,上端有长柄,有三根弦。 分大三弦和小三弦两种,大三弦又叫大鼓三弦,用作大鼓书的伴奏乐器;小三弦又叫曲弦,用作昆曲、弹词等的伴奏乐器。通称弦子。

三弦 [sān xián] ,释义:佛教经典分为经、律、论三个部分,总称三藏。 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述说戒律;论,阐发教义。

三藏 [sān zàng] ,释义:中医学名词。 指上焦、中焦、下焦。从部位上分,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膀胱、小肠、大肠等。分别属于胸部、上腹部和下腹部。三焦是体内脏腑功能的综合,也是气和水液运行的通路。

三焦 [sān jiāo] ,释义:反复考虑:事关重大,请你~。 ~而后行。

三思 [sān sī] ,释义:1.秋收、秋耕和秋播的合称。","2.指秋季的三个月。也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3.指三个秋天;三年:一日不见,如隔~。

三秋 [sān qiū] ,释义:端午、中秋、春节合称三节。

三节 [sān jié] ,释义:春秋时,大国的军队分为中军、上军、下军(也有称中军、左军、右军的),后泛指军队。现指陆军、海军、空军。

三军 [sān jūn] ,释义:在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的合称。

三废 [sān fèi] ,释义:指春季的三个月。也指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三月。

三春 [sān chūn] ,释义:轮船上船员的职务名称,职位次于二副。见〖大副〗。

三副 [sān fù] ,释义:书刊中指封四的前一面,就是封底之内的那一面。

三句不离本行 [sān jù bù lí běn háng] ,释义: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三拳不敌四手 [sān quán bù dí sì shǒu] ,释义: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一而再,再而三 [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 ,释义:民间笑话说,有人把银子埋在土里,上面写了个字条:“此地无银三百两。” 邻人阿二看见字条,把银子偷走,也写了个字条:“隔壁阿二不曾偷。” 这个故事比喻想要隐瞒、掩盖,搞了一些小动作,结果反而更加暴露。

此地无银三百两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释义:比喻没事不上门(三宝殿:指佛殿):他是~,今天来,一定有原因。

无事不登三宝殿 [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 ,释义: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不管三七二十一 [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释义:比喻新上任的官总要先做几件有影响的事,以显示自己的才能和胆识。

新官上任三把火 [xīn guān shàng rèn sān bǎ huǒ] ,释义:《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意思是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后来指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 [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释义: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sān rì dǎ yú,liǎng rì shài wǎng] ,释义: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àng jì] ,释义:骂人的话。骂人长相难看。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sān fēn xiàng rén,qī fēn sì guǐ] ,释义: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sān tiān dǎ yú,liǎng tiān shài wǎng] ,释义: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 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qī nián zhī bìng,qiú sān nián zhī ài] ,释义: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 ,释义: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 ,释义: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sān shí nián hé dōng,sān shí nián hé xī] ,释义: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三壶 [sān hú] ,释义:乃种轨范之意。

三轨 [sān guǐ] ,释义:1.三次被罢官。","2.形容宦途不利。

三黜 [sān chù] ,释义:1.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2.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3.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4.泛指天空。","5.指清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三月 [sān yuè] ,释义:1.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以三尺为剑的代称。 ","2.指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三尺 [sān chǐ] ,释义:

第三 [dì sān] ,释义:1.三绺髭须。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 画 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 曰:‘裴楷 儁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宋 苏轼《赠李道士》诗:“腰间大羽何足道,颊上三毛自有神。”清 汪懋麟《题修来画像》诗:“颊上三毛少飞动,此际有待鬚 虎头。”","2.指发、眉、须。宋 苏轼《十八大阿罗汉赞·第七迦理迦尊者》:“佛子三毛,髮眉与鬚。既去其二,则有餘因。”","3.现代画家 张乐平 在《三毛流浪记》中塑造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以诚实、善良、机智著称。因其头发只画三根,故称“三毛”。

三毛 [sān máo] ,释义:1.旧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每更分三点。","2.指古印度婆罗谜字体表示i-的字母。原写作不纵不横的三个点,后在吐火罗语中作三个“c”字形,故称“三点”。佛教借此三点不纵不横的三角关系,以喻教义。一般指《涅槃经》所说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天台宗亦因以指空、假、中。

三点 [sān diǎn] ,释义:1.数词。十的三倍。《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左传·宣公三年》:“成王 定鼎于 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2.指三十岁。《穀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南朝 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唐 崔灝《赠王威古》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3.指三十年。唐 权德舆《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三十 [sān shí] ,释义:1.三天。 《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2.一个月的第三天。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二月三日,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晋 潘尼《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三日 [sān rì] ,释义:带有傻气,做事莽撞或不得体的形容语。 与吴语的十三点相类。

三八 [sān bā] ,释义:佛家所说的三世转生,即前生、今生和来生。

三生 [sān shēng] ,释义:1.指《诗经》的风、雅、颂三体。《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唐 孔颖达 疏:“诸诗未有一篇之内备有风、雅、颂,而此篇独有三体者。”","2.指 唐 诗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宋 周弼 有《三体唐诗》六卷,即选此三体。","3.指 唐 人赋诗唱和的三体。清 金埴《不下带编》卷三:“今人概言和韵,而不知 唐 诗賡和有三体,一曰依韵,一曰次韵,一曰用韵。”原注:“依韵,用在一韵,不用其字。次韵,和元韵,效其次第。此创于 元、白,其集中曰次用本韵是也。又次韵亦曰步韵,曰踵韵。用韵,但用彼韵,不次先后。”","4.汉字的三种字体。在真书流行前,称古文、篆书、隶书为三体。《后汉书·儒林传序》:“灵帝 乃詔诸儒正定五经,刊於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验。”《旧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承禎 颇善篆、隶书,玄宗 令以三体写《老子经》。”《宋史·文苑传三·句中正》:“﹝ 句中正 ﹞尝以大小篆、八分三体书《孝经》摹石,咸平 三年表上之。”","5.汉字的三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新唐书·柳公权传》:“宣宗 召至御座前,书纸三番,作真、行、草三体。”","6.史学中称编年、纪传与纪事本末三种体裁。编年体始于《春秋》,纪传体始于《史记》,后 宋 袁枢 创纪事本末体,史部分类乃相沿分为三体。

三体 [sān tǐ] ,释义:1.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2.蜀有三江,即岷江、涪江、沱江。","3.指广东境内的西江、北江、东江。","4.指鸭绿江、松花江、黑龙江。

三江 [sān jiāng] ,释义:1.道教所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南朝 梁 沉约《桐柏山金庭馆碑》:“此盖栖灵五岳,未驾夫三清者也。”唐 吕岩《七言》诗之四八:“津能充渴气充粮,家住三清 玉帝 乡。”","2.道教对玉清境洞真教主 元始天尊,上清境洞玄教主 灵宝天尊,太清境洞神教主 道德天尊 的合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与同两个道童火攻道人,张挂三清,众家铺设齐备,动起法器。”","3.唐 殿名,在 长安 大明宫 内。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我君六叶继圣,熙乎玄风;三清 垂拱,穆然紫极。”王琦 注:“《玉海》:唐 大明宫 内有 三清殿。”唐 人亦借指朝廷。《旧唐书·郑畋传》:“陛下过垂採听,超授恩荣,擢於百里之中,致在 三清 之上。”","4.酒名。即清酒。晋 潘岳《桔赋》:“三清既设,百味星烂。”唐 骆宾王《初秋登王司马楼宴得同字》诗:“缔赏三清满,承欢六义通。”参见“三酒”。","5.一种以松实、梅花、佛手和雪水烹沏之茶。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玉泉雪水》:“遇佳雪,必收取。以松实、梅英、佛手烹茶,谓之三清。”","6.三位清廉的人。明 陈道亨,新建 人,万历 十四年进士,官 南京 吏部郎中。同里 邓以讚,衷贞吉 亦官 南京,为官皆清廉,人号“江 右三清”。见《明史·陈道亨传》。

三清 [sān qīng] ,释义:1.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 《史记·孝武本纪》:“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2.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云笈七籤》卷四九:“三一者,精、神、炁混三为一也。”","3.指基督教所宣称的三位一体之说。唐 景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序》:“总玄枢而造化,妙众圣以元尊者,其唯我三一妙身,无元真主 阿罗訶 歟!”参阅“三位一体”。

三一 [sān yī] ,释义: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2.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茅君三兄弟。","3.山名。亦称茅山、句曲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茅君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三茅 [sān máo] ,释义:三种奸诈的行为。

三奸 [sān jiān] ,释义: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佛教语,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之一。谓从事物缘起中观悟空、假、中三谛。

三观 [sān guān] ,释义:泛指全国的江河。

三河 [sān hé] ,释义:1.道教以日月星为天之三明,耳目口为人之三明,文章华为地之三明。 ","2.指三个人。指东汉“凉州三明。”《后汉书·段颎传》:“熲字纪明……初熲与皇甫威明、张然明,并知名显达,京师称为凉州三明云。”宋黄庭坚《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之四:“路寻西九曲,人似汉三明。”","3.指三个人。指晋代“中兴三明”。","4.佛教语。指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三明 [sān míng] ,释义:1.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见《俱舍论·世分别品》。","2.犹三届,三期。

三界 [sān jiè] ,释义:1.古代天子都城四面各有三门。《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郑玄 注:“天子十二门,通十二子。”孙诒让 正义:“云‘天子十二门’者,四旁各三门,总十二门。”","2.古代诸侯宫殿有三门:库门、雉门、路门。《礼记·明堂位》“天子应门”汉 郑玄 注:“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鲁 有库、雉、路,则诸侯三门与!”孔颖达 疏:“此经有库门、雉门,又《檀弓》云:‘鲁庄公 之丧,既葬,而絰不入库门。’定 二年‘雉门灾’。是 鲁 有库、雉,则又有路门,可知 鲁 既有三门,则餘诸侯亦有三门。”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庙位昭穆》引 敖继公 曰:“诸侯三门库、雉,路。则库门为大门,左宗庙,右社稷。”清 龚自珍《燕昭王求仙台赋》:“重以三门六衢,上輦蓾车,下不通清渠。”","3.比喻人品形成的三种途径:禽门、人门、圣门。汉 扬雄《法言·修身》:“天下有三门:由於情欲,入自禽门;由於礼义,入自人门;由於独智,入自圣门。”","4.占验家立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八门。以休、生、开三门为吉,余为凶,故以“三门”指休门、生门、开门,取其吉义。《奇门遁甲·四时通用八门捷法》:“凡每日出入用事,从开、休、生三门,大吉。”《后汉书·文苑传·高彪》:“天有太一,五将三门;地有九变,丘陵山川。”李贤 注:“《太一式》:‘凡举事皆欲发三门,顺五将。’发三门者,开门、休门、生门。”唐 玄宗《赐道士邓紫阳》诗:“《太乙》三门诀,元君 六甲符。”后世行师临战,仿休、生等八门而布阵,三门所指亦同。南朝 梁简文帝《从军行》:“三门应遁甲,五垒学神兵。”唐 杨炯《昭武校尉曹通神道碑》:“登坛拜将,授鉞行师,开《太乙》之三门,闭《阴符》之六甲。”","5.指寺院大门。《释氏要览·住处》:“凡寺院有开三门者,只有一门亦呼三门者何也?《佛地论》云:‘大宫殿,三解脱门为所入处。大宫殿喻法空涅槃也,三解脱门谓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槃人居之,故由三门入也。”北周 庾信《至老子庙应诏》诗:“三门临 苦县,九井对 灵谿。”元 王实甫《破窑记》第二折:“呀!他在我三门下写下两句诗。”明 何景明《游洪法寺塔园土山》诗:“三门上岌嶪,玉柱撑云露。”","6.泛指大门或外门。《红楼梦》第五二回:“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道我们里头的规矩。”","7.山名。一名 三门山,又名 砥柱。在 河南 陕县 东北的 黄河 之中。其山有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三门,故名。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山穿既决,水流疎分,指状表目,亦谓之 三门 矣。”唐 黄滔《融结为河岳赋》:“三门 九曲,竞呈昇没之源;太华 维 嵩,交闢奔衝之路。”金 王渥《三门津》诗:“大河 三门 险,神 禹 万世功。”

三更 [sān gēng] ,释义:佛教语。求生净土者应当修行的三种福业:世福、戒福和行福。

三福 [sān fú] ,释义:古代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周朝为太师、太傅、太保。西汉为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魏晋后三公多无实权,为荣誉职。明清恢复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也为荣誉衔。

三公 [sān gōng] ,释义:1.三次调弦演奏。 ","2.指三种祭品。","3.元明俗语,喂牲口谓之撒和,三和谓喂料三次。

三和 [sān hé] ,释义:1.谓一分为三。《左传·襄公十一年》:“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天下三分,益州 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清 唐孙华《涿州怀古》诗:“三分 巴蜀 功成后,魂魄犹应恋故都。”","2.指 三国 史话。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霍四究 説《三分》,尹常 卖《五代史》。”","3.十分之三。元 本 高明《琵琶记·牛小姐盘夫》:“到如今,骨自道且説三分话,不肯全抛一片心。”茅盾《子夜》十七:“他们是不肯随便放过的,况又有三分酒遮了脸。”","4.十份中的三份。《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七兮”唐 孔颖达 疏:“此梅虽落,其实十分之中尚七未落,已三分落矣。”

三分 [sān fēn] ,释义:1.三个根本。 礼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师。","2.三个根本。治国之三本。指德、功、能。","3.古时内府藏书,图籍各备正本、副本、贮本,合称三本。","4.三个本源。

三本 [sān běn] ,释义:古代传说中的三个帝王。说法不一,通常的说法有:(1)天皇、地皇、人皇;(2)伏羲、神农、燧人。后者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开始畜牧、农耕和用火等情况。

三皇 [sān huáng] ,释义:1.三种金属。 多指金、银、铜。","2.佛教语。三密(身密、语密、意密)金刚的略称。

三金 [sān jīn] ,释义:1.现在的含义是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总称。 ","2.古代指吴越地区的三位高士。春秋时越大夫范蠡(鸱夷子皮)功成身退,西晋张翰(季鹰)知机还乡,晚唐诗人陆龟蒙(鲁望)隐居甫里,被后人合称为“三高”,宋人在吴江县垂虹桥南建有三高祠。宋词中常用此典咏吴江,抒发怀古幽思,也借以寄托隐逸情怀。

三高 [sān gāo] ,释义:1.古代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 《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2.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李贤 注引《晋书》:“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宋 司马光《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张载 注:“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南则 金虎臺,北则 冰井臺。”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金虎 曰 圣应,冰井 曰 崇光。见《北史·齐纪中》。唐 孟云卿《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刘禹锡《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唐 王建《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5.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6.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唐 高适《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清 陈梦雷《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三公”。

三台 [sān tái] ,释义:1.谓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2.佛教语。指空、无相、无作。亦泛指佛法。

三无 [sān wú] ,释义:1.三代,常指祖孙三代。","2.在美洲,尤指在美国出生并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三世 [sān shì] ,释义:古代朝廷盟会、祭祀之三乐舞。(1)周 之《万舞》、《夷舞》、《翟舞》。《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以籥不僭”汉 郑玄 笺:“雅,万舞也。万也,南也,籥也。三舞不僭,言进退之旅也。”孔颖达 疏:“又以为雅乐之《万舞》,以为南乐之《夷舞》,以为羽籥之《翟舞》,此三者皆不僭差。”(2)汉 以后之《武始》、《咸熙》、《章斌》。《晋书·乐志上》:“景初 元年,尚书奏:考览三代礼乐遗曲,据功象德,奏作《武始》、《咸熙》、《章斌》三舞,皆执羽籥。”《宋书·乐志一》:“臣等思惟,三舞宜有总名,可名《大钧》之乐。钧,平也,言大 魏 三世同功,以至隆平也。”

三舞 [sān wǔ] ,释义:谓立德、立功、立言。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穆叔 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节操》:“论曰:范宣 之三立,德居其首;夫子之四科,行在其先。”按:“三立”乃 穆叔 之言,王定保 误作 范宣子。参见“三不朽”。

三立 [sān lì] ,释义:指宋代文学家苏洵(老苏)与其子苏轼(大苏)、苏辙(小苏)。苏轼成就最大。

三苏 [sān sū] ,释义:1.古代筑墙、坟所用的板,每块高二尺,三板为六尺。","2.亦作“三版”。即舢板。近海或江河上用桨划的小船。","3.三级。

三板 [sān bǎn] ,释义:指夜半的报时炮声。清 末晚上报时以放炮为主,打更为辅。天初黑放头炮,八九点钟放二炮,十一二点放三炮,天将亮时放天明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此时已响过三炮许多,我正要到里面催点心,回头一看,那点心早已整整的摆了四盘在那里。”

三炮 [sān pào] ,释义:1.指上杀、下杀、旁杀。语本《礼记·丧服小记》:“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谓上至高祖,下至玄孙,旁及其兄弟,其服丧期限依亲疏之别而递减。《北史·张普惠传》:“窃闻三杀九亲,别疏昵之叙;五服六术,等衰麻之心。皆因事饰情,不易之道者也。”","2.古代天子诸侯无事,每年三次田猎射杀牲禽,一以供祭祀,二以享宾客,三以充君之庖厨,谓之“三杀”。《宋书·礼志四》:“今既无復四方之祭,三杀之仪,旷废来久,禽获牲物,面伤翦毛,未成禽不献。”参阅《礼记·王制》。","3.指喝杀、吓杀和饿杀。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上:“言事者旧有三杀之语。街里喝杀,朝里吓杀,家里饿杀。饿杀,谓俸薄也。”

三杀 [sān shā] ,释义:1.天、地、人。","2.三位齐名之才人。(1)指晋之潘滔、刘舆、裴邈。","3.三种材料。

三才 [sān cái] ,释义: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则 瀛洲 也。”唐 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宋 苏轼《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清 黄遵宪《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横纵六里听 张仪。”","2.福州 的别称。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东有 九仙山,北有 越王山,故 福州 又称 三山。见 宋 曾巩《道山亭记》。元 萨都剌《入闽过平望驿》诗:“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3.冠名。唐 李群玉《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元 郭珏《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明 费信《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4.指三山骨。唐 元稹《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宋 黄庭坚《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三山骨”。","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郭沫若《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萧华《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三四 [sān sì] ,释义:1.《易》八卦中的《乾》卦,由三阳爻构成,故亦以“三阳”指《乾》卦。","2.古人称农历十一月冬至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合称“三阳”。唐 崔琮《长至日上公献寿》诗:“应律三阳首,朝天万国同。”","3.指春天。也指农历正月。《艺文类聚》卷八引 南朝 宋 孔皋《会稽记》:“餘姚县 南百里,有 太平山 ……三阳之辰,华卉代发。”宋 王安石《谢林肇长官启》:“三阳肇岁,万物同春。”《西游记》第四四回:“三阳转运,万物生辉。”参见“三阳开泰”。","4.中医谓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脉为三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 乃使弟子 子阳 厉鍼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5.晋 张载 字 孟阳,张协 字 景阳,张亢 字 季阳,合称“三 阳”。唐 张说《洛州张司马集序》:“魏 则十 龙 儒雅,晋 则三 阳 藻缀。”宋 梅尧臣《送少卿知宣州》诗:“族本三 阳 重,诗从小 谢 清。”","6.唐 代宫殿名。《新唐书·则天顺圣武皇后》:“﹝ 久视 元年﹞復於 神都,作 三阳宫。”唐中宗《石淙》诗:“三阳 本是标灵纪,二室由来独擅名。”

三阳 [sān yáng] ,释义:方言。

张三 [zhāng sān] ,释义:1.谓阴气、阳气、天气相合。 《穀梁传·庄公三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杨士勋 疏:“阴能成物,阳能生物,天能养物,而总云生者,凡万物初生,必须三气合,四时和,然后得生。”《楚辞·天问》:“阴阳三合,何本何化?”","2.三次交合。《神异经·中荒经》:“西方深山有兽焉,面目手足毛色如猴,体大如驴,善缘高木,皆雌无雄,名绸,顺人三合而有子。”","3.三度交锋;三个回合。《史记·项羽本纪》:“楚 挑战三合,楼烦 輒射杀之。”《北史·艺术传·王春》:“从寅至午,三合三离,将士皆惧。”《说唐》第四五回:“战了三合,被 叔宝 一枪刺落马下。”","4.谓三者合而为一。《云笈七籤》卷十:“夫道得三乃成,故言三合成德,自不满三,诸事不成。夫三者,谓道、德、人也。”","5.阴阳家相传以十二支配五行之金、木、水、火,取生、旺、墓三者以合局,谓之“三合”,据以选择吉日良时。宋 周密《齐东野语·用事切当》:“淳熙 中,孝宗 及皇太子,朝上皇於 德寿宫,置酒赋诗为乐,从臣皆和。周益公 诗云:‘一丁扶火德,三合巩皇基。’盖 高宗 生於 大观 丁亥,孝宗 生於 建炎 丁未,光宗 生於 绍兴 丁卯故也。阴阳家以亥卯未为三合一时,用事可谓切当。”元 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一折:“不甫能就三合天地婚,避孤虚日月轮。”《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十月初二日,正是个阴阳不将三合吉日,你就这天过去。”","6.指三个字母相拼合。清 龚自珍《正译·正密部》:“正音宜大书,带音宜旁书,二合以济声之穷,三合以济二合之穷,四合以济三合之穷。”

三合 [sān hé] ,释义:指舌。

三寸 [sān cùn] ,释义:1.指北齐马子结三兄弟。","2.三枚筹马。马,投壶时用的筹子。","3.复姓。见明王鏊《震泽长语·姓氏》。

三马 [sān mǎ] ,释义: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宋 贺铸《侍香金童》词:“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栏干,断肠千里。”清 林则徐《中秋眺月有作》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宋 李清照《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宋 刘辰翁《永遇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词为之涕下》词:“緗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3.谓十五岁。晋 陶潜《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唐 王翰《飞燕篇》:“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明 何景明《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王闿运《采芬女子墓志铭》:“芳辰三五,方 洛阳 而自娇;阑干十二,弔 姮娥 而微叹。”","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史记•天官书论》:“为国者必贵三五。”司马贞 索隐:“三五,谓三十岁一小变,五百岁一大变。”","5.指三皇五帝。《楚辞•刘向<九叹•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范》之辟纪。”王逸 注:“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唐 刘知几《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宋 欧阳修《憎蚊》诗:“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清 钱谦益《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主上神圣,度越三五。”","6.指三王五霸。《楚辞•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 彭咸 以为仪。”王逸 注:“三王五伯,可修法也。”姜亮夫 校注:“战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7.指三辰五星。《史记•天官书论》:“为天数者,必通三五。”司马贞 索隐:“案:三谓三辰,五谓五星。”晋 葛洪《抱朴子•勖学》:“考七耀之盈虚,步三五之变化。”《云笈七籤》卷二十:“九灵交度,三五相推。”","8.指三正五行。《黄庭内景经•五行》:“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梁丘子 注:“《玄妙经》云: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怀五行,故曰三五……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远,三五復返。’”","9.指三才五常。晋 陶潜《感士不遇赋》:“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逯钦立 注:“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义、礼、智、信。”","10.指三所五位。《诗•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汉 郑玄 笺:“协和伐 殷 之事,谓合位三五也。”孔颖达 疏:“言正合会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岁、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谓之五位。星、日、辰在北,岁在南,月在东,居三处,故言三所。”《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颜师古 注:“应劭 曰:‘东厸,紂 也。歼,尽也。王,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国语》岁、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谓岁、日、月、辰、星也。三所,谓 逢公 所凭神,周 分野所在,后稷 所经纬也。”","11.指三田五脏。《黄庭内景经•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间,立坐室外三五玄。”梁丘子 注:“谓八景及二十四真神营护人身,则三田五藏真气调柔无灾病也。”","1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备鸣盗浅术之餘,豫三五贱伎之末。”李善 注:“《抱朴子•军术》曰:大将军当明案九宫,视年在宫,常就三居五;五为死,三为生,能知三五,横行天下。”唐 刘禹锡《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独善鸡鸣、弹长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参见“九宫”。","1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著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毛 传:“三,心;五,噣。四时更见。”三国 魏 曹丕《杂诗》之一:“天汉迴西流,三五正从横。”","14.晋 时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后因称发人征役为“三五”。《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师之备,并、朔、秦、雍 严西讨之资,青、冀、幽州 三五发卒。”《宋书•孝义传•孙棘》:“世祖大明 五年,发三五丁,弟 萨 应充行。”《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又 梁 兴以来,发人征役,号为三五。”","15.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唐 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还西京》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水浒传》第二回:“朱武、陈达、杨春 三个头领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栅,只带三五个做伴。”清 朱彝尊《<腾笑集>自叙》:“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赋诗。”沈从文《生存》:“长案旁坐下了三五个车夫。”","16.谓三令五申。南朝 梁 江淹《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所统郡县,便普三五;咸依旧格,以赴戎麾。”胡之骥 汇注:“三五,犹《孙子兵法》所谓三令五申之教。”

三五 [sān wǔ] ,释义:1.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宋 王安石《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诗之三:“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参见“三壬”。","2.自 宋 太平兴国 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续通典·选举三》:“明 代取士规制与 元 略同……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为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俱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若干人,赐进士、同进士出身。”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一·初选方面》:“顺治 己丑会试后,以两 广 初定需人,遂用新进士候銓者,二甲授参议,三甲授知府。”","3.甲午、甲辰、甲寅的合称。甲午(公元1894年)中 日 之战,清廷 与 日本 签订辱国的《马关条约》;甲辰(公元1904年)日 俄 之战,日本 夺取 沙俄 在东三省南部的控制权;甲寅(公元1914年)日 德 之战,日本 夺取 德国 在 山东 的控制权。李大钊《国民之薪胆》:“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者也。”

三甲 [sān jiǎ] ,释义:1.三花树的略称。","2.三辫;三片。","3.道教指人的精、气、神。","4.宋苏轼《三朵花》诗序:“吾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诗,皆神仙意。”后因以冠簪三花指修炼得道。

三花 [sān huā] ,释义:三次原宥。

三原 [sān yuán] ,释义:1.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著称的三人。指东汉贾彪兄弟三人。","2.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著称的三人。指宋代杨紘、王鼎、王绰三人。","3.指三个凶恶如虎的人。

三虎 [sān hǔ] ,释义: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2.泛言数目之多。三国 魏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唐 李白《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3.指三千大千世界。南朝 宋 谢灵运《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三千 [sān qiān] ,释义:1.谓因道不行而三次去官。 ","2.谓三度未见。

三违 [sān wéi] ,释义:周武王 兄弟 管叔、蔡叔、霍叔 三人的合称。

三叔 [sān shū] ,释义:1.三公的副职。亦称三孤。《大戴礼记·保傅》:“於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汉书·百官公卿表序》:“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唐 杨炯《明威将军梁待宾神道碑》:“位隆三少,化浹五胥。”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二·二品直拜三孤》:“文臣至尚书,六年始得东宫三少。”","2.三位知名的年轻人。(1)晋 王羲之、王承、王悦,俱少年知名。人称 王氏 三少。《晋书·王羲之传》:“敦 尝谓 羲之 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 阮主簿。’裕 亦目 羲之 与 王承、王悦 为 王氏 三少。”(2)唐 李嗣真 与同时学士 赵献臣、徐昭 任职弘文馆,俱称少俊,馆中号为“三少”。见《旧唐书·方伎传·李嗣真》。","3.谓三度返老还少。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下引 宇文士及《粧台记序》:“春秋 之初,有 晋 楚 之谚曰:‘夏姬 得道,鸡皮三少。’”明 杨慎《武后生牙》:“史称 武后,年七十,盛自拂拭,不觉衰耗,始信 夏姬 年踰七十,而鸡皮三少。”清 李渔《闲情偶寄·演习·变旧成新》:“岂非作者功臣,使得为鷄皮三少之女。”

三少 [sān shào] ,释义:1.《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谓益友和损友各有三。后多以指益友。","2.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琴、酒、诗。","3.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月、梅、杖。","4.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松、竹、梅。俗称岁寒三友。","5.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梅、竹、石。","6.指本身与其他二物共为三友。

三友 [sān yǒu] ,释义:1.三位丞相。指汉代朱博、平当、王嘉。","2.三位丞相。指唐代张嘉贞、张延赏、张弘靖。","3.唐代指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首脑。

三相 [sān xiāng] ,释义: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在政治上、文学上有较大影响而得名。

三曹 [sān cáo] ,释义:1.三个孔穴。","2.三个来源。","3.宋孔文仲及弟武仲、平仲并以文名,时号“三孔”。

三孔 [sān kǒng] ,释义:1.三种颜色。","2.三种容色。","3.指骰子。赌具。掷骰子时一般用三枚,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