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白居易)_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的意思_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赏析 - 诗词大全

admin2021年06月24日诗词大全4660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是由唐朝白居易所作的一首精典诗词,本文给大家带来了《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的意思,《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的赏析,《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的读音,《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的诗意等内容,此外《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是一首的诗词。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是由唐朝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优美诗词,本文给大家带来了「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的全文,「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的意思,「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的赏析,「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的拼音,「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的诗意等内容。。译文对照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全文阅读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馀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河似翦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蹋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译文解释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注释大全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拼音

Jiang Cong Xi Na Lai ,Hao Hao Mo Dan Xi 。

Chang Bo Zhu Re Xie ,Lian Shan Zao Ru Pi 。

Qian Nian Bu Yong Hui ,Mo Xing Mo Dian Ni 。

Bu Er Min Wei Yu ,Da Zai Yu Zhi Ji 。

Dao Min Ji Jian Yuan ,Ju Hai Mo Zhi Che 。

Hu Wei Bu Qi Gong ,Yu Shui Si Wei Ji 。

Dong Ting Yu Qing Cao ,Da Xiao Liang Xiang Di 。

Hun Ge Mo Zhang Shen ,Miao Mang Qian Li Bai 。

Mei Sui Qiu Xia Shi ,Hao Da Tun Qi Ze 。

Shui Zu Ku Xue Duo ,Nong Ren Tu De Zhai 。

Wo Jin Shang Jie Tan ,Yu Qi Bu Ai Xi 。

Miao Wei Jiu Ji You ,Xiang Gu Guan Wei Ji 。

Yi Ci Miao Ren Wan ,Shi Xian Bu Zhong Yi 。

Di Yi Mo Nai He ,Liu Huan Yu Jin Xi 。

Shui Liu Tian De Nei ,Ru Shen You Xie Mai 。

Zhi Ze Wei Ju You ,Zhi Zhi Zai Zhen Dan 。

An De Yu Fu Sheng ,Wei Tang Shui Guan Bai 。

Shou Di Yi Tian Jian ,Chong Lai Qin Zhi Hua 。

Shu He Shi Jian Zhi ,Jue Yong Tong Lie Bo 。

Shen Zuo Gao Yu Tian ,Ta Ping Yu Bie Zhai 。

Long Gong Bian Lv Li ,Shui Fu Sheng He Mai 。

Zuo Tian Bai Mo Hu ,Shu Wo Si Tu Ji 。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赏析摘录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的祖父白锽移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市北)。白锽后曾任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遂移家于新郑,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卒后葬于河南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