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白居易)_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的意思_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赏析 - 诗词大全
《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是由唐朝白居易所作的一首精典诗词,本文给大家带来了《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的意思,《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的赏析,《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的读音,《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的诗意等内容,此外《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是一首的诗词。
「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是由唐朝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优美诗词,本文给大家带来了「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的全文,「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的意思,「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的赏析,「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的拼音,「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的诗意等内容。。译文对照
「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全文阅读
夏闰秋候早,七月风骚骚。
渭川烟景晚,骊山宫殿高。
丹殿子司谏,赤县我徒劳。
相去半日程,不得同游遨。
到官来十日,览镜生二毛。
可怜趋走吏,尘土满青袍。
邮传拥两驿,簿书堆六曹。
为问纲纪掾,何必使铅刀。
「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译文解释
「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注释大全
「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拼音
Xia Run Qiu Hou Zao ,Qi Yue Feng Sao Sao 。
Wei Chuan Yan Jing Wan ,Li Shan Gong Dian Gao 。
Dan Dian Zi Si Jian ,Chi Xian Wo Tu Lao 。
Xiang Qu Ban Ri Cheng ,Bu De Tong You Ao 。
Dao Guan Lai Shi Ri ,Lan Jing Sheng Er Mao 。
Ke Lian Qu Zou Li ,Chen Tu Man Qing Pao 。
You Chuan Yong Liang Yi ,Bu Shu Dui Liu Cao 。
Wei Wen Gang Ji Yuan ,He Bi Shi Qian Dao 。
「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赏析摘录
「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的祖父白锽移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市北)。白锽后曾任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遂移家于新郑,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卒后葬于河南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