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的四字词语大全

admin2021年05月28日学生问答2220

本文章为您提供的字问答是:态度的四字词语大全,这个关于态度的四字词语大全的字问答,由小编摘录自在线新华字典找到的相关答案,同时为您提供了态度的四字词语大全相关的字的拼音及含义,详细可点击链接查看。

冬日可爱 [dōng rì kě ài] ,含义: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一本正经 [yī běn zhèng jīng] ,含义:《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是儒家对于出处进退的态度。也说用行舍藏。

用舍行藏 [yòng shě xíng cáng] ,含义: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漠不关心 [mò bù guān xīn] ,含义:和蔼:和善。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和蔼可亲 [hé ǎi kě qīn] ,含义:对问题或事物正反两方面,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 《旧唐书·苏味道传》:“但模棱以持两端可也。” 模棱(léng):含糊,不明确,不肯定。两可: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

模棱两可 [mó léng liǎng kě] ,含义: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知白守黑 [zhī bái shǒu hēi] ,含义: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冬日夏云 [dōng rì xià yún] ,含义:形容卑贱没有骨气。

低三下四 [dī sān xià sì] ,含义:形容待人温和宽厚。《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敦:诚恳。厚:厚道。

温柔敦厚 [wēn róu dūn hòu] ,含义:心比天高,气性骄傲。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心高气傲 [xīn gāo qì ào] ,含义: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形容态度高傲或从容自然,对别人毫不介意。《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若:好像。

旁若无人 [páng ruò wú rén] ,含义:(~的)(性格、言行等)乖僻,跟一般的不同:他说话~的,没法跟他打交道。 天气老是这样~的,不晴也不雨。

阴阳怪气 [yīn yáng guài qì] ,含义: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颐指气使 [yí zhǐ qì shǐ] ,含义: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宽以待人 [kuān yǐ dài rén] ,含义:像冰霜一样冷冰冰的。比喻待人不热情。也比喻态度严厉,不好接近。

冷若冰霜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含义:以前傲慢,后来恭顺。《战国策·秦策一》记载,苏秦在秦国游说失败后回家,嫂子不给他做饭。后来,他在赵国做了大官,回家时,嫂子就跪拜在地迎接他。苏秦问道:“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前倨后恭 [qián jù hòu gōng] ,含义:《老子·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 意思是涵蓄着光耀,混同着尘垢,与好坏都能相合,不自立异。后多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和光:把所有的光中和在一起。同尘:与尘俗混同。

和光同尘 [hé guāng tóng chén] ,含义:原指态度和蔼可亲。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指程颢)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后多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一团和气 [yī tuán hé qì] ,含义:待人处世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矣,其至矣乎!”

善气迎人 [shàn qì yíng rén] ,释义: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笑比河清 [xiào bǐ hé qīng] ,释义: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不恭:不严肃)。

玩世不恭 [wán shì bù gōng] ,释义: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心平气和 [xīn píng qì hé] ,释义: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绰有余裕 [chuò yǒu yú yù] ,释义: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绝裾而去 [jué jū ér qù] ,释义:指把人生当作游戏的一种生活态度。

游戏人间 [yóu xì rén jiān] ,释义: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不分轩轾 [bù fēn xuān zhì] ,释义:手拿羽毛扇,头戴青丝巾。形容儒雅从容,举止潇洒。旧小说中多用来形容诸葛亮的形象。纶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纶(guān)。

羽扇纶巾 [yǔ shàn guān jīn] ,释义: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现也形容做事不大胆泼辣。

温文尔雅 [wēn wén ěr yǎ] ,释义: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一反常态 [yī fǎn cháng tài] ,释义:对外面来的压迫或不合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逆来顺受 [nì lái shùn shòu] ,释义: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不敢苟同 [bù gǎn gǒu tóng] ,释义:见〖毕恭毕敬〗。

必恭必敬 [bì gōng bì jìng] ,释义:只听信一方面的话:这件事谁是谁非,双方意见都得听,不能~。

偏听偏信 [piān tīng piān xìn] ,释义: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春风和气 [chūn fēng hé qì] ,释义:形容语调、态度凶狠。

恶声恶气 [è shēng è qì] ,释义:蛮横而不讲道理。

蛮不讲理 [mán bù jiǎng lǐ] ,释义:本作网开三面。《史记·殷本纪》记载,汤走到野外,看见打猎的人,四面都张满了网。并且祷告说,天下四方的鸟兽,都到我的网里来。汤说,这样一来,就把鸟兽都搞光了。于是把网收起了三面给鸟兽留下一条生路。现多比喻从宽处理罪犯,给以改过自新的出路。

网开一面 [wǎng kāi yī miàn] ,释义: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 《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现指怕有损自己,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

喜怒无常 [xǐ nù wú cháng] ,释义: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

大模大样 [dà mú dà yàng] ,释义: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郑重其事 [zhèng zhòng qí shì] ,释义:礼节上讲求有来有往。现在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用相同的方式回报你。

礼尚往来 [lǐ shàng wǎng lái] ,释义:偏轻偏重,形容事物发展不平衡或对人对事的态度偏向一个方面。

畸轻畸重 [jī qīng jī zhòng] ,释义: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

温润而泽 [wēn rùn ér zé] ,释义: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死而无悔 [sǐ ér wú huǐ] ,释义: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不以为意 [bù yǐ wéi yì] ,释义:苟:苟且,随便。 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不苟言笑 [bù gǒu yán xiào] ,释义: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

不阴不阳 [bù yīn bù yáng] ,释义:跟从前一样:中国人民将~,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一如既往 [yī rú jì wǎng] ,释义:改变态度,不再坚持过去的成见和主张(多指放弃嫌怨,恢复感情)。

回心转意 [huí xīn zhuǎn yì] ,释义: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与世无争 [yǔ shì wú zhēng] ,释义:眼睛向上看,迈着大步走路。形容举动不凡或态度傲慢。

高视阔步 [gāo shì kuò bù] ,释义:形容态度大方。

大大落落 [dà da luō luō] ,释义: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 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小受大走 [xiǎo shòu dà zǒu] ,释义:比喻立场、观点、态度等非常鲜明:我们必须~地表态。

旗帜鲜明 [qí zhì xiān míng] ,释义:也作必恭必敬。 十分恭敬。

毕恭毕敬 [bì gōng bì jìng] ,释义: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心如死灰 [xīn rú sǐ huī] ,释义:1.形容做事马虎、随便。 ","2.勉强;凑合。

随波逐流 [suí bō zhú liú] ,释义:坐着等死。 形容处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

坐以待毙 [zuò yǐ dài bì] ,释义: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 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林下风气 [lín xià fēng qì] ,释义:做事能够经受劳苦和别人的抱怨。

任劳任怨 [rèn láo rèn yuàn] ,释义: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故事:例行的事。

虚应故事 [xū yìng gù shì] ,释义:吝:可惜。改正错误态度坚决,不犹豫。

改过不吝 [gǎi guò bù lìn] ,释义:依:赞成;违:反对;两可:二者都可以。指对问题态度犹豫,没有确定的意见。

依违两可 [yī wéi liǎng kě] ,释义:指爱什么、恨什么的态度和立场非常鲜明。

爱憎分明 [ài zēng fēn míng] ,释义:形容坚定,不可动摇:他每天早晨坚持跑步,~。

雷打不动 [léi dǎ bù dòng] ,释义:不明确表态,既不说对,也不说不对。

不置可否 [bù zhì kě fǒu] ,释义:看透人世间的一切,指对生活不再有所追求。

看破红尘 [kàn pò hóng chén] ,释义:蔼然:对人和善的样子。 形容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

蔼然可亲 [ǎi rán kě qīn] ,释义:矫时:矫正时俗。慢,傲慢。指对现实不满,态度傲慢。

矫时慢物 [jiǎo shí màn wù] ,释义:枯蓬随风飞。比喻人没有主见,态度随着情势而转变。

飞蓬随风 [fēi péng suí fēng] ,释义: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三命而俯 [sān mìng ér fǔ] ,释义:形容女子态度文静,体貌素雅。

仪静体闲 [yí jìng tǐ xián] ,释义:穿着轻暖的毛皮衣服,束着宽松的衣带。形容从容闲适的风度。《晋书·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

轻裘缓带 [qīng qiú huǎn dài] ,释义:揖、拜:旧时的拱手、磕头礼。对长者或尊者只弯腰行拱手礼,不跪拜磕头。旧时指相见时态度不恭,为人高傲。

长揖不拜 [cháng yī bù bài] ,释义:对高贵和卑贱的人态度一样。

贵贱无二 [guì jiàn wú èr] ,释义: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游戏三昧 [yóu xì sān mèi] ,释义:逊:谦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

傲慢不逊 [ào màn bù xùn] ,释义:形容恭顺小心的样子。

低声下气 [dī shēng xià qì] ,释义: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文行出处 [wén xíng chū chù] ,释义:指在紧急关头态度镇静如常。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行若无事 [xíng ruò wú shì] ,释义:诡秘:神秘不可知;莫测:无法捉摸。 指人的行为态度神秘难以揣测。

诡秘莫测 [guǐ mì mò cè] ,释义: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

蒲鞭之罚 [pú biān zhī fá] ,释义:用冷淡的态度接待。比喻不欢迎或看不起。

冷眼相待 [lěng yǎn xiāng dài] ,释义: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抗颜为师 [kàng yán wéi shī] ,释义:语调柔和,态度温和:人家~地劝他,他倒不耐烦起来。

好声好气 [hǎo shēng hǎo qì] ,释义: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 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宠辱偕忘 [chǒng rǔ jiē wàng] ,释义:《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意思是说,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器的。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而不舍 [qiè ér bù shě] ,释义: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傲贤慢士 [ào xián màn shì] ,释义:《淮南子·人间训》里说,古时有个住在边塞的老人丢了一匹马,后来这匹马居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后来就用“塞翁失马”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但也许因此得到好处。常与“安知非福”连用。

塞翁失马 [sài wēng shī mǎ] ,释义: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一知半解 [yī zhī bàn jiě] ,释义:(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精益求精 [jīng yì qiú jīng] ,释义: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不求甚解 [bù qiú shèn jiě] ,释义: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学而不厌 [xué ér bù yàn] ,释义: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勤勤恳恳 [qín qín kěn kěn] ,释义:长久地坚持下去:努力学习,~。 锻炼身体要~。

老骥伏枥 [lǎo jì fú lì] ,释义: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孟子·告子上》:“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致:尽,极。志:志向,志趣。

专心致志 [zhuān xīn zhì zhì] ,释义: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既然决定了,就不能~。

三心二意 [sān xīn èr yì] ,释义: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危言正色 [wēi yán zhèng sè] ,释义:形容谦恭的态度。

轻身下气 [qīng shēn xià qì] ,释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随遇而安 [suí yù ér ān] ,释义:傍:通“旁”。 用冷眼或冷淡的态度在一旁瞧着。

傍观冷眼 [bàng guān lěng yǎn] ,释义: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霸王风月 [bà wáng fēng yuè] ,释义:像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夏日可畏 [xià rì kě wèi] ,释义: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原诗为对诸葛亮功业的评价,意思是说他和商、周的贤相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处事的决断能力更在汉高祖的丞相萧何和曹参之上。后用以形容指挥员沉着、冷静、很有把握的样子。

指挥若定 [zhǐ huī ruò dìng] ,释义: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同“凛若冰霜”。

凛如霜雪 [lǐn rú shuāng xuě] ,释义: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和蔼近人 [hé ǎi jìn rén] ,释义:状态词。 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等。

吊儿郎当 [diào er láng dāng] ,释义:高兴时招唤,不高兴时责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

乐嗟苦咄 [lè jiē kǔ duō] ,释义:形容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听人讲话时的客气话。元周权《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熏洗耳听。”

洗耳恭听 [xǐ ěr gōng tīng] ,释义: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

不骄不躁 [bù jiāo bù zào] ,释义:自若:自然,不变常态。神情态度仍和原来一样。

神情自若 [shén qíng zì ruò] ,释义: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傲慢无礼 [ào màn wú lǐ] ,释义: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 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不冷不热 [bù lěng bù rè] ,释义: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不失时机 [bù shī shí jī] ,释义:抓紧时机寻欢作乐。汉乐府《西门行》诗:“夫为乐,为乐当及时。”

及时行乐 [jí shí xíng lè] ,释义: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知难而退 [zhī nán ér tuì] ,释义:指有才能的人因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

英雄气短 [yīng xióng qì duǎn] ,释义:聊:姑且;塞责:搪塞责任。姑且应付一下,算是交代了责任。

聊以塞责 [liáo yǐ sè zé] ,释义:也作聊复尔尔。姑且如此罢了。《晋书·阮咸传》:“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尔:如此。耳:而已,罢了。

聊复尔耳 [liáo fù ěr ěr] ,释义:主动地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

自告奋勇 [zì gào fèn yǒng] ,释义:想尽办法:~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想方设法 [xiǎng fāng shè fǎ] ,释义:顺随世俗,没有己见。

随俗沉浮 [suí sú chén fú] ,释义: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做事中途退缩:有困难大家来帮你,你可不能~。

打退堂鼓 [dǎ tuì táng gǔ] ,释义: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形容没有主见。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亦:也。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